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欣
(湖南省永州四中 湖南永州 425000)
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的現(xiàn)狀調查與改進
周可欣
(湖南省永州四中 湖南永州 425000)
高中數學的反思性學習就是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對象,自主進行自身的審視和調控,進而保證數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和進行。筆者對當前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供大家參考。
高中數學 反思性學習 改進
反思性學習是通過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反思進行學習,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進行再次認識的檢驗過程,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代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要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于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省、抽象和概括,顯然,學習中的反思就像生物消化和吸收養(yǎng)分,是需要自身完成的。20世紀90年代我國從西方引進了“反思性教學”這一理念,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反思性學習的數學學習方法。[1]
1.基礎知識薄弱
高中數學與初中的數學知識相比,其難度和深度都有著大幅度地加深,由于一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并不牢固,對必要信息的儲備量十分缺乏,致使其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做到循序漸進。在此種的學習情況下,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認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和畏難情緒,繼而失去了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2]
2.缺乏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在教師和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一塊黑板和一根粉筆就統(tǒng)帥了整個數學教學課堂,并且高中學習階段的任務較為繁重,學生難免會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厭煩感,對于學習高中數學根本無法產生興趣。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的高中生只有15%的學生對數學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然而能夠真正地認真進行數學學習的高中生只有10%,其余的學生都是為了應對考試而被迫無奈地學習數學,并無任何學習興趣可言。所以,學習興趣的缺乏嚴重阻礙了高中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制約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3]
3.反思意識淺薄
即便我國高中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性學習發(fā)展較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進行反思性學習的重要性,有將近半數的學生會經常性的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然而在具體的學習中,學生的反思意識十分淡薄,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只有較少部分的學生會進行反思,也僅限于淺層次的反思學習,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教師很少對“如何學習數學”進行講解和教授,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低下,繼而無法獲得成功學習的經驗和體驗。
1.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意識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思維活動的動力和核心是反思。若想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對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首先要對學生的反思意識進行強化。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科目,通常是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相互結合,其新舊知識間具有密切聯(lián)系,根據高中數學的自身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應當給學生布置自學教材的任務,讓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差別進行反思,促使學生的“學”能先行于教師的“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4]
2.立足課堂,培養(yǎng)能力
教學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只對結論的論證和應用加以重視,而忽視了對公式、定理、概念和方法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發(fā)現(xiàn)和探索,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立足于教學課堂,積極地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進行反思性學習的機會,對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正確且深刻地掌握和理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以下內容對學生進行反思引導:反思相關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形成;反思相關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內容;反思教材例題的解題思路、分析和計算過程、語言表述;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思考過程、課堂參與和表現(xiàn)及獲得的收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以上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反思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反思性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提升學生反思性學習的能力。
3.在解題中培養(yǎng)習慣
在高中數學的解題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范例講解或指導學生解題時,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注重對學生自主進行反思的習慣培養(yǎng)。例如,在進行《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教學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方程進行剖析,指引學生進行反思,如公式和中各字母都代表什么,字母之間都存在什么關系,字母之間如何進行轉化,在運用橢圓標準方程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方程是否還存在著其他變式等。在解題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的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強化,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形成反思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
4.在解題后深入反思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生進行解題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在對學生進行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時,不僅要仔細審題和制定解題方法,還要注重在解題完成之后的反思工作。解題后的反思是學生在學習完成后對自己的行為、思路、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活動,解題之后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解答此題運用的是什么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改變題中的某個條件或結論,上述的方法是否仍然適用;題目是否能夠一題多變。在解題完成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反思引導,既能加深學生對于題目特征和結構的理解,又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高中數學的反思性學習并不是局限于單純地重復和回顧,而是對于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思路、方法選擇和策略知識運用進行深入探究,是否體現(xiàn)了便捷最佳、科學合理的特征特點。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應當對反思性學習的應用進行強調,進行反思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增加對于知識的記憶深度和掌握程度,反思性學習更加傾向于輔助學生形式理性科學的數學思維,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體會,對數學的內在魅力進行研究,促進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探究性和研究性的思維,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活動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促使高中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校方和教師都應對當前的數學教學和學習發(fā)展趨勢進行明確,找到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措施,為學生創(chuàng)造反思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1]江云秀.問題教學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運用[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15(04).
[2]姜金偉,李蘇醒,許遠理.基于同學和教師支持提升初中生學習投入的設計性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2015(05).
[3]朱壽兵.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5(31).
[4]張景欽.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J].遼寧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