☉李曉晏
修身養(yǎng)德才是領導干部的“平安符”
☉李曉晏
《資治通鑒》記載,魏武侯乘舟沿黃河而下,感嘆山河險固乃魏國根本,吳起卻正色道:“天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則舟中之人皆敵國也!”生動揭示了“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道理,也深刻啟示廣大領導干部,人品官德才是為官做人之本。
從近兩年“打虎拍蠅”的情況看,落馬官員信奉的“平安符”多是“后臺硬、靠山穩(wěn)、圈子廣、路子活”,修身養(yǎng)德于他們看來幾近迂腐,最多拿來當幌子用、當口號喊。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睘閭€人利益而匯聚的團團伙伙,最后必因利益爭奪分崩離析。貪腐案件中,這類同伙反水、互相攻訐的例子比比皆是。毋庸諱言,現實中確有少數干部借“靠山根基”“圈子能量”,壯了貪欲的膽,謀了不義的財,抄了便捷的路。但無德從來難久長,人間正道是滄桑,端窩查串、全球獵狐、一挖到底的懲腐肅貪常態(tài)下,能有幾條漏網之魚?
“窒欲如防水,不遏則滔天”,領導干部時刻處在利益誘惑的一線、腐敗滲透的前沿,不修煉一身“鋼筋鐵骨”,就必然頂不住酒色財氣、糖衣炮彈的侵蝕。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構架起的“鋼筋鐵骨”,不是“平安符”而是“招魂幡”,領導干部唯有修身不怠、養(yǎng)性不輟,利欲面前心如古井,才能在紛繁誘惑中站穩(wěn)腳跟、有所作為。
領導干部工作之余,應遠離喧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在古圣先賢修身齊家、治國理政的著述中涵養(yǎng)品德、汲取智慧。應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常用焦裕祿、孔繁森事跡砥礪為民情懷,常與黨規(guī)黨紀“對表”檢視言行思想,常以腐敗分子“懺悔錄”為戒寡欲養(yǎng)心,常同“農民將軍”甘祖昌、“草鞋書記”楊善洲“跨時空交流”提升精神境界。以惕惕之心育昭昭之德,以自省自戒養(yǎng)浩然正氣。
正氣揚則民心聚,官風淳則世風正。在人們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樣多變的今天,全體領導干部應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正身清心、篤志力行,做擋風驅邪的“泰山石”,“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涵養(yǎng)人格光輝、浩然正氣,做道德的準星、價值的標桿,以厚德載物理政,憑修養(yǎng)為官做人。
【作者系92619部隊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