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通源小學(226100) 唐 娟
心理學指出: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得以開掘、真情都得以催發(fā),智慧就會喚醒,他們變得更加聰慧、更加靈動。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引導學生感悟母語的魅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與文本、教材、作者有效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讓每節(jié)課成為師生、文本情感共鳴的歷程。
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課就是守住語文的一畝三分地,緊扣文章內容,‘動情誦讀、靜心默讀’;語文課就是守住語文的一畝三分地,緊扣文章內容,‘圈點重點,反復感悟’,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秘密?!笨梢?,感悟文本,需要我們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字中的關鍵詞。
師:《只揀兒童多處行》是冰心老人的經(jīng)典作品。孩子們,冰心老人的文字總是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讓我們感受到愛,你感受到了嗎?
生1:讀了課文,我覺得頤和園的門成了“大魔術匣子”,穿著花花綠綠衣服的孩子就像一顆顆閃閃的五彩繽紛的星星從魔術盒里迸發(fā)出來。這樣的文字真是快樂。
生2:冰心奶奶愛大自然,在她的眼中,那些花兒也像孩子一樣,“歡唱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美麗的四肢”。沒有愛,那些花兒是不會那么有活力的!
……
教學中,學生通過關鍵詞語,感受到了冰心奶奶甜甜的快樂和濃濃的愛。鼓勵學生細細品味文字,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情感,讓他們沉迷于文字中,被文字所吸引,他們就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理想課堂不會停留于人與知識的對話這一維度,而要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世界、文本)的對話、人與他者(教師、學生、其他讀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反思性的)。師生的對話應該緊緊圍繞教材,圍繞作者的情感,師生的情感應該是不游離在文本之外的情感。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為了讓學生和作者有效對話,我精心設計PPT,讓學生隨作者張煒月一起感受母親的偉大:第一次抱母親,“沒想到我媽這么輕”“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為了讓學生感悟到作者表達的深刻情感,我引導他們做了一道加法:“我+妹妹+100多斤的重擔+翻山越嶺+年復一年+總是+……=( )”從而引出母愛的偉大。
接著,我在毛阿敏《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背景之下出示一張張照片,深情講述媽媽的艱難和痛苦,幸福與快樂。一張張圖片依次走過,教室里靜極了。音樂繼續(xù),圖片繼續(xù),我一抬頭,赫然發(fā)現(xiàn)有學生的眼眶內一剎那間充滿了淚水……
聯(lián)系學生的成長實際,用激情的語言進行渲染,學生很快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
雅思貝爾斯曾經(jīng)說過:“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绻覀儍H僅將語文課的學習落實于文字分析中,這顯然是不夠的。我們要充分利用文本,讓學生展開想象,走進文本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師:孩子們,《“蟻國英雄”》是一篇讓人震撼的文章。游客不小心使草叢起火,草叢中早已是“黑壓壓一片”。突然,螞蟻們扭成一團,像對面河岸突圍——可是“蟻團滾動,但蟻團卻不見縮小”。讀著,讀著,你們眼前仿佛看到(聽到)(聞到)了什么?你想問(說)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熊熊大火,但是螞蟻們緊緊抱成一團。我想問,外層螞蟻,被大火焚燒,難道不痛嗎?
生2:我仿佛聽到了外層螞蟻被燒焦后身體裂開的聲音。我想問,螞蟻呀,螞蟻,是什么力量讓你對那熊熊烈火竟然無所畏懼?
……
我相信,經(jīng)過想象,小小的螞蟻已經(jīng)讓學生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我也相信,小小的螞蟻所譜寫的這一曲“生命的壯歌”已唱響在學生們的內心;我更相信,學生們對生命的敬畏也已慢慢融入他們的血液中……
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特別重視生本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心靈互動和智慧碰撞,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得到不斷地建構提升。關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共鳴,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像一泓泉水流進學生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蕩在學生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