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寶應縣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225800) 李永順
淺談以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美術課堂
江蘇寶應縣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225800) 李永順
小學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美育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審美基礎。因此,如果能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為學生開拓出一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給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美術課堂 信息技術 有效發(fā)展
在教學中我將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進行整合,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fā)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焙沃^“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呢?就是指在美術教學中把網絡技術、網絡資源和網絡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將網絡技術既作為觀念又作為技術和內容融于學科教學之中。
如我在進行《瓜果的想象》的課堂教學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瓜果怎么能想象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先思考交流,通過一個案例來突破難點。于是順延學生交流的思路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枸杞頭變刺猬”的過程,我邊示范操作邊講述:“這是一個滿身有刺的枸杞頭,它本身的顏色就像刺猬身上的色彩。這時我們只要適當地添加刺猬耳朵(圓形彩紙剪一缺口,交疊成半立體狀貼好),刺猬尾巴又短又細(用紫蘿卜尾剪下即可)粘貼上去,再添上賊溜溜的小眼睛(用兩個小黑豆),一只有趣可愛的刺猬就做成了?!痹谖业囊龑?,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各種奇形怪狀的瓜果與小動物的相似之處。如通過課件分步展示:一個蘋果用兩顆黑白紐扣裝上眼睛,再貼上用橘子皮剪成的翹嘴巴,然后頭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一個漂亮的“蘋果小姑娘”就變成了。接著學生大膽想象,精心思考,創(chuàng)造并展示出一些相關的可愛的作品,如“胡蘿卜鼠”“蘭瓜小博士”等。這就是巧妙地將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投影儀等各種信息媒介與美術課堂相結合,才引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聲像呈示,可以使學生各種感官得到延伸,把學生的感官所難以感覺到和不可能感覺到的事物、現象、事件直觀、形象地再現給他們,拓展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時空廣度。
1.欣賞圖片,引發(fā)質疑
《街頭標志物》這一課內容旨在提升學生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了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在上課前先出示圖片給學生欣賞,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這些街頭標志物是誰設計的?為何設計得這么漂亮?我們如何才能制作得這樣巧妙精致?然后再小組交流,探討設計意圖,更新創(chuàng)造理念。由于學生對教材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因此他們口若懸河、暢所欲言,從而促使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2.視頻再現,有效創(chuàng)新
如教學《泥柱雕刻》一課時,由于學生對雕刻藝術不甚了解。所以先通過音樂展示一段原始人、北美印第安人木屋、中國黎族的圖騰柱以及非洲古代木雕等。學生心理出現了憤慨興奮的情緒變化,教師讓他們交流自己對這些藝術的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特色的感受,再通過播放制作泥柱雕刻的視頻,通過具體的感知,學生排除了思維和設計障礙,在情感與操作層面與創(chuàng)造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大膽而又創(chuàng)新的設計,他們一改過去依葫蘆畫瓢的現象,用自己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設計得有模有樣。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觀性,可以保證兒童對所學習的內容有完整、鮮明而精確的表象,使兒童所掌握的知識具有更堅實的感性基礎??梢?,信息技術作為媒體的呈現工具,其優(yōu)勢是明顯的。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可以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
美術課標把“綜合—探索學習”納入美術課程體系結構之中充分顯示出美術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術綜合性學習是以美術學科為依托,注重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美術教學,可以體現美術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教學《我的成長變化》一課時,平時教師按常規(guī)教學,欣賞書中的幾幅插圖,學生總是提不起興趣,作業(yè)進行簡單臨摹,效果不佳。后來借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人的一生成長變化的過程。學生通過看人物細致的身材、相貌、肌肉的轉變,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身材比例、神情相貌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設計和創(chuàng)編,一幅幅鮮活的人物形象便會躍然紙上,正所謂“此時無聲甚有聲”。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觀賞性與實效性共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趣,“信息之花”才會盛綻美術課堂。
(特約編輯 熊疊麗)
G623.75
A
1007-9068(2015)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