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俊偉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的造型豐富多彩,形態(tài)各異,其大小,對稱,光滑?,摑?,或者黃金分割率,“物化的本質力量”等等,既是一種審美的形式要素,同時又適合于對象,結構,功能的實用要求。
四方壺是歷代制壺名家推崇的款式。無論俯視還是側視,該壺的壺身、壺蓋、壺底均為長方形,而壺把的長方形是豎直的虛空間,這些長方形的長與寬之比,正好五比三,其比例是黃金分割的近似值,采用這種比例造型就比較容易產(chǎn)生美感。
傳統(tǒng)的紫砂壺造型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屬于幾何型,基本由圓、方、錐、橢圓等幾何形狀變化而成。第二類是筋紋型,主要采用花果形態(tài)設計,其中包括葵式,菱式,筋瓢等。第三類是自然仿生型,即仿動物形,仿植物形,仿使用器物或其他物狀造型?,F(xiàn)代造型加進了更多的個性色彩和文化意蘊,強調純樸天真之自然表現(xiàn),所謂“方圓不拘于規(guī)矩,施彩不拘于精斫”,手法簡練,自然天成,有出人意外之趣旨。質言之,傳統(tǒng)造型大都是“具象”,取之于生活,還原于生活,作品彰顯自然美的效果;現(xiàn)在造型則歸依“抽象”,追求形式美,著重處理好點線面的分布,使其按設計意念制作,從而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紫砂壺藝貴在神工巧奪,而紫砂肌理表達往往要求制作者采用獨特的造型工藝。所謂絕技,絕在骨肉均勻,剛柔相濟,技在氣度不凡,瀟灑脫俗。
和諧統(tǒng)一是紫砂壺造型的一大特色。這類作品非常講究器形側立面的線型和形體組合,同時,注意茶壺身簡和嘴,把,蓋等附件比例的和諧統(tǒng)一。
和諧是指某一作品中各個組成部分保持有機的聯(lián)系,使局部的細節(jié)處理適宜,并使單純的東西不單調;復雜的東西不瑣碎;厚實的東西不笨拙;靈巧的東西不纖弱,從而使人產(chǎn)生愉悅的美感。
自然型類的茶壺,是以比較直接的模擬自然界的固有物或人造物作為其造型的基本形態(tài),在這一類作品中,模擬客觀形象的手法,又分為兩中,一種是直接將某種對象的典型形態(tài),演變成為壺的造型,像南瓜壺,梅段壺,"松竹梅"三友壺等。另一種是在幾何型壺的身筒上,選擇恰當?shù)牟课?,用浮雕或透雕等形式,把某種典型形象附貼上去,并把這種形象的合理部分捏塑為嘴,把和的子,如報春壺,小型竹節(jié)等。
“日月同輝”壺是當代自然形類查戶的代表作,按成語“日月同輝”之意構想設計。壺身,壺把分別由一輪紅日與一彎明月構成;壺嘴,壺底則由不同形態(tài)的帶狀云彩組合;壺體上部飾以流云紋,產(chǎn)生動感。整個作品注重每個部位的點線面到三維空間視覺,其曲線流暢不拘,直線抑揚頓挫,來龍去脈交代的清清楚楚。壺的格調高雅,結構謹嚴,色澤凝重,形式壯觀,具有內涵度很深的旗幟和天人合一的藝術震撼力?,F(xiàn)代造型由作者的悟性而發(fā),憑激情與感受創(chuàng)意立體。一般采用純手工技法,有收有斂,寫意傳神,用平常新囊括自然物狀,以陶藝創(chuàng)意,卻保留傳統(tǒng)法度,充分發(fā)揮紫砂"深沉,博大,純樸"三大特色,并逐步形成自身鮮明的個性,確立起超凡脫俗的藝術風格。
“星際”與“海風”茶具比喻北斗七星,壺、杯造型為扁圓形中見壺體,每塊礁石的垂直面有水孔作為流;側面飾以圓形壺把;頂部蓋,的塑成兀立的海鳥,似在臨風運眺浩渺無際的海洋,可謂意境深邃,匠心獨具。
采用書法藝術塑造紫砂壺的整體造型是壺體造型的又一特色,如福字壺,祿字壺,壽字壺,將抽象的意念具體化,生動而又深刻的展示了人么向往福,祿,壽,喜的生活意念和精神追求。
紫砂壺的使用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它的造型是訴諸視覺的美,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標志著使用-審美的兼收并取。但是也有一些制壺高手崇尚耽美,作品已明顯喪失實用功能,成為單純的陳設藝術品,是否可取,尚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