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霞,沈宇峰,江建銘
(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3)
薏苡浙薏2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沈曉霞,沈宇峰,江建銘
(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3)
浙薏2號是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用浙薏1號種子經輻照選育而成的薏苡新品種。該品種產量高、抗性好、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于2014年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介紹浙薏2號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
薏苡;浙薏2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薏苡為禾本科薏苡屬植物。薏苡仁為薏苡干燥種仁,藥食兩用,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1]。醫(yī)療實踐表明,薏苡仁在抗癌、降糖等方面有療效[2]。近來需求量不斷增加,而薏苡仁的品質問題卻日益凸顯,亟須選育新品種,以滿足種植戶和制藥企業(yè)的需求。
2007年選用浙薏1號種子,經450 Gy60 Co?γ射線輻照并種植,混收M1代種子,隨后經過單株選擇、優(yōu)良株系小區(qū)比較試驗、2年3地品種比較試驗,于2014年底通過了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非)審藥2014004]。
2年3地試驗結果表明,2012年浙薏2號平均產量5 390 kg·hm-2,比對照浙薏1號增產38.5%;2013年平均產量4 868 kg·hm-2,比對照增產42.8%。2年比對照增產均達到顯著水平。
3.1 農藝性狀
浙薏2號全生育期178 d。莖直立、較粗壯,株高2.0~2.3 m,10~12節(jié),有效分蘗數(shù)13.7個;葉長30~60 cm,寬2.0~4.5 cm,葉鞘綠色、光滑,與葉片間具白色薄膜狀的葉舌。穎果成熟時,外面的總苞堅硬、較厚,呈橢圓形,種皮紅色或淡黃色,種子長0.8~1.2 cm、寬0.7~0.8 cm,千粒重143 g,出仁率61.8%,糯性好。
3.2 有效成分
2012-2013年2年區(qū)域試驗表明,浙薏2號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分別為1.25%和1.23%,顯著高于對照浙薏1號的1.06%和1.05%,并且大大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薏苡仁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不得低于0.50%的標準要求。
3.3 抗性
經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鑒定,2012-2013年浙薏2號對葉枯病和黑穗病均表現(xiàn)為抗病,葉枯病抗性強于對照(表1)
表1 2012-2013年薏苡區(qū)試的抗性鑒定結果
4.1 選地和整地
選擇向陽、有排灌條件的田地,翻耕后做畦,畦寬1.0~1.5 m,挖20~30 cm深的灌水溝。
4.2 種子播前處理
先用冷水浸泡種子24 h,再轉入沸水浸泡5~10 s,取出后立即攤開散熱,冷卻后播種。
4.3 栽種方式
育苗移栽5月上旬播種,直播6月上旬播種,株行距為60 cm×70 cm。
4.4 合理施肥
播種時施種肥,用有機肥15 t·hm-2。
苗高45~50 cm時施苗肥,用硫酸銨150 kg· hm-2、過磷酸鈣90 kg·hm-2和硫酸鉀150 kg·hm-2。
開花期施粒肥,用硫酸銨150 kg·hm-2,同時用過磷酸鈣210 kg·hm-2噴霧進行根外追肥。
4.5 排水灌水
拔節(jié)期要控制水分,防止倒伏;抽穗期、開花期和灌漿期要求有充足水分;果實成熟前10 d將水排干,以利收獲。
4.6 采收與加工
10月底11月初,收割植株,脫離并曬干,含水量低于15%即可包裝入庫。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54.
[2] 沈宇峰,沈曉霞,俞旭平,等.薏苡新品種“浙薏1號”的特征及栽培技術[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3):738-739.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9
B
0528?9017(2015)11?1825?01
文獻著錄格式:沈曉霞,沈宇峰,江建銘.薏苡浙薏2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11):1825-18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38
2015?08?15
浙江省中藥材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2012C12912)
沈曉霞(1973-),女,浙江海寧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工作。E?mail:xiaoxiashe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