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馬毅敏 柳志森 洪敦敏
(中鋼集團安徽劉塘坊礦業(yè)有限公司)
劉塘坊鐵礦采礦生產實踐
王 飛 馬毅敏 柳志森 洪敦敏
(中鋼集團安徽劉塘坊礦業(yè)有限公司)
介紹了劉塘坊鐵礦在生產實踐中,根據(jù)礦巖實際穩(wěn)固性、產狀,對原設計采礦方法進行了修改與完善,保證了礦山由基建期向生產期的平穩(wěn)過渡,為礦山達產奠定了基礎。
采礦方法 基建期 礦體開采
劉塘坊鐵礦位于安徽霍邱縣周集鎮(zhèn),處于“合肥拉張盆地”北西角,北鄰“淮南—鳳陽對沖斷層區(qū)”,西鄰“長山褶斷隆起”,礦床賦存于晚太古界變質巖系中,為一沉積變質型磁鐵礦礦床,年設計采選原礦150萬t。礦體厚度2~30 m,變化較大,傾角0°~45°,小傾角礦體較多;礦體分支復合現(xiàn)象嚴重。礦石為石英角閃石磁鐵礦,3#礦體為主要開采礦體。礦體頂?shù)装鍑鷰r為變粒巖和片麻巖,3#~7#礦體頂?shù)装鍑鷰r為變粒巖,其他礦體的頂?shù)装鍑鷰r為含石榴子石黑云斜長片麻巖。礦巖穩(wěn)固性大部分較好,局部穩(wěn)固性較差。
1.1 基建期3#礦體開采
西部3#礦體為基建過程中最先揭露的礦體,礦體平均傾角約45°,走向長度約240 m,真厚度2~10 m,礦巖穩(wěn)固性均較好。
根據(jù)礦巖穩(wěn)固性及礦體產狀,選擇平底裝礦留礦法[1]。礦房沿礦體走向布置,礦塊長度40 m,礦房寬度為礦體厚度,間柱寬度為8 m,間柱中布置人行井及采場聯(lián)絡道,運輸巷布置在礦體上盤,拉底巷布置礦體下盤,運輸巷與拉底巷之間由出礦巷聯(lián)通,出礦巷間距10 m。選用CYE-2型電動鏟運機,1.7 m3固定式礦車出礦。為提高裝車效率,將鏟運機改裝為側裝式,可直接在礦房對應的運輸巷內裝礦,減少了鏟運機的運距。淺孔留礦法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1,礦體開采布置見圖1。
表1 淺孔留礦法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圖1 平底裝礦淺孔留礦法
1.2 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
-500 m中段下盤3#礦體平均傾角16°~45°,走向長度約350 m,真厚度2~22 m,礦巖穩(wěn)固性總體較好,局部較破碎。
為基建期采礦需要,此處礦體前期選擇了分段礦房嗣后充填采礦法[2-3],采準布置為:礦房長度50 m,礦房間留設5~6 m間柱,在礦體上盤布置運輸巷、下盤布置鑿巖巷,鑿巖巷與運輸巷間由出礦巷聯(lián)通,出礦巷間距10 m;出礦設備選用CYE-2鏟運機,中孔施工選用YGZ-90鉆機。
由于礦體傾角變化較大,選擇YGZ-90鉆機施工45°以上鉆孔,造成下盤礦石損失率較高,且部分地點圍巖不穩(wěn)固,中深孔爆破后,圍巖中的廢石塌落到礦石中,造成礦石貧化率提高,為此選改用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4-5]。采準布置如下:礦房沿礦體走向布置,礦房長度50 m,礦房間柱寬度5~6 m;在礦體下盤施工分段脈外運輸巷,由脈外運輸巷向礦體方向施工坡度為15%的下坡采場聯(lián)絡巷,待第一分層回采結束后,對采場聯(lián)絡巷進行壓頂,將采場聯(lián)絡巷調整為平坡,第二分層回采結束后,對采場聯(lián)絡巷進行第二次壓頂,采場聯(lián)絡巷調整為上坡,采場內施工充填回風井。礦體回采高度根據(jù)礦巖穩(wěn)固性控制在5~8 m,礦體傾角大部分在40°以下,由于采場回采高度不高,回采下盤時,崩落的礦石仍能自然流下,保證了礦石回采率。一分層回采結束后,即對礦房進行充填,充填時控頂高度約2 m,以保證下一步回采時有足夠的爆破自由空間。為節(jié)省充填成本,縮短采充循環(huán)時間,先采用全尾砂充填,待尾砂中水濾干后進行下一分層采礦,一般7 d左右,鏟運設備可在充填體上安全運行。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較好地提高了礦石回采率,降低了礦石貧化率,同時只需要在首采分層施工切割巷,可有效降低采掘比,經濟效益較好,但施工人員在采場內施工作業(yè),需要對采場頂板加強管理,確保施工安全。兩種采礦方法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如表2。分段礦房嗣后充填采礦法見圖2,上向水平分層充填見圖3。
表2 兩種采礦法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圖2 分段礦房嗣后充填采礦法
圖3 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
1.3 -400 m中段6盤區(qū)下盤3#礦體開采
-400 m中段6盤區(qū)下盤3#礦體平均傾角45°,礦體走向長度約120 m,真厚度約25 m,礦巖穩(wěn)固性總體較好。
由于劉塘坊鐵礦充填站建設較晚,為保證采場銜接正常,此處礦體前期選用了平底出礦的留礦法。礦房長軸垂直于礦體走向,長度等于礦體水平厚度,寬度10 m,回采高度30 m,礦房間留設10 m左右的間柱。在間柱中布置運輸巷,礦房中布置拉底巷,運輸巷與拉底巷之間由出礦巷連通,出礦巷間距 10 m,同時在礦體上盤布置主運輸巷。
留礦法回采結束后,根據(jù)礦體產狀與現(xiàn)有工程分析,設計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對礦房間的間柱進行回收,分別在-392,-376 m分段布置脈外運輸巷,向間柱施工坡度為14%的采場聯(lián)絡巷。礦柱回采時,首先對間柱兩側的留礦法空區(qū)進行充填,充填體灰砂比為1∶8。充填時需對出礦巷、人行天井等進行封堵,防止運輸巷被充填體堵塞,爆破時無爆破自由空間。第一分段回采在-400 m水平進行,采場運輸巷作為爆破自由空間,回采時由礦體上盤向礦體下盤進行,上盤運輸巷作為鏟運機運礦通道;-392,-376 m分段礦體回采時由礦體下盤向礦體上盤進行,采場聯(lián)絡巷作為鏟運機運礦通道;間柱回采時,采場控頂高度在5~6 m,充填后控頂高度控制在1.5 m左右,同時注意觀測充填體的強度,確保在回采時充填體不會大面積脫落。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回采時與充填體接觸處適當留設點柱。
留礦法空區(qū)充填時,充填體未能與空區(qū)結頂,間柱回采時,采場頂板充填體均較穩(wěn)固,經過分析,礦柱回采是在形成的免壓拱下進行,大部分應力傳遞到礦體上下盤,減少了頂板的應力,保證了頂板的穩(wěn)固性。同時,對采空區(qū)充填較及時,充填體強度適當,有效控制了上下盤圍巖及間柱的變形,對礦體的后續(xù)安全開采提供了保證。實施后礦石回收率提高了30%以上,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其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3。采場布置見圖4。
表3 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礦柱回收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圖4 淺孔留礦與上向水平分層充填組合采礦法
劉塘坊鐵礦原設計生產能力150萬t/a,開采順序由下向上,即由-500m中段向-300m水平開采,中間不再布置開采中段。但實際生產勘探發(fā)現(xiàn),礦體走向長度變短,變薄,向-500m中段以下延伸,單中段生產能力僅為40~50萬t原礦/a,無法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經研究論證,決定采用多中段同時施工,即前期由-500,-400 m中段同時采礦。隨著工程推進,于2014年在-442 m分段開始采礦,2015年開始 -500 m中段以下采準工程布置,經過合理的采場銜接、精心的生產組織,該礦已于2014年完成原礦產量120萬t,有效控制了采礦成本的提高,確保了公司的平穩(wěn)運行。
目前劉塘坊鐵礦大部分礦體采用上向水平充填采礦法開采,有效提高了礦石回采率,降低了貧化率,同時該采礦方法采切比較低,采礦成本較低,經濟效益較好,對礦柱的回收,也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采用多分段同時采礦,保證了礦山的生產能力,減少了資源的浪費,確保了企業(yè)的平穩(wěn)運行。
對于新建礦山與復雜難采礦體,應根據(jù)礦山實際設計采礦方法,將標準采礦方法與礦山實際相結合,并對其進行相應的革新完善,使其更適宜礦山實際。
[1] 解世俊.金屬礦床地下開采[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3.
[2] 胡際平.國外緩傾陡中厚礦體采礦方法的新發(fā)展.[J].化工礦山技術,1989,18(1):7-10.
[3] 潘長甲.關于緩傾斜厚大礦體采礦方法的探討[J].金屬礦山,2001(4):19-21.
[4] 王運敏.現(xiàn)代采礦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2.
[5] 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編委會.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2015-02-16)
王 飛(1986—),男,助理工程師,237471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周集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