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野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的課時縮減為每周四課時。而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卻對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素養(yǎng)能力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對語文課堂的時效性,特別是高三課堂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三二輪復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試卷講評更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試卷講評課的目的
讓學生通過一張張試卷,了解自己的答題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答案,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這似乎并不難。但是事實上,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答案是什么?這是一般教師的主要講解過程?!斑@道題,選某項,大家看原文中的這個詞,這句話,就里能夠說明選項ABCD是對、是錯,或者是這道題的答題區(qū)域在第N段”。這樣對試題的講解,其實并沒有涉及到為什么、怎么做這些問題,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的正確選項是什么。這個答案的依據(jù)是什么?答題區(qū)域在哪里?乍一看,好像是解決了學生的錯誤試題,其實在這個講解過程中,僅僅是告訴了學生答案是什么。問題的關鍵就是,仍然是教師在講解,并沒有讓學生了解自己做錯這道題的真正原因,更沒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考試過程中的思考過程出現(xiàn)了哪些偏差,造成了失分。而這恰恰是一個學生需要通過教師對試卷的講評所應該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答案本身并不是講解的最終目的。這個答案如何得來?為什么要這樣得來?下次考試的時候面對同考點的試題,學生應該按照一個怎樣的思路來進行思考,怎么組織答案,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試卷講評課內(nèi)容的選擇,重點應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講清為什么。
二、試卷講評課的內(nèi)容選擇
北京市各區(qū)的模擬和高考試題均在21、22道題左右,如果按照順序從第一題一直講到最后一題,就會造成試卷講評的時間長、重難點不突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導致課堂講評的效率不能盡如人意。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時效性,教師需要對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學生錯誤的集中點、錯誤原因等進行分析歸類,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的不同進行一定意義上的重組,甚至對一些訓練價值不大的文本和試題進行適當取舍。試卷考查的順序,不一定就是教師講評的順序,古詩文、現(xiàn)代文、寫作這些原本并不位于試卷開頭的試題,也可能出現(xiàn)在首要講評的位置上。試卷中哪道題出現(xiàn)的問題最大,這道題就是學生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講評從這里入手,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評起來學生的反映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效率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
三、對試卷進行異同性的歸納
高三復習,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一套套試卷,一道道題,慌忙地講評下去。講沒講?講了!答案對嗎?有參考答案,肯定沒問題!學生對這道題懂沒懂?懂了!但到了做下一套試卷的時候,為什么相同的知識點還錯呢?為什么只有到了再講評試卷說到前面相似的題型的時候,他們才恍然大悟?
其實面對各種模擬試卷,乃至高考試題,每套試卷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考查的知識點都不會脫離《考試說明》的具體要求。如果僅僅是一套一套試卷地講解下來,學生可能并沒有理解這套試卷、這道題為什么要這么考查,考查具體對應的是《考試說明》中所要求的哪個具體考點,使得訓練、檢測、備考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試卷講評的基礎上,把各種試卷中同考點試題的相似題型的異同進行整合,讓學生能夠通過類比、對比加強記憶,這才是高三教師需要斟酌的。教師在講評試卷時,可以初步嘗試一些簡單的整合方式。例如,文本選材的相似之處,題目設置的相似之處,參考答案的相似之處,等等。通過這些整合過的試題,對學生進行同考點的類比和相應的閱讀、答題指導,使學生在下次遇到相似題的時候,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思考、解答。再例如,把同一考點(如,延伸題)所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同的考試題型(情感、手法等)進行比較,讓學生掌握答題要點,進而提高答題的正確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