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美)艾德·卡特姆 & 埃米·華萊士
皮克斯創(chuàng)始人:優(yōu)秀的人才和優(yōu)秀的點子,到底哪個更重要?
文 |(美)艾德·卡特姆 & 埃米·華萊士
皮克斯(Pixar)總裁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
最終,我們趕上了進度,我們的第三部熱門影片按時公映。影評人對《玩具總動2》大加贊賞,說這是第一部超越原作的續(xù)集電影,影片總票房更是突破了5億美元大關。歷經(jīng)萬難之后,雖然每個人都心力交瘁,但我們畢竟成功地跨出了關鍵的一大步,制作出了一部能夠在接下來的許多年中代表皮克斯靈魂的優(yōu)秀作品。
就像李·昂克里奇所言:“我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不行,但我們竟然做到了,還完成得很出色。這種意志力將永遠在我們體內(nèi)熊熊燃燒?!?/p>
《玩具總動員2》的制作過程讓我們收獲了頗多經(jīng)驗,為皮克斯的發(fā)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養(yǎng)料。大家還記得吧,胡迪的兩難選擇是故事的主干。智囊團在修改故事的過程中保留了主干,但為什么最初的版本味同嚼蠟,而修改后的版本卻令人動容呢?講故事的高手自有牽動觀眾心弦的方法,《玩具總動員2》告訴我一個道理:把高明的點子交予平庸的團隊,點子就會毀在他們手上。把平庸的點子交予一支卓越的團隊,那么團隊要么對點子進行改進,要么將點子推翻,并提出更好的構想。
這其中的寓意值得我們一再回味:組織一支得力的團隊是保證點子發(fā)光的前提。不可否認,大家都想吸納有才之人,但是這些人才之間的合作交流方式才是真正的重點。如果搭配不當,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人才也組建不出一個有力的團隊。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團隊的協(xié)作,而非隊員的個人才干。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是由配合默契的人員組成的,找到配合默契的合適的人才,要比想出高明的點子更加重要。這一原則看似顯而易見,但在我看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
這是我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思考的問題。一次,我和另一家電影工作室的總裁共進午餐,他告訴我他的燃眉之急不是找不到優(yōu)秀的人才,而是想不出優(yōu)秀的點子。聽到這番話時,我頗感詫異,大概是因為這句話與我從《玩具總動員2》中得到的經(jīng)驗截然相反吧。于是我決心看一看,這條對我來說理所當然的理念,與大家的想法到底是否相符。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在演講時喜歡習慣性地把這個問題拋給觀眾:優(yōu)秀的人才和優(yōu)秀的點子,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我的聽眾有退休的企業(yè)高管,有年輕的學生,有中學校長,也有藝術家,每當我讓大家對這個問題舉手表態(tài)時,重視人才和重視點子的人幾乎各占一半。(統(tǒng)計學家告訴我們,這種平均分的現(xiàn)象并不表示一半人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只能說明大家都在瞎猜,就好像拋硬幣一樣,大家的選擇是隨機的。)
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有過認真的思考,這么多年來,只有一位聽眾向我指出這兩個選項并不是對立的,這樣的分法是錯誤的。但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思想來源于人才,因此,人才要比點子更加重要。
我們至今仍在不停地對這一模式進行調(diào)整,但我們物色、提升和支持優(yōu)秀人才的大方向始終保持不變。這樣一來,人才才會轉而去尋找、醞釀和收獲優(yōu)秀的點子。
那么,我們又為何對此感到迷惑呢?原因是,在許多人眼中,思想是獨立存在的。點子仿佛生來就有,飄浮在宇宙中,與苦思冥想的思考者一點兒也不沾邊兒。其實,思想并非獨立存在的東西,點子往往要經(jīng)過上百人成千上萬次的決策才得以形成。在皮克斯的每一部影片中,每一句對白,每一束光亮,每一塊陰影,以及每一處音效之所以存在,都是因為它們是影片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們的手法得當,觀眾們就會在走出影院時感嘆:“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群會說話的玩具,這個點子真是絕了!”但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不能只憑一個點子,而是眾多點子堆砌的結果。要說這點子的“幕后操手”,那就是人才了。其實,其他產(chǎn)品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蘋果手機,它不是只靠一個點子造就的,大家無法想象,支撐這部手機的軟件和硬件中,凝結了多少人的思想。但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單一物體,并將這個物體當成一座與世隔絕、獨立存在的孤島。
對于任何創(chuàng)意事業(yè)而言,人員的工作習慣、才華與價值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核心,而人才是無可爭議的重中之重。《玩具總動員2》上映后,我審視事物的眼光比從前更敏銳了,并做出了幾處調(diào)整。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皮克斯有幾項慣例并沒有遵照以人為本的理念。舉例來說,與所有的影視公司一樣,我們也有一個創(chuàng)意部門,主要負責尋找有潛力制作成電影的創(chuàng)意,并為這些創(chuàng)意潤色。這樣的部門設置在我看來很不合理。從今往后,創(chuàng)意部門不應再負責潤色劇本,而應該去物色優(yōu)秀的人才,滿足人才的需求,以人才的天資、稟賦為基礎合理分配任務,確保人才之間的默契合作。我們至今仍在不停地對這一模式進行調(diào)整,但我們物色、提升和支持優(yōu)秀人才的大方向始終保持不變。這樣一來,人才才會轉而去尋找、醞釀和收獲優(yōu)秀的點子。
(《創(chuàng)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作者:(美)艾德·卡特姆&埃米·華萊士,中信出版社。標題為本刊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