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鎖
(山西陽城陽泰集團竹林山煤業(yè)有限公司)
綜采面大型支架回撤通道留設與支護技術
張家鎖
(山西陽城陽泰集團竹林山煤業(yè)有限公司)
為了實現(xiàn)綜采工作面大型支架的安全回撤,竹林山煤礦設計了適合大采高,無軌膠輪車運輸的回撤通道。根據綜采工作面的煤巖層地質條件、待運輸支架的型號,確定利用EBM-160型掘進機現(xiàn)掘支架回撤通道的方案。采用支護與掘進交替作業(yè)的施工方法,頂板與煤幫用錨桿金屬網支護,錨索補強。通過調整采高、周期來壓步距、兩端頭進度和出口提前鋪網拉繩等準備工作,炮掘絞車硐室、打機頭磨角等輔助作業(yè),掘進機從機尾向機頭沿工作面方向掘進。礦壓檢測結果顯示:撤架期間通道圍巖穩(wěn)定,無頂板垮落現(xiàn)象,所有支架順利撤出。
大采高 無軌膠輪車 回撤通道 巷道支護
預掘支架回撤通道在國內外大型礦井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但對于一些小型礦井,尤其是地質條件復雜和受采動影響的工作面,預留煤柱可能發(fā)生突然失穩(wěn)而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預掘通道是不可行的[1]。在開掘回撤通道之前,待掘區(qū)域頂板圍巖受回采作用的影響,其整體性結構已經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2],采用現(xiàn)掘回撤通道,不僅要確定工作面的停采位置,更重要的是通過礦壓檢測觀察通道開掘及使用中的礦壓變化規(guī)律,防止出現(xiàn)頂板冒漏等事故[3]。另外回撤通道的支護直接關系到通道的留設效果及使用能力[4-5]。國內很多學者通過研究回撤通道期間的礦壓規(guī)律和頂板控制,取得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成果[6-7]。
竹林山1320工作面為第一個大采高綜采工作面,配套了相應的大型支架設備。為了將1320工作面支架撤出并搬運至新掘工作面,該礦根據自身地質條件和多年井下綜采工作面的管理經驗,制定了現(xiàn)掘回撤通道,并利用錨桿錨索加固頂板,木垛支護采空區(qū)的一系列措施,確保了支架的順利撤出。
竹林山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90萬t/a,井下布置有一個回采工作面,兩個掘進工作面。1320綜采工作面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位于1300采區(qū)巷道東側,南為采空區(qū),北為待采1321工作面,東為1400采區(qū)巷道。工作面走向長1 000 m,傾斜長 156 m,煤層平均厚度4.68 m,傾角0°~7°。煤層為黑色、灰黑色金屬光澤,階梯狀、貝殼狀斷口,條帶狀結構,節(jié)理層理較發(fā)育。煤層頂板為中細粒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巖石抗壓強度為108~116 MPa,屬半堅硬-堅硬巖石。底板為粉砂質泥巖,巖石抗壓強度34~56 MPa,屬半堅硬巖石。
1320工作面采用MG500/1330-GWD型雙滾筒采煤機割煤,采高4.8 m,循環(huán)進度0.6 m。采用SGZ900/800型可彎曲刮板輸送機運煤,運輸長度156 m。工作面采用ZY8600-24/50型自移式液壓支架支護,兩端頭采用ZYT8600-24/45型自移式液壓支架,共計93架,最大控頂距5 280 mm,最小控頂距4 680 mm。1320綜采工作面的末采階段共分為工作面機頭機尾錯差調整、采高調整,鋪網上鋼絲繩和回撤通道留設兩大部分,其中距停采線4.2 m為工作面留設回撤通道階段。此次支架回撤通道運送支架工程量如表1所示。
表1 回撤通道支架運輸主要工程量
根據礦井采掘接替、頂底板巖性、工作面壓力等條件,確定采用現(xiàn)掘支架回撤通道方案,等工作面回采至預定距離時停止回采和前移支架,掘進機開掘通道,錨桿錨索支護頂幫。本次1320工作面末采支架回撤通道使用掘進機掘進,在回風順槽安裝掘進機,從機尾向機頭沿工作面方向掘進,綜采隊在距設計停采線前4.2 m時停止回采。1320綜采工作面通道施工采用EBZ-160型掘進機落煤,掘進與支護交替作業(yè)。待掘進機將撤架通道掘成后,綜采隊開始回撤設備。如圖1為末采停采位置剖面圖。
圖1 末采停采位置剖面
1320綜采工作面采用WC40Y型無軌膠輪車運輸支架,膠輪車長9.5 m,寬3.6 m,高1.6 m。過渡支架體型最高,為2 800 mm,端頭支架體型最長,為7 800 mm。所以根據無軌膠輪車和支架實際運輸要求,確定回撤通道斷面規(guī)格(寬×高)為4.2 m× 4 m,長度為156 m,在通道和順槽直角拐彎處掘兩直角邊長為5 m的拐角。
根據支護設計和經驗,1320回撤通道采用錨桿金屬網支護,錨索補強。
3.1 支護材料
①采用專用鋼材錨桿,桿體為20#左旋無縱筋螺紋鋼,桿尾螺紋型號為M22 mm,制作長度為 2 400 mm,滾壓加工成型,延伸率為17%,屈服力為126 kN,極限拉斷力為188 kN,設計間距 800 mm,排距1 000 m;②采用規(guī)格為130 mm×130 mm×8 mm 的拱形高強度托板,其力學性能與錨桿桿體配套;③鋼筋托梁由φ14 mm的圓鋼焊接而成,制作寬度80 mm,長度4 000 mm;④采用規(guī)格為 4 200 mm ×1 200 mm的菱形鐵絲網護頂,網孔為50 mm×50 mm;⑤樹脂加長錨固,錨固長度1 200 mm,且采用兩支樹脂藥卷錨固,規(guī)格分別為K2335和Z2360;⑥采用SKP22-1/1860錨索補強支護,其索體由1×19股低松弛高強度預應力鋼絞線制作,設計長度為8 300 mm,極限拉斷力為 554 kN,抗拉強度大于1 770 MPa。設計采用3支樹脂藥卷加長錨固,一支K2335,兩支Z2360。在錨索頭部安裝樹脂藥卷攪拌頭,尾部安裝高強度錨具。每隔一排安裝3根錨索,排距為2 000 mm。配套采用規(guī)格為300 mm×300 mm×15 mm的加強型金屬托板。
3.2 頂板支護
頂板均采用桿尾螺紋為M22mm的螺紋鋼錨桿和φ21.8 mm錨索支護,排距均為1 000 mm。第一排交叉安裝3根錨桿和3個錨索,間距800 mm,第二排6根錨桿,間距800 mm,均打在鋼帶上,按此方式交替支護。靠近巷幫的頂板錨桿與鉛垂線安設成30°,其余錨桿垂直于頂板??拷Ъ芏祟^線處用φ21.8 mm錨索配合錨索托板支護,排距為 2 000 mm。回撤通道頂板支護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回撤通道頂板支護示意
3.2 巷幫支護
采用與頂板相同型號的錨桿,間距800 mm,排距1 000 mm。采用型號為Z2360樹脂藥卷加長錨固,錨固長度1 000 mm。采用與頂板相同的托板、托梁和金屬網,托梁長度為3 400 mm。補強支護采用φ21.8 mm錨索打在鋼帶上支護,每兩排安裝兩根錨索,間距為1 000 mm。
采用相同的錨桿和錨索,排距為1 000 mm,每排3根錨桿和2根錨索,間距850 mm??拷敯宓南飵湾^桿與水平線安設成10°,距頂200 mm,其余錨桿垂直于巷幫,靠近地板的錨桿與地板水平距離400 mm,靠近頂板的巷幫錨索安設角度與水平線成10°,另外一根垂直于巷幫?;爻吠ǖ老飵椭ёo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回撤通道巷幫支護示意
4.1 準備工作
回撤通道開掘之前,首先在1320運輸順槽和1320回風順槽標注停采線位置,距停采線標注好48,34.2,18.0,8.2,4.2 m位置,確保各道工序的準確性。由于圍巖應力隨著支護強度的改變而改變,為使綜采支架順利撤出,在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線之前,為了更好地控制頂板和圍壓,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調整采高。通過調整采高來適當調整工作面的壓力,使頂板下沉量小,煤壁受壓小。距停采線34.2 m時,將工作面中間支架段的采高以留頂的方式逐漸降低,工作面煤幫內機頭、機尾三架與順槽平緩過渡;在距停采線18 m時將整個采高降低至 4.0 m,方便末采初次上網作業(yè)。直至末采結束,通道留成,整個采高控制在4.0 m,以滿足回撤支架通道的要求。
(2)調整周期來壓步距。根據竹林山精查地質報告的鉆孔柱狀圖分析,井下工作面并沒有明顯的基本頂,沒有明顯的初次來壓與周期來壓的現(xiàn)象。在距停采線40~20 m時,放慢綜采工作面推進速度,使直接頂充分垮落,當至20 m時單靠支架的初撐力就可以控制好工作面的頂板。
(3)調整兩端頭進度和出口。為充分利用資源,在距停采線40 m以外時,采用割三角的辦法,逐步調整工作面機頭機尾距停采線的距離,使工作面與停采線調平、調齊。調整工作必須在初次上網前結束,保證回撤設備時空間能夠滿足要求。
(4)提前鋪網拉繩,保證頂板的完整性,提高圍巖自身構造應力作用。當工作面推進至距停采線18 m時開始沿工作面在支架前梁上掛網,直至將工作面推至停采線,網覆蓋工作面全長并在機頭機尾各留出1~2 m,搭在所有支架上方。采用錨桿直接將第一趟網錨在頂板上,直至聯(lián)第十趟網時,在第十趟網下網邊聯(lián)設平行于工作面的第一道鋼絲繩,共上14道鋼絲繩。每道鋼絲繩間距300 mm,鋼絲繩在機頭機尾端頭架各富余出2~3 m。
4.2 輔助工作
工作面回撤支架時,需提前回撤1#~5#架,在初次打錨桿掛網后,以初次打錨桿為起點,工作面每回采2 m,在1#~5#架梁頭架間補打6根φ21.8 mm錨索進行補強支護,直至工作面停采。
根據撤架需要,在工作面通道正前方機頭處打絞車硐室,硐室寬2.4 m,深4.0 m,高2.6 m,采用錨網支護,中心與工作面通道中心一致。檢查頂板和幫部的活矸、活炭,然后卸掉鋼帶上的螺絲,取掉鋼帶和鐵絲網。采用風鉆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到轉載機上,通過支平臺進行錨網支護,循環(huán)尺寸為2.0 m。根據無軌膠輪車拐彎的要求,在工作面機頭煤幫處打磨出等腰直角三棱柱,兩直角邊長度均為5 m,高度由工作面向順槽平緩過渡。
4.3 通道掘進
當第一道鋼絲繩到達支架頂梁與掩護梁交接處,最后一道鋼絲繩到支架頂上距梁端約300 mm后停止移架,采煤機向停采線方向割一個循環(huán)進度煤,并進行掃底,然后將工作面支架伸縮梁全部伸出,一二級護幫板護住煤幫。同時將工作面溜子全部拉回,煤拉空,并將采煤機停至機頭頂板完好處。在1320回風順槽斜貫繞道處,安裝EBZ-160掘進機,然后從機尾向機頭沿工作面平行方向掘進。圖4為支架回撤通道留設及支護效果圖。
圖4 支架回撤通道留設及支護效果
由于采用自然垮落法處理采空區(qū)頂板,回采后頂板即行垮落,掘進工作面巷道因與回采工作面相鄰,受采動影響明顯,且隨著工作面回采范圍的擴大而加大。在距停采線100 m左右開始加強礦壓觀測,對來壓步距、壓力持續(xù)距離及來壓強度等進行分析。通過連續(xù)的礦壓檢測,末采期間頂板較穩(wěn)定,礦壓處于可控范圍之內,末采及支架回撤通道的施工安全。
為了驗證回采通道頂幫控制的可靠性,實時掌握頂幫動態(tài)變化情況,在回采通道掘進過程中設置了5個頂幫變化觀察站,對支架及其他設備回采過程中的頂板下沉量和煤幫移進量進行觀察。觀察數據顯示,在回測過程中支架后方的頂板呈三角狀管面下沉,支架前方及回測運輸通道頂幫穩(wěn)定可靠。
竹林山煤礦井下1320工作面采用現(xiàn)掘回撤通道留設及錨桿金屬網支護、錨索補強支護的方案,通過調整采高、控頂距、鋪網拉繩,在回撤支架的后方側打木垛和點柱等一系列措施,將所有支架都順利撤出,且在回撤期間,未出現(xiàn)頂板大面積垮落和局部冒頂等突發(fā)情況。有效地保證了回撤通道的使用,為以后支架回撤通道的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1] 吳志剛,田西勇.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礦壓規(guī)律實測[J].煤礦開采,2013,12(6),115:78-80.
[2] 孫寶龍,梁溪源,申方明.大斷面回撤通道頂板冒落原因分析與控制方法[J].中州煤炭,2012(5):54-55.
[3] 劉加旺,姚有利.綜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圍巖運動及其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J].煤炭工程,2009(5):55-57.
[4] 趙 軍.大斷面回撤通道錨桿支護技術與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05,33(11):5-7.
[5] 李永生,劉彥昌.錨網支護在綜采工作面回撤通道中的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10,38(4):35-37.
[6] 萬 鎮(zhèn),吳士良.綜采工作面回撤通道礦壓觀測研究[J].煤礦開采,2009,14(1):85-86.
[7] 劉長友,曹勝根,錢鳴高,等,研究工作面綜放末采期間的礦壓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1998,26(5):45-48.
2014-07-25)
張家鎖(1969—),男,生產礦長,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048100 山西省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