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丹
(北京師范大學平果附屬學校 北京 581400)
新理念下關于課堂評價的幾點思考
金丹丹
(北京師范大學平果附屬學校 北京 581400)
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課發(fā)言不積極,課下羞于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缺少自信心,心理素質(zhì)比較差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剛?cè)雽W時表現(xiàn)的異常多,其實不僅我們成人有恐懼,緊張,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說話的心理。我覺得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就應該從小做起,為此我針對這一類型的學生采取了課堂內(nèi)外積極評價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屢遭失敗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實踐證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長中學生的實際。成功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是創(chuàng)造機會、追求卓越、繼而走向更大的成功。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的方法,當學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產(chǎn)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新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心理因素逐次得到優(yōu)化,從而形成發(fā)展進步的良性循環(huán)。
在前進的差距上無論失敗或成功都可能會成為沉重的負擔也都可能會成為新的動力,評價在這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十分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評價。當學生答錯的時候我不會諷刺他,而是說:“雖然你答錯了但你也動腦筋思考了,老師同樣要表揚你”;當有的孩子回答問題聲音很小時,我就會對他說:“你回答的很好,如果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闭n堂評價要避免一味的說好,要注重評價方法的恰當與適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的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是很難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做法都應該進行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使學生有一種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樂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
如在上《春雨的色彩》這節(jié)課時,各小組針對“小黃鶯為什么認為春雨是黃色的”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因為小黃鶯看到春雨落在油菜地和蒲公英上,所以它認為春雨是黃色的?!睂W生的回答令我滿意,課前所準備的標準答案一個字都不少。這證明孩子們都能認真的讀書,并懂得從書中找到答案。正當我準備進行下面的內(nèi)容時,一個稚嫩的聲音打亂了課堂的平靜:“我有不同的看法!”學生馬上投去了驚異的目光,張萌站起來大聲說:“我覺得小黃鶯是喜歡黃色,所以它才那么說的。”好一個與眾不同!我及時夸獎了她,這時一只只小手又如小樹林似的舉了起來,這個說:“它落到油菜地里,看到的就是黃色呀,”那個說:“小黃鶯是黃色的,所以它才選擇黃色的地方降落,它多愛美呀!”……
如果在上述案例中,我對張萌提出的那個與眾不同的問題這樣回答:“小黃鶯看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它才那么說的,書上不是寫著嗎?”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后可能只會循規(guī)蹈矩地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chuàng)造的天性。
在班級這個群體中學生往往分成這樣幾種類型:第一種過分表現(xiàn)自己不愿意給別人機會;第二種我會但我不想回答;第三種不會不敢回答。所以作為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那種竭力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老師要進行適當?shù)目刂?,不要讓這樣的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控話員”,因此我采用了組長輪換制這種方法,讓這個中心始終處于轉(zhuǎn)移的狀態(tài)。而且我還總是這樣教育這種類型的學生:“你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孩子,老師相信你肯定愿意把機會讓給他人”;“你愿意聽聽別人的看法然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控制,班級搶話的現(xiàn)象變得少了,不愛發(fā)言的孩子的機會變得多了起來。對于不敢回答的學生我努力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比如:將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小組討論時讓他們進行匯報,多給這樣的學生一些登臺亮相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的表現(xiàn)中慢慢的樹立起自信;讓他們牽頭組織一些活動:比如早自習時組織學生打掃分擔區(qū),班級備品的管理等?!皩W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只有小事做的好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是促進師生關系的最好的方法,對于那種對老師有懼怕心理的學生我總是特別的觀注,讓他們多說,用開朗、樂觀、善于表達的學生帶動他們。經(jīng)常找他們談心,以老師自己的成長為例,啟發(fā)引導學生敢說話,并告訴他:“老師相信你,你能行!”增進學生說話的自信心;其次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先讓學生在自己班時敢于交流,再鍛煉他們在全校師生面前不害怕,敢在全校師生面前大大方方的講話,最后讓他們到社會上敢于與陌生人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痹谶^去,教師對待教材的態(tài)度就是惟書惟上的本本主義,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所寫的,老師講的,教學中即使出現(xiàn)了最佳契機也會視而不見。作為課改下具備新理念的教師,我們應該把教材看作是一項教學資源,不論是教材中的資源,還是教材外的資源,只要學生有興趣,敢于面對,教師就應該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從而張揚兒童創(chuàng)造的天性。
陶行知先生說的好:“我們要先學會做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說教師要盡量使自己通過學生的心靈到達他們的情感世界,去體驗他們的感覺,這樣才有感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師生立即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你立刻會覺得你是和小孩子們一塊玩、一塊做工,這時的教育才最奏效。有的學生天生對老師就存有一種懼怕感,害怕接觸老師的目光,害怕與老師親近,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就主動的親近他們。課堂上的提問哪怕是回答對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我都會走到他的身邊輕輕的拍拍他的頭,或者蹲下來靜靜的等待他的回答,有時甚至小到一個充滿關愛的眼神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老師是多么的關心我。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評價的意義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最壞最差只是相對的標志、暫時的現(xiàn)象。不斷挑戰(zhàn)最好才是教育質(zhì)量評價的永恒追求,希望作為老師的我們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詞,要知道一個充滿鼓勵的環(huán)境,一個允許錯誤存在但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的環(huán)境,一個耐心幫助的環(huán)境,一個寬容個性環(huán)境,一個師生平等的環(huán)境,一個引導而非壓制的環(huán)境,就是更有利于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