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石崗小學(511450) 梁玉嬋
目標導學下的研學案設計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石崗小學(511450) 梁玉嬋
研學案是教師在深度解讀教材并結合具體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寫的學習方案,其核心始終是圍繞著教學目標來展開。因此,圍繞目標進行研學案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從研學問題的設計、單元目標的前后關聯(lián)、學生學習指引等方面有效設計研學案,讓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層層深入地學習,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目標 研學案 設計 有效
研學案是指引學生圍繞研學問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線路圖,是學生課堂學習重要而有效的輔助工具。語文教學中,我們?nèi)绾伟涯繕艘徊讲郊毣谘袑W案的各個部分,從而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呢?
研學案設計的問題要根據(jù)主要的、本質(zhì)的學習目標來設置,即抓住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而設置,要清晰地體現(xiàn)研學的問題想要達到什么目的,突顯文本學習的主線,把學生的主要精力引到解決主要的、本質(zhì)的學習問題上,促進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如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可設計研學問題為:(1)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句子描寫,說說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分別體現(xiàn)在哪兒?(2)“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兩個研學問題就是圍繞研學案中的學習目標而提出來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本文的學習目標也就達成了。
我們在設計研學案的時候不僅要關注該課的目標,更要關注單元目標,甚至是年段目標,要想辦法在研學案中體現(xiàn)單元目標的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達成單元目標。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領悟作者如何用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單元習作是寫“我的校園”或一處景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本單元每一課的學習中滲透寫作方法。我對這一單元兩篇精讀課的部分研學案設計如下。
(一)《桂林山水》
1.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1)完成下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結合具體語句說說這樣表達的好處。
(2)朗讀“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說一說你想象到的畫面。
2.隨堂練筆,學以致用
品讀文中第二、三自然段,仿照其表達方法描述某處景物,要把景物特點寫具體、形象。
3.研學拓展,課后延伸
到校園里走一走,選取有特色的景物多做觀察。
(二)《記金華的雙龍洞》
1.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完成下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景物的特點的?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并談體會。
2.隨堂練筆,學以致用
本文在介紹孔隙的時候運用了多種表達方法,還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景物特點介紹得特別清楚,讀來讓人如臨其境。請你試著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向大家介紹校園里印象深刻的景點吧。
3.研學拓展,課后延伸
向同學介紹一次旅游的經(jīng)歷,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上述兩個研學案片段設計,首先都是用列圖表的方式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其表達效果,兩課設計都有仿寫?!豆鹆稚剿芬晃囊龑W生把景物特點寫具體、形象;《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引導學生介紹景物的時候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這兩方面是指導寫景作文的重要方法。兩課的研學拓展也是帶有目的的,《桂林山水》一文要求學生課后到校園里走一走,選取有特色的景物多做觀察,這為下一課的隨堂練筆做好了觀察的準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的研學拓展也強調(diào)了“按一定的順序”去表達,這也是寫景作文中十分重要的表達方法。透過研學案的指引,學生學習的目標十分明確,降低了學習難度,更容易達成單元目標。
研學案要體現(xiàn)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幫助和方法的引導,要針對重難點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給予明確的導向和具體的指引,讓學生獲得知識,提升能力。
(一)學習資源支持
如四年級的《生命 生命》一文,可在研學案中向?qū)W生提供“知識鏈接”——飛蛾多在夜間活動,喜歡在光亮處聚集,色彩較暗淡。飛蛾的生長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而飛蛾已經(jīng)是成蟲,屬于其發(fā)育的最后階段,離死亡平均只有九天左右。結合這項資源,讓學生明白飛蛾一般只能活九天,生命那么短暫,它還極力地掙扎。一只小小的飛蛾都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好好地生活,更何況是人呢?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懂得了抓住飛蛾的杏林子當時內(nèi)心是多么震撼,也因此引發(fā)了杏林子對生命的思考,此處的教學難點輕易地突破了。
(二)學習方法指引
在設計研學案時,我們需要預設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給出達成學習目標的“跳板”,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引。
1.預習時的學法提示,如六年級下冊的《文言文兩則》。
課前預習:(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2)回憶以往學過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嘗試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懂的地方打個“?”。(提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借助注釋、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想象畫面……)
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回顧以往的學法,讓學生一開始就懂得運用以往的學法來學習新的課文。
2.研讀課文中的學法提示,如四年級下冊的《生命生命》。
問題一:作者是怎樣從飛蛾、香瓜子和自己的心跳中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的?把特別觸動你心靈的句子畫一畫,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提示:可以選擇運用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借助資料或想象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活動等方法來寫體會。)
這些都是該年段需要掌握的學法,經(jīng)過教師的學法提示,學生會更快掌握并遷移運用于今后的學習中。
3.研學拓展中的學法提示,如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研學拓展,課后延伸:模仿本文訪談錄的寫法,采訪愛讀書的同學或老師,記錄他們對讀書的見解。(提示:先圍繞“讀書”這個專題設計好幾個問題,再進行采訪。采訪時注意禮貌,注意捕捉關鍵話語做好記錄。)
學生第一次接觸“訪談錄”這樣的體裁,學習采訪又是本單元語文園地里的一個習作選項。因而,我在學習課文后布置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同時給予方法指導,提高采訪的效度,為實現(xiàn)單元習作目標打好基礎。
圍繞目標而設計的研學案,既能發(fā)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使目標與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要相一致,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索,又使教師的授課更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5)2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