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義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民醫(yī)院兒科 325400)
室性早搏(VPC)是小兒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癥狀之一,可發(fā)生于健康小兒或各類先天性、后天性心臟病小兒,臨床癥狀輕重不等[1]。而頻發(fā)性VPC(FVPC)則嚴重影響患兒活動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也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需要進行干預(yù)治療[2]。目前,臨床中主要依據(jù)平板運動試驗評價運動耐量,該試驗對FVPC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由于平板運動試驗不能對運動中氣體代謝和運動耐力進行測定,不能反映受試者心臟儲備功能,使其臨床應(yīng)用受到了限制[3]。心肺運動試驗可以對運動中心肺功能指標進行監(jiān)測,從整體水平反映機體能量代謝和氣體代謝情況,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評價心臟儲備功能的重要方法[4]。為探討心肺運動試驗在FVPC 患兒心臟儲備功能檢查中的應(yīng)用效果,作者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FVPC學齡前期、學齡期患兒74例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5]:(1)所有患兒均存在胸悶、心悸及不明原因的反復(fù)嘆氣樣呼吸等臨床癥狀;(2)經(jīng)常規(guī)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為FVPC;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胸部X 線片檢查未發(fā)現(xiàn)心臟形態(tài)學異常,患兒無器質(zhì)性心臟病。其中男42 例,女32 例;年齡3~6 歲,平均(4.2±1.3)歲;平均病史(2.4±1.3)年。選擇同期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6歲,平均(4.4±1.1)歲,所有受試兒童家屬均自愿參加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兒童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體表面積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肺運動試驗 應(yīng)用德國康訊公司生產(chǎn)的POWERCUBE心肺運動測試系統(tǒng),試驗步驟參考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制定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指南進行操作。所有受試兒童試驗前先進行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排除平板運動試驗絕對禁忌證,準備好急救用品,并向家屬做好解釋工作。測定標準容積的定標筒和標準定標氣體,進行容量定標和氣體定標,保證室內(nèi)溫度在21~23 ℃,連接12導聯(lián)心電圖,佩戴好面罩,并與傳感器相連,然后按照改良Bruce方案進行亞極量運動試驗,應(yīng)用線性遞增法。觀察患兒心率和心律變化,并記錄耐力參數(shù)和氣體代謝參數(shù)。
1.2.2 運動試驗終止標準[6](1)受試者心率達到(220-年齡)×85%;(2)受試者不能堅持試驗,經(jīng)鼓勵后放棄跑動;(3)出現(xiàn)成對的VPC、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Ront現(xiàn)象、眩暈、共濟失調(diào)等;(3)受試者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大于或等于0.1mV,持續(xù)時間大于或等于2min;(4)運動10min以上,患兒心率雖未達標但心率和耗氧量已不再增加。
1.2.3 VPC陽性指征[7](1)試驗中出現(xiàn)VPC 增多 或運 動前無VPC運動中出現(xiàn)VPC≥5次/min;(2)運動前存在VPC<5次/min,運動中增加100%以上;(3)運動前存在VPC≥5次/min,運動中增加50%以上;(4)出現(xiàn)成對的VPC、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Ront現(xiàn)象、受試者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大于或等于0.1mV,持續(xù)時間大于或等于2min,出現(xiàn)暈厥。
1.2.4 心肌酶譜檢查 研究組患兒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肘靜脈血5 mL,對照組患兒抽取1次肘靜脈血5 mL,3 5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80 ℃低溫保存,集中檢測,應(yīng)用美國Encore公司生產(chǎn)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兒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
1.2.5 效果評價 研究組患兒根據(jù)臨床情況給予磷酸肌酸藥物、美托洛爾治療,每周門診隨訪1次,記錄治療效果,療程8周。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心肺運動試驗和血清心肌酶譜檢查,對照組進行一次心肺運動試驗和血清心肌酶譜檢查,比較兩組結(jié)果差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肌酶檢查結(jié)果 74例VPC 患 兒 治 療 前24h 發(fā) 生VPC 次 數(shù) 為(4 872.87±982.75)次,治療后24h發(fā)生VPC次數(shù)為(2 877.91±872.21)次,治療前、后VPC次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K、CKMB、α-HBDH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未列出。
2.2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氣體代謝參數(shù)結(jié)果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最大攝氧量(VO2max/kg)、每搏攝氧量(VO2max/HR)、無氧閥時每搏攝氧量(VO2/HR AT)、達到無氧閥時攝氧量(VO2AT)、無氧閥占預(yù)計最大攝氧量百分比(AT/VO2max pre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以上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氣體代謝參數(shù)結(jié)果比較(±s)
表1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氣體代謝參數(shù)結(jié)果比較(±s)
t1,P1:研究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t2,P2: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t3,P3:研究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VO2 max/kg[mL/(kg·min)]VO2 max/HR(mL)VO2 AT[mL/(kg·min)]VO2/HR AT(mL)AT/VO2 max pred(%)研究組 治療前 74 22.6±7.1 9.2±1.4 15.2±3.1 6.2±1.4 51.2±7.8 治療后 74 27.2±6.1 11.3±2.8 17.7±3.2 8.5±1.3 68.7±13.4對照組 60 28.9±6.1 12.5±3.1 19.4±3.8 8.8±1.4 78.5±18.2 t1,P1 2.875,0.017 2.596,0.041 2.674,0.035 2.789,0.028 3.230,0.004 t2,P2 2.957,0.011 2.653,0.037 2.732,0.032 2.873,0.017 3.562,0.000 t3,P3 0.338,0.627 1.004,0.073 2.587,0.043 0.452,0.563 2.893,0.015
表2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運動耐力結(jié)果比較(±s)
表2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運動耐力結(jié)果比較(±s)
t1,P1:研究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t2,P2: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t3,P3:研究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TET(min) HR rest(次/min) HR AT(次/min) HR max(次/min) Load max(W) Load AT(W)研究組 治療前 74 5.9±1.8 88±24 136±28 168±27 128±22 109±26 治療后 74 7.5±1.5 86±21 145±26 184±26 145±45 122±41對照組 60 8.5±2.4 88±18 160±37 194±32 158±48 140±51 t1,P1 2.773,0.019 0.332,0.823 2.691,0.031 2.734,0.032 2.693,0.031 2.632,0.033 t2,P2 3.215,0.005 0.012,0.956 2.956,0.008 3.214,0.003 2.863,0.015 3.122,0.006 t3,P3 2.632,0.033 0.342,0.837 2.743,0.031 2.586,0.045 2.552,0.043 2.813,0.017
2.3 FVPC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兒童心肺運動試驗運動耐力結(jié)果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總運動時間(TET)、無氧閥時心率(HR AT)、最大心率(HR max)、最大運動量(AT/VO2max pred)和無氧閥時功量(Load AT)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以上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研究組治療前后靜息心率(HR rest)無顯著變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FVPC是兒科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患兒活動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目前,臨床上對于FVPC的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FVPC的發(fā)生可能與患兒心臟活動增強、自主神經(jīng)紊亂、感染、情緒變化以及心室傳導功能異常等有關(guān)[8]。由于FVPC 患兒每搏輸出量降低,通常只有竇性心律的20%左右,心室充盈減少,排血量降低,患兒血流動力學和氣體代謝受到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通常依據(jù)心電圖運動試驗對疑似FVPC 患兒進行診斷,通過患兒運動耐量來判斷是否存在耐量問題,并根據(jù)心電圖監(jiān)測結(jié)果判斷是否存在FVPC。該種方法雖然可以對FVPC進行診斷,但無法真實反映受試者心臟儲備功能,使其臨床應(yīng)用受到了限制。心肺運動試驗可以對運動中心肺功能指標進行監(jiān)測,從整體水平反映機體能量代謝和氣體代謝情況,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評價心臟儲備功能的重要方法[9]。
本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74例FVPC 患兒和60例健康兒童進行對照研究。研究組患兒給予磷酸肌酸藥物、美托洛爾治療,治療后患兒VPC次數(shù)顯著降低,治療有效。從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譜檢測結(jié)果比較來看,研究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K、CKMB、α-HBDH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主要因為心肌酶譜主要是反映心肌損傷的重要指標[11],而本組FVPC 患兒并未出現(xiàn)器質(zhì)性疾病,因此心肌酶與對照組并無明顯差異。這一結(jié)果也表明對于FVPC患兒應(yīng)用心肌酶譜檢查具有一定局限性,應(yīng)根據(jù)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判斷。而通過對兩組心肺運動試驗的分析來看,心肺運動試驗不僅可以反映受試者氣體代謝情況,還可以反映運動耐力情況,對FVPC 患兒的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價值。本研究中治療前研究組VO2max/kg、VO2max/HR、VO2/HR AT、VO2AT、AT/VO2max pred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VO2max代表人體最大負荷時攝氧能力,是衡量受試者運動能力的重要客觀指標,而VO2/HR 則可以反映心功能狀態(tài),AT 則是反映機體氧利用能力[10-1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FVPC 患兒雖然心肌酶譜沒有異常,但患兒運動能力明顯降低,運動狀態(tài)下心功能和機體氧利用能力明顯降低。而治療后,研究組VO2max/kg、VO2max/HR、VO2/HR AT、VO2AT、AT/VO2max pred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表明經(jīng)過治療后患兒氧利用能力有效提高,運動耐力也得到提高。同時也提示,臨床上僅通過心肌酶譜檢查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小兒心臟儲備能力,可能會出現(xiàn)漏診的現(xiàn)象。除此之外,心肺運動試驗還可以通過患兒心率、做功和運動時間對患兒運動耐力進行評估。本研究中,治療前研究組TET、HR AT、HR max、AT/VO2max pred和Load AT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研究組以上指標較治療前顯著升高,表明治療后FVPC患兒運動耐力得到有效提高,這對提高FVPC 患兒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3~6歲學齡前、學齡期小兒進行心臟儲備功能測試操作簡單,同時可以反映小兒心臟儲備能力,對FVPC診斷有一定價值。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限制,如沒有對心肺運動試驗和心功能試驗進行比較,沒有對心肺運動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進行分析等,作者將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進一步研究,以期完善。
綜上所述,心肺運動試驗可以反映FVPC 患兒心臟儲備功能,對FVPC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1] 張憶雪,陳漠水.室性早搏與心功能不全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4,35(5):791-793.
[2] 張瑩,譚洪勇.頻發(fā)室性早搏患者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及射頻導管消融治療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11):1004-1006.
[3] Mccabe C,Preston SD,Gopalan D,et al.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suggests a beneficial response to pulmonary endarter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obstruction and normal preoperative pulmonary hemodynamics[J].Pulm Circ,2014,4(1):137-141.
[4] Bhatt DV,Kocheril AG.Submaximal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explained dyspnea[J].South Med J,2014,107(3):144-149.
[5] Priromprintr B,Rhodes J,Silka MJ,et al.Prevalence of arrhythmias during exercise stress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severe right ventricular conduit dysfunction[J].Am J Cardiol,2014,114(3):468-472.
[6] West MA,Parry MG,Lythgoe D,et al.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for the prediction of morbidity risk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4,101(9):1166-1172.
[7] 包玉玲,嚴文華,錢為國.小兒室性期前收縮7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6):467.
[8] 米沅,王虹,邢艷琳,等.普萘洛爾后運動試驗:兒童頻發(fā)室性早搏鑒別診斷的補充檢查方法[J/CD].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23:11054-11057.
[9] 任輝,張蕓.穩(wěn)心顆粒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22):303-305.
[10] Dunlay SM,Allison TG,Pereira NL.Changes in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parameters following continuous flow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mplantation and heart transplantation[J].J Card Fail,2014,20(8):548-554.
[11] Van Empel VP,Kaye DM,Borlaug B.Effects of healthy aging on the cardiopulmonary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exercise[J].Am J Cardiol,2014,114(1):131-135.
[12] 孫興國,李子煦.心房顫動伴嚴重快速心室率患者可以安全行心肺運動試驗[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z1):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