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青
詩言情,歌言志
——從美學的角度解讀詩歌
◎趙素青
《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苯Y(jié)合鎮(zhèn)江市2015年中考模擬卷詩歌賞析題目: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土鳧雛傍母眠。
試描繪“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所展現(xiàn)的景色。一部分學生理解為“直徑不足一厘米的楊花鋪滿大地”、“米粒大小的小路鋪滿楊花”。顯然學生并未理解詩歌內(nèi)容。
怎樣能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容?首先要認識中國語言文字的特質(zhì)。
(一)獨體單音
一個字只占一個空間,只有一個音節(jié),比如漢語中“草”只有一個聲音,英文“grass”占三個音節(jié),所以在翻譯時要單音節(jié)轉(zhuǎn)換為雙音節(jié)。如“糝徑楊花鋪白氈”中“徑”本義是小路,又如“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香徑”,花間小路。
(二)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容
對詩歌內(nèi)容的準確理解是描繪詩歌畫面的前提。前人力求翻譯要“信、達、雅”,何謂““信”、“達”、“雅”?
清末啟蒙思想家嚴復(fù)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薄靶拧敝敢饬x不違背文意,即譯文要準確,不隨意增減意思;“達”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通順;“雅”則指譯文用語要得體,追求文章的簡潔優(yōu)雅?!安痪心嘤谠牡男问健?,不需要一字一句逐字翻譯,詩歌為了表達的需要形式上不同尋常。如“糝徑楊花鋪白氈”,“徑”是小路,應(yīng)理解為像米粒般大楊花應(yīng)鋪滿小路,從創(chuàng)作技巧來看,詩人用比喻、夸張的手法描寫像米粒大小的楊花。
美學中指出審美想象具有超越時空的廣闊性?!肮湃嗽疲盒性诮V?,心存魏闕之下,深思之為謂也?!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強調(diào)了藝術(shù)的思維活動不受時空的限制。這種審美往往超出常情、常理,采用比喻、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譬如“詩仙”李白的詩歌,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保ā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里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又如“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牽牛星》)這首詩寫的是天上的神話,表達的是人間的悲情,抒發(fā)了癡情男女的離愁別恨。解讀時需想象織女是如何擺弄織機和梭子札札作響……
我們只有展開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思。
“孔子在《論語》中說‘盍各言爾志’,‘志’是理想、志毅的意思?!保ㄖ熳郧濉对娧灾颈妗罚h代《毛詩正義·序》提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觀點,“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內(nèi)心有一種情感的觸動,需要借助詩歌來吟詠性情。
南朝鐘嶸《詩品》中有,“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是自然陰陽運行之氣觸動了萬物,感動了詩人,譬如陸機《文賦》:“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在秋風蕭瑟的秋天,詩人看到木葉的飄落,詩人的內(nèi)心就悲哀了;春天來了,看到那歷經(jīng)嚴冬綠意萌生的柔條,詩人的內(nèi)心無比喜悅,勁秋落葉和芳春柔條使詩人“情動于中”。在理解詩言志言情特質(zhì)后,筆者以韓愈《早春》為例:
早春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師:春雨和小草各有什么特點呢?
生1:細雨濛濛、絲滑,從“潤如酥”可知小雨的柔滑如酥油,仿佛從牛羊奶中提出的脂肪一樣。
生2: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酥”寫出了春雨的可貴,“春雨貴如油”?。。ü恼疲?/p>
師:你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解讀詩歌,真棒!詩人含蓄的描寫了春雨的可貴、絲滑、潤澤。
生3:春草乍生,遠看有草色,近看卻沒有,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草色淡淡。
……
師:“氣之動人,物之感人,故搖蕩心情”,是蒙蒙細雨、淡淡草色使詩人性情搖蕩。
師:“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表達了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師小結(jié):請牢記“詩歌吟詠性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物之感人”,詩人看到眼前景象,不覺興發(fā)情懷。你還能舉幾個這樣的列子嗎?(生頭腦風暴)
“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币龑?dǎo)學生景、情關(guān)系可以較準確地理解詩意。
“窺意象而運斤”(劉勰)何謂“意象”通俗而言就是文藝創(chuàng)作中由現(xiàn)實生活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作品的藝術(shù)形象。譬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詩人用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一組蕭條的意象,來表達游子內(nèi)心的愁緒,而“小橋”“流水”“人家”等意象組成一幅溫馨、明麗的畫面,定會勾起游子日暮思鄉(xiāng)之情。
總之,“學貴有法”詩歌的學習,貴在積累、重在感悟,當然更需要掌握欣賞方法。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毙蕾p水平的提升需要含英咀華,需要對中國的傳統(tǒng)詩學理論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1]皮朝綱.中國古代文藝美學概要[M].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
[2]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
(趙素青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外國語學校 2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