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響 隋欣
透析商業(yè)化背景下的古典音樂發(fā)展
史響 隋欣
在現當代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古典音樂的生存與發(fā)展形式也日新月異。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促生著音樂文化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古典音樂也從歌劇院音樂廳等高壇上逐漸走向民眾走向市場,曲高和寡的藝術作品在新的領域落地開花。古典音樂的風潮在當代商業(yè)化的背景下豐盛。
古典音樂 經濟社會 商業(yè)市場
音樂是通往天堂的階梯,是純粹的藝術。自人類通曉聲音以來,音樂的魅力便異常絢爛的豐盈。對于古典音樂的定義人們常分兩種,一種是以維也納樂派為代表以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為驕傲的歐洲主流音樂古典主義音樂;另一種便是自西方中世紀至今,受歐洲文化背景的影響下所創(chuàng)作產生承載著歷史烙印的通俗音樂或民間音樂。無論是巴赫的復調、貝多芬的奏鳴曲、莫扎特的歌劇,亦或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肖邦的瑪祖卡。他們的音樂都象征著高貴的皇室,都象征充滿靈性靈魂。這樣的古典音樂在當今音樂種類如此繁多的當下,生存和發(fā)展都成了一個新的問題。誰也沒有想到,那些曾經的流浪歌曲、在鄉(xiāng)間傳唱的搖滾歌曲慢慢全成為大眾欣賞的主流。在如此商業(yè)化的今天,古典音樂的色彩也呈現著異樣之光。
電影藝術是在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基礎下產生的新藝術。它所誕生的時間不過百年,直至1927年《爵士歌王》的放映有聲電影才真正誕生。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是在集體創(chuàng)作的狀況下產生的、集編、導、演、攝、美、錄、音、道、服、化等于一體。音樂與電影有著難分難舍的淵源。作為最早運用于電影藝術中的音樂類型古典音樂是無聲電影展現人們情緒表達電影思想的關鍵?;哪_本、悲愴的場景、動人心弦的節(jié)奏都通過音樂展露無疑。
而現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高,電影藝術在這樣的需求下也日益蓬發(fā),成為商業(yè)化背景下的支柱型經濟產業(yè)。而電影藝術在渲染和升華等各個層面都無法離開音樂,古典音樂通過電影藝術這樣的多產多量的媒介傳播。使得古典音樂的覆蓋率更廣傳播速度更快產生率越高。古典音樂所展現的藝術色彩是豐富多變的,它渲染著電影的每一個場景的情感突出。
交響樂是古典音樂藝術中表現形式最高的藝術。氣勢宏大情感豐富的交響樂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它就猶如人類的心靈情感豐富而又細膩,隨時可以隨著情感的波動而重新詮釋。電影作為直觀上的藝術,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讓欣賞者更加直觀的欣賞到畫面中所展現的內容,這大大提高人們對作為背景音樂的古典音樂的想像空間。而那些澎湃激昂的音樂也更加調動觀影著的情緒。猶如在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交響樂,甚至至此提到加勒比海盜,人們未必先想起的是電影畫面,而是樂器齊奏氣勢宏偉的交響配樂。音樂的渲染將影視的畫面刻畫的有聲有色,也如同那電影中的場景一樣,動人的音樂也刻畫在每一個觀影者的心靈。
古典音樂中器樂作品在電影情節(jié)中似乎更加適合突顯人物情感等。著名電影《泰坦尼號》有一處情節(jié)描寫著在活下去與死亡的抉擇中,亦或是人們在做最后垂死掙扎的時候,提琴四重奏奏起來上帝之歌。悠然的小提琴樂符響起,似乎生命便不再重要,最后的奔波最后的掙扎都不過是無力之舉。只有音樂是最后陪伴人們的,是無形的支撐、是靈魂的依托。那一瞬間的情感轉換,在音樂的催使下,生離死別的凄慘畫面深深的烙在觀影者心里。這便是音樂的魅力,也是現如今古典音樂潛移默化影響人的一種方式。在這種無形的傳播下,古典音樂的涉獵面積越來越廣,所適用的影視作品也愈來愈豐富。即便現代音樂多么流行,也不得不承認,只有那淡淡的琴鍵音和弦聲才真實而又徹底的勾住我們的心靈。
由此可見,由于古典音樂的介入,電影藝術也相得益彰,在較多的電影大獎中影視歌曲的評比也成為主要的項目之一。在電影宣傳等效應下,古典音樂無形被宣傳和追捧,電影藝術不得不成為現如今商業(yè)化背景下古典音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媒介。合理利用了商業(yè)化的市場,經濟與藝術結合展露無意。
優(yōu)雅與通俗向來相輔相成,音樂環(huán)境的大家族中不單單有著古典音樂,無論是主流的宮廷音樂或是鄉(xiāng)間的民俗樂,自音樂發(fā)展以來吸引人么追求的音樂種類就并不是單一而行。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是無法界定的。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迅速,工業(yè)、科技的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音樂的追求日益增加。隨著社會城市化的進步,在商業(yè)化的背景下,現代音樂呈現出世俗化的發(fā)展趨勢。古典音樂又作為音樂種類中極為高貴的音樂,在人們大眾化的追求中更加的曲高和寡。追求的不同,音樂所被接受的概率也較低,古典音樂的發(fā)展必須結合當代最讓人接受的音樂模式。
遠觀古典音樂的發(fā)展模式都過于嚴肅刻板,在宣傳的模式上也很拘泥,因此降低了古典音樂的發(fā)展速度。而現代樂的通俗化、旋律簡單化更加適合平面大眾的欣賞層面,更易于常人接受。雖然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針對的對象領域有所不同,但畢竟高層能欣賞古典美的人群畢竟占有少數,兩極分化的音樂在一些些機緣巧合下結合,由此而使得曲調更加豐富,情感更加起伏。背離社會和時代的古典音樂是無法前行與發(fā)展,聯系著的音樂融合的音樂更有別樣風采。
借此,商業(yè)化的模式下,音樂的欣賞層面并不再局限于高雅或低俗,金錢的誘惑極具強大,古典音樂若一如既往地走著自身的道路,那么得以欣賞的人群也越來越少。抓住市場的主流引導樂,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和升華現代樂風靡大眾的精華,吸收有價值的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找到合理的發(fā)展途徑。
很多人認為至今古典音樂依然是西方國家社會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未曾想這也不過是一個美麗而又無奈的誤會?,F如今的古典音樂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依然是依靠現場音樂會?,F場音樂會的效果給予人們的情感聯想更加豐富、更加具有特色。而今的現場音樂會也不再是作為音樂的展示或音樂才能上的較量。在商業(yè)化大背景的催化下,古典音樂會逐漸成為人們文化消遣消費的一種模式。以一場藝術節(jié)的名義進行藝術展示,這其中不乏有音樂會,而如何將音樂會的售票率覆蓋率推廣的更寬則受限于許多方面。
在商業(yè)化的熏陶下古典音樂經濟層面更加深重,提高經濟收益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求。在種種問題的催使下,古典音樂會的主要經濟收入逐漸來源于各種工商企業(yè)的贊助。古典音樂象征的是高雅藝術,工商企業(yè)等集團通過贊助古典音樂會,能夠從中得到實質性性的好處。在企業(yè)的市場營銷策劃中,贊助原本就屬于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典音樂會藝術活動是具有高素質的活動,選擇贊助這些藝術活動從很大一部分來說是給企業(yè)提升了形象,并且企業(yè)所推出的品牌產品等也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而獲得贊助相對于古典音樂會等藝術活動來說也是互利共贏的。在一個商業(yè)化的大背景下,廣告無疑是提高知名度的最好方式。在獲得企業(yè)贊助的同時,藝術活動的主題和商品主題相結合,使得人們更深刻的接受和了解。例如:2003年上海大劇院曾公演著名音樂劇《劇院魅影》其贊助上是化妝品牌“雅姿”,而雅姿所宣傳的主題美麗呈現與音樂會主題所追求的藝術性極巧合的融入一起,通過觀眾對品牌的知名度而不斷提升了藝術活動的知名度,從而使得古典音樂得以發(fā)展。
當然音樂會的舉辦不僅與贊助商有關,贊助解決了音樂會的成本和廣告知名度,但真正是人們印象深刻的還是音樂會藝術活動等自身等內容。首先要注意的是音樂會的時間一場音樂會的演出必然需要更多的觀眾,而如何合理的定下演出時間是需要反復研究和商討的。大多數人們有時間去觀賞音樂的空閑時間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然而這個時間也是人們愿意去消遣其他活動的休閑時間,如果將音樂會的時間定在這一期間,無形中加大了消費競爭者。而如若在日常上班的時間又可能會減少觀賞人群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以及音樂會主題所針對的觀眾而選擇時間。
其次最為重要的是音樂會的曲目。古典音樂的風格極多,曲目的選擇穩(wěn)妥些的當然是人們耳熟能詳,相對來說更能接受的音樂。而對于藝術演奏者來說,古典音樂不僅僅是只有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等,同樣也有德彪西斯美塔那和一些現代主義的音樂,不是所有的音樂風格都能讓人接受。曲目的選擇可以直接吸引到觀眾的目光。例如哈爾濱交響樂團定期性的會有音樂會,而音樂會的上座率并不是每次都很客觀,一次主題為久石讓作品音樂會的特殊導致音樂會爆棚并多次返場,老藝術家們激動的熱淚盈眶的。在商業(yè)化發(fā)展下,古典音樂古典樂器也不能再一意孤行的追求自身的執(zhí)著。要能夠結合市場的需求和人們的興趣,才能夠不斷擴張觀賞人員,使得音樂得以發(fā)展。
于我們人類而言,審美的方式和對于音樂的理解是不斷的改變的。對于美的認識不再單純是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得以生活,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共同影響著我們對于美的認識、對于欣賞歌曲的范圍。而人群的劃分日趨增加,所需要的音樂種類也日益增加?,F如今的社會是充滿商業(yè)化的,人們在選擇上更多是受著金錢的誘惑和驅使,真正意識上的美或許不再那么重要。古典音樂的美卻又在于它是純粹的音樂,恬靜而又勾人魂魄動人心靈,更多是我們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去欣賞,它高雅的風格早已不適合如今這個喧鬧的時代,可能你在休息時大多數人更愿意選擇一首歡快的《小蘋果》去釋放一天的疲憊,又或者跳一首伴奏為《你是我天邊最美的云彩》的廣場舞,自此、在商業(yè)化大背景下如何發(fā)展古典音樂迫在眉睫。古典音樂無論是運用于電影中還是與現代樂相結合又或是通過企業(yè)提高知名度,所能做的都是在適應這個商業(yè)化的背景,只有適應了才能夠得以生存。在百花爭鳴的時代,古典音樂也只能多元化多樣化的發(fā)展才能更加豐富多彩。
[1]鄭新文.藝術管理概論香港地區(qū)經驗及國外案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蔣丹.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與差異化研究[J].大舞臺,2013(12).
[3]徐羽中.對音樂經濟活動研究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4(5).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注:本文系2014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立項,課題名稱:交叉學科理論的古典音樂發(fā)展研究,立項編號2014B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