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章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實現(xiàn)對語文學困生的轉化
◎劉仙章
素質教育的首要標志是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不僅要青睞優(yōu)秀的學生,更要厚待學困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都能抬起頭來走路”,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每個學生都能成才”這樣的觀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逐步走出困境。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學中的一切活動要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并且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學”上,“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就是幫助學生學,切實體現(xiàn)魏書生所謂的教師的作用就是“幫手”——幫助學生學習。為從整體上提高學生成績,我們應針對學困生實際,在語文教學中應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愉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它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智力活動,鞏固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愉悅的氣氛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困生的興趣。比如,課堂上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學具,盡量讓學生眼看、耳聽、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這樣容易把一些抽象的教學知識以學生自己感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學困生經(jīng)過自身努力也能掌握新知。創(chuàng)設愉悅氛圍,還要求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用和藹慈祥的目光體察全體學生,充滿感情地、趣味盎然地去啟發(fā)、感染他們。使學困生感到自己也是被重視、被關注的,并感受到師生間和諧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氣氛,從而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對學習始終充滿樂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有經(jīng)驗的教師實踐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勞動的成果,并能體驗到思考勞動者的自豪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學困生的挫折感,讓學困生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并獲得老師的肯定與鼓勵。比如對學困生要多說“再看看”、“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能做對”等鼓勵性的話。課堂設問層次化,學困生答對了給予表揚;答錯了教師耐心引導,扶上一把,讓學困生也有成功之感。練習設計彈性化,學困生只要較好地完成基本題,教師就應進行表揚。作業(yè)批改不打“×”,而是先打“/”,學生改正后,再打“√”,多寫“有進步”、“有提高”等批語,從而大大增強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前進的熱情。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充分說明了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而且通過態(tài)度、表情、體驗等行為方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羅森塔爾效應,以崇高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y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困生,多與他們交流,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熱切地關心和耐心地幫助他們。比如:對學困生生活上的關心體貼,當他們生病或遇到困難時及時看望、伸出援助之手;課上多給學困生提供發(fā)言和板演的機會,課下耐心輔導、面批作業(yè);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困生充分體會到教師的愛,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笔箤W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猶如教給他一把開啟智慧寶庫的金鑰匙,這不僅可以提高其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他們自學能力的發(fā)展。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道出了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困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對學困生學法的指導。比如:在復習病句這一考點時,在學生了解病句類型后,引導學生結合例句學習辨析病句的方法:1.語感認知法:通過對語句進行審慎地閱讀去發(fā)現(xiàn)句子的毛病。凡是讀起來別扭,聽起來含混的地方,可能就是有語言毛病的地方。審讀分析就是放慢速度,用一種審慎的眼光去看待語句,這是憑語言的直覺來進行分析,找出判斷病句的方法。要正確使用這種方法,必須靠平時大量的閱讀積累,只有多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文化讀物,才能逐步建立起敏銳的語感來。例如:“今年,膠東半島雨水充足,氣候適宜?!保ň唷肚锷x》)這是正確的說法。如果印象很深,那么,碰到“今年,在山東半島上雨水充足,氣候適宜”這樣的句子,便會立即判定介詞“在”和名詞“上”是不必用的,判定這個句子有毛病。再如,“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么不利”、“盡管……非常不利”。2.緊縮分析法:首先運用語法分析,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蝗绻鞲蓻]有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nèi)部是否有毛病。例如:“過去幾萬名地質隊員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資源衛(wèi)星幾天即可完成?!庇镁o縮法,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事情衛(wèi)星完成”,“事情”不能說“完成”,只能說“做完”,這兒犯下了搭配不當?shù)腻e誤。3.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后順序、上下句間關系是否合適。例如:(1)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chǎn)品……(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huán)境磨煉成才的。(1)句“仿造偽劣產(chǎn)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偽劣產(chǎn)品”或“偽造名牌品”。(2)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后邊刪去“都”字。4.仿造類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時依照原句的結構造常用的句子,經(jīng)過比較,問題就清楚了。例如:這個經(jīng)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原句結構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5、特征辨析法:每個病句都有自己的特征,抓住特征進行有針對性地辨析,能較快地診斷語病。例如:有并列成分的句子,并列成分可能犯意義重復或次序不當?shù)腻e誤;有“能否”、“是否”、“優(yōu)劣”、“好壞”、“該不該”、“要不要”等詞語的句子,可能出現(xiàn)一面與兩面不對應的錯誤;介詞結構在句首的句子,可能出現(xiàn)介詞結構掩蓋主語的錯誤等。做題時,可根據(jù)這類句子的特征,順藤摸瓜,準確、快速地找到癥結所在。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就有法可依,就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課堂要上得有趣、有味,除了要充分發(fā)揮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之外,還必須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現(xiàn),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來勁,思維的神經(jīng)才能被課文內(nèi)容緊緊吸引。這既可根據(jù)不同體裁課文的教學需要,課前讓有繪畫基礎的學生給課文描繪圖象資料,讓通曉電子的學生做電教準備;又可根據(jù)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求,課內(nèi)讓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作朗讀示范,讓表達能力較高的學生結合課文展開聯(lián)想,讓酷愛表演的學生上臺演示,讓聽寫能力較全面的學生做復述,讓有良好思考習慣的學生說說對重點句段的推敲,讓喜歡創(chuàng)新立異的學生大膽提出質疑,讓勇于發(fā)言的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朗讀、復述、討論、答辯、演示、想象、推敲、體味往復交替,文字與圖像互相映襯,聲音與動作融為一體,使學生入情入景,入目入耳,入腦入心,始終沉浸在濃郁的求知氛圍之中。
在充分發(fā)揮個性的同時,教師要恰如其分地使優(yōu)等生的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更要著眼中、差生,增強他們善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能力,使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的得到全面發(fā)展。就是說,要使所有學生都學有所得,越學越要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個性的巨大魅力。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定遠指出,要引導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學好語文,關鍵在于實施主體性教學。主體性教學是指: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主人;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主體性教學的核心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輔導、點撥;學校、教師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進行主體性教學必須發(fā)揚教學民主,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切實起到“導”的作用,不斷探討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啟發(fā)式、點撥式、討論式、導學式、探究釋疑式等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從單向的直線往復轉變?yōu)榫W(wǎng)絡式輻射型。采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項交流、開放的教學形式,就要打破教學模式的程式化,讓語文教學富有生機、別開生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十分艱苦、復雜的工作,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小處著手,對待學困生要滿腔熱性、循循善誘,時時、處處、事事為學困生著想,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激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走出困境,昂首向前。
(劉仙章 山東省汶上縣第一中學 2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