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市新豐小學(224100) 陳 蘭
例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江蘇大豐市新豐小學(224100) 陳 蘭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審題能力是解決各種數(shù)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平時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為高效數(shù)學課堂奠定基礎。
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 審題能力 培養(yǎng)
所謂審題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以逐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看清題目要求是審題和正確解題的基礎。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必要時把題目多讀幾遍。與此同時,在學生讀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抓住關(guān)鍵詞語仔細推敲,切實保證讀懂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園林工人師傅在一條1000公里的公路的一側(cè)安裝路燈,每隔50米安裝一盞,假設公路兩端都不安裝路燈,那么工人師傅共需裝路燈多少盞?在小學階段,這類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和解決的,因此在這類問題的審題上,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讀,抓住每個字、每句話進行研究。如“在一側(cè)安裝路燈”“每隔50米一盞”以及“公路兩端都不安裝”就是這個習題中的關(guān)鍵性詞語和句子,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讀,在真正讀懂弄清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兩端都不安裝情況下,路燈數(shù)=全長÷間隔長-1,那么,路燈數(shù)=1000÷50-1=19盞。
從上述教學課例可以看出,學生在審題時,如果沒有仔細讀題,隨便漏掉一句話,就可能會導致解決問題發(fā)生根本性的錯誤。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首先就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看清題目要求,必要時,教師還可以范讀,確保學生解決問題時準確把握已知條件,有效解決數(shù)學問題。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一些數(shù)學問題中的已知條件較多,學生通過多讀并不能記住所有的相關(guān)的重要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提倡學生讀畫結(jié)合,畫出題目中的關(guān)鍵條件或者根據(jù)題目要求畫出相應的線段圖,這樣一來,由于有了特殊的標記符號,學生解題起來思路會更清晰,進而提升解題能力。
例如,某糧食作物產(chǎn)區(qū)種小麥500畝,水稻700畝,玉米比水稻少種180畝,求三種糧食作物一共種了多少畝。對于這類數(shù)學問題,為了使學生思路更清晰,在進行審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畫、讀畫結(jié)合的方法:先用一條線段表示種小麥的數(shù)量,再用一條線段表示種水稻的數(shù)量,最后,根據(jù)“玉米比水稻少種180畝”這個條件,相應畫出種玉米數(shù)量的線段圖。學生畫完以后,再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要求的是“三種作物一共種了多少畝”,已知的是“小麥和水稻”,玉米的種植面積可以通過什么辦法求出來?這樣一來,在直觀的線段圖的示意下,已知未知一目了然,為學生正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數(shù)學解決問題過程中,怎樣才能幫助學生盡快審清題意呢?邊讀邊畫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讀畫結(jié)合的過程中,學生在審題時思路才會更清晰,解題方向更明確,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一些學生解題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對題目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對于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為了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找到題目中隱含的已知條件,進而使隱含條件為學生正確解題起到鋪路搭橋、降低解題難度的目的。
例如,小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兒童游樂場玩,其中兒童票每張5元,大人票每張8元,問:他們用20元來買票夠嗎?在這個解決問題中,如果直接從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并不能直達解決問題的彼岸,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問題中的隱含條件。在這個問題中,隱含的條件就是(爸爸和媽媽)2張大人票,找出隱含條件以后,學生結(jié)合已知條件“兒童票每張5元,大人票每張8元”很容易就可以求出他們一家買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即5+8×2=21元,然后,用21元和20元做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用20元買門票夠不夠,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許多隱含條件就隱藏在數(shù)學問題之中,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就要讓學生不光看表面條件,還要充分挖掘隱含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溝通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之間的橋梁,進而達到輕松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想使學生審題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要注重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并且注重學生審題過程中的靈活性、整體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責編 金 鈴)
G623.5
A
1007-9068(2015)2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