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峰
(河北省隆化縣中醫(yī)院, 河北 隆化 068150)
室性期前收縮在臨床上屬于異位心搏,其多發(fā)生在有心臟神經官能癥和器質型心臟病的患者中,主要癥狀表現有心悸和胸悶,及氣短和乏力等,嚴重者還可加重原發(fā)性心臟疾病,甚至產生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而危及生命[1]。以往使用的西醫(yī)治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患者病情,但大多數藥物均有程度各異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癥狀康復具有較大影響[2]。近年來,利用祖國醫(yī)學治療此病的報道陸續(xù)出現,亦獲得了較好療效。本文通過將柴胡桂枝干姜湯與鹽酸美西律片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目的在于獲得更具安全性及療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療的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6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0例,女36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為52.4±3.6歲。納入標準[3]:①滿足WHO關于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的臨床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yī)內科學》中關于心悸的診斷標準;③經超聲心動圖等方式診斷確診。排除標準[4]:①有嚴重的心功能不全者;②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者;③患者為洋地黃等藥物中毒;④患者機體內電解質和酸堿失衡。根據數字隨機法分成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其中觀察組含男16例,女17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為51.9±2.8歲。病程3個月至5年,平均病程為2.3±0.6年?;A疾病:冠狀動脈型心臟病12例,肺原型心臟病8例,風濕型心臟病8例,甲狀腺功能亢進5例。對照組含男14例,女19例。年齡25~79歲,平均年齡為 51.6±2.4歲。病程4個月至5年,平均病程為2.4±0.3年。基礎疾病:冠狀動脈型心臟病11例,肺原型心臟病9例,風濕型心臟病6例,甲狀腺功能亢進7例。兩組在性別和年齡,及病程和基礎疾病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單純給予鹽酸美西律片(產于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509)治療,口服劑量為200mg/次,2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另給予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柴胡、黃芩、炙甘草各10g;桂枝、干姜、瓜蔞各15g;牡蠣30g。若有胸悶重和背惡寒者另加半夏10g,若有氣短甚者另加黨參和黃芩各30g。1劑/d,水煎 250mL服用,早晚各服 1次。以14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療效情況,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情況,兩組治療前后的HR和PR間期,及QRS時限和QT間期的變化,以及兩組不良反應。
1.4 效果評價[5]:療效判定:顯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已消失;有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已明顯減輕或者減少;無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未發(fā)生改善,甚至加重。心電圖療效判定:顯效為室性期前收縮已消失或者減少超過90%;有效為減少50%~90%,無效為減少低于50%,或者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情況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97%(32/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69.70%(2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情況對比:觀察組的心電圖總有效率為96.97%(32/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22/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情況對比(n,±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情況對比(n,±s)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33 21(63.64) 11(33.33) 1(3.03) 32(96.97)對照組 33 10(30.30) 12(36.36) 11(33.33) 22(66.67)χ2 值 - 7.360 0.067 10.185 10.185 P 值 - 0.007 0.796 0.001 0.001
2.3兩組治療前后的HR和PR間期,及QRS時限和QT間期的變化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在HR和PR間期,及QRS時限和QT間期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HR和PR間期及QRS時限和QT間期的變化對比
2.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 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室性期前收縮還可稱為室性早搏,是一類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癥狀。隨著年齡增加,正常人產生室性期前收縮的幾率亦隨之增加。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多為西藥,雖具有一定效果,但同時亦存在作用單一和副作用較大的弊端,而中醫(yī)治法產生的療效可能更佳[6]。由于此病在中醫(yī)中屬于“心悸”范疇,針對心悸癥狀給予對癥治療,達到補血養(yǎng)心和鎮(zhèn)驚定志,以及益氣安神的目的為施治思路[7]。本文即通過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湯與鹽酸美西律片聯(lián)合應用治療此病的療效情況,旨在探索更具價值的治療方案。
本文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的總有效率和心電圖總有效率均分別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應用的治療方案產生的臨床療效更佳。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室性期前收縮的病位在心,主要和心虛膽怯及心血虧損,以及心陽衰弱及瘀血阻絡等相關因素有一定聯(lián)系。而心主血,若心血虧損,則將致使心悸和怔仲等癥狀產生。進而使心失所養(yǎng)而不能藏神,神不安則志難寧?;颊呔貌◇w虛和勞傷心脾,可耗傷心血,影響其脾胃生化,直至氣血兩虧,無法上奉于心,最終形成室性期前收縮。柴胡桂枝干姜湯使用的中藥方劑中,柴胡和黃芩可通達肝經郁熱,疏通水道;瓜蔞和牡蠣可養(yǎng)陰,清除內郁之火,還可平肝熄風;炙甘草及干姜可溫補脾陽,而桂枝可交通體內寒熱陰陽。主要聯(lián)用,共奏調和陰陽,平和胃氣及通暢三焦之功效。鹽酸美西律片屬于IB類的抗心律失常藥。其可抑制患者心肌細胞鈉內流,減緩動作電位0相除極速度,還可縮短浦氏纖維有效不應期。此藥可發(fā)揮抗心律失常和抗驚厥,以及局部麻醉的作用,對于心肌產生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小。將柴胡桂枝干姜湯與鹽酸美西律片進行聯(lián)合使用,中西藥物各自發(fā)揮出不同的藥理作用,從不同方向上產生療效作用,最終獲得協(xié)同增效的治療效果。此外,本文研究還發(fā)現,兩組治療前后在HR和PR間期,及QRS時限和QT間期,以及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等方面對比,差異均不顯著。這提示觀察組加用中藥湯劑治療后的安全性仍然較高,也預示著本文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方案具有廣泛應用的可行性。原因在于本文兩組產生的不良反應大都源自鹽酸美西律片的使用,而中藥湯劑的應用并未增加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亦與祖國醫(yī)學的優(yōu)勢特色具有緊密聯(lián)系。
[1] 孫朝陽,王東,陳進業(yè),等.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及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的療效及安全性[J].河北醫(yī)學,2013,19(12):1790~1792.
[2] Ling Y,Mei F,Wang Y,et al.A response to the letter by Liu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iant ventricular diverticulum and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J].Int Cardiol,2015,6(182):121~123.
[3] 姚靜,許迪,陸鳳翔,等.單心動周期全容積成像對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縮患者左心室容積及收縮同步性的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5):369~373.
[4] Caicedo A,Varon C,Alderliesten T,et al.Differences in the cerebral hemodynamics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ssessed by means of phase rectified signal averaging[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4,1(2014):4208~4211.
[5] 代振濤,胡亞力,王培濯,等.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臨時起搏部位選擇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1(6):457~459.
[6] El Kadri M,Yokokawa M,Labounty T,et al.Effect of ablation of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J].Heart Rhythm,2014,16(14):1425~1428.
[7] 李發(fā)有.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與心肌病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5(4):4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