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艷紅(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江蘇張家港 215600)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
笪艷紅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江蘇張家港215600)
問題解決模式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問題解決者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意志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看出,問題解決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差異,是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通過對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旨在推動教學發(fā)展,使學生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獲得更全面與真實的提升。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實踐困境與對策
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與限制,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性與能動性,并沒有在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目前,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導致的問題,眾多專家與學者開展研究,問題解決模式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逐步成為一種較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但在實踐中,問題解決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還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能力?;诖?,本文在此對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將分析當前暴露出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1.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眾多教師已經開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意識的改革教學理念和方法,問題解決模式也逐步受到教師的青睞。但從教學實踐的結果來看,教師并沒有在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直接表現為當前施行的問題解決模式只是一種形式,卻沒有真正發(fā)揮其效力。
一方面,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與探究,但這些問題沒有深度,只能夠起到推動課堂教學發(fā)展的作用,無法實現知識的正遷移,無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另一方面,多數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準備一定的問題,但卻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探究與交流。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利用自身的基礎與能力,無法在充足的時間內開動思維、運用能力,使問題解決模式的效力無法發(fā)揮。
2.沒有科學合理的對待學生的個體情況
此外,部分教師在課后總結中提出,即使自己已經精心準備了相應的問題,也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安排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與討論,但學生仍舊無法獲得相應的成績,甚至沒有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取得的成績。
研究發(fā)現,這部分教師對問題解決模式的認識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其已經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并且能夠在教學設計中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能夠引導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學習能力、提高個人素質。但是,教師卻從主觀上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沒有重視多元智能理論。我國教師長期受到應試交流理念的束縛,多數教師為學生制定一致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雖然深刻認知了知識建構理論,卻忽視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中,這部分教師沒有重視學生個體的能力、基礎與素質,導致學生無法高效率的完成相應的數學問題。具體地說,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問題過于簡單,不但無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提升,同時容易使學生失去奮斗的動力和學習的興趣。相反,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留下的問題難度較高,即使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無法獲得相應的成就,這就打擊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
目前,這是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實踐中最突出的問題,也是阻礙與限制教師發(fā)揮和學生成長的主要因素,是教師需要引起重視和解決的重點。
3.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夠
此外,當前教師在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模式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或者說是對學生的引導方向和方法不夠。
問題解決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教師不再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宣導和講解,其工作重點是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問題,并在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與不足,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規(guī)避自己的缺陷,達到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但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多數教師更加重視解決問題模式的結果,即過度重視學生取得的成績。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多數教師以學生在解決問題模式教學活動中獲得的成就來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這種做法不但會讓學生無法獲得成就感和學習信心,同時也容易讓學生的優(yōu)點和能力被忽視與磨滅,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1.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教師要完善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其首要任務是改變教學理念,需要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思考、探究,并在相互的交流與討論中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和知識的正遷移。
以《走進圖形世界》這一章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以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理念為主導,將課堂分為如下三個部分:問題設計(10分鐘)、學生探究與交流(20分鐘)、總結與評價(10分鐘)。
首先,教師在進行適當課前導入的基礎上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圖形,其中包括有同一圖形經過展開和折疊后的對比圖,以及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看的圖。此時,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探究與交流發(fā)現黑板上圖形的規(guī)律與特點,要求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逐步領悟圖形的展開與折疊,并對物體的三視圖進行學習。
教師不再進行直接的講述,而是按照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場所,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其中,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直觀的感受,再通過閱讀教材印證自己的觀點與猜想,將感性的認知逐步上升為理性。此時,學生個人的探究面對一定的困境。因此,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分享個人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此過程中,學生心中的疑問被擺在桌面上,通過團隊的力量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教師布置的問題,達到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總結與評價。通過總結,教師梳理出學生難以解決的難點,通過適當的點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豁然開朗中完成知識體系的深層次建構。
2.以分層教學理念為支撐
此外,為了解決當前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教師應該以分層教學理念作為支撐,要正視多元智能理論,通過科學合理的劃分層次達到優(yōu)化教學設計、調配教學資源的目的,最終使得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要以學生的數學基礎、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代表能力強、動力高的學生,基礎好、潛力大的學生以及基礎一般、學習信心和興趣欠缺的學生。
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層次為學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問題,使其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例如,在《反比例函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A層次的學生,教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鞏固其優(yōu)勢,使其能夠在數學領域獲得更大的成就。因此,教師給學生留下的問題可以是總結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函數,并利用反比例函數對某一生活現象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教師留下的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直接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擁有足夠的基礎,并能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全面提升能力的目的。
針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運用函數圖像解決相應的習題。根據B層次的具體情況,教師是在引導學生掌握數形結合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鞏固學生的基礎,引導學生獲得更大成就。最后,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的目的是夯實學生的基礎和奠定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相對簡單,要讓學生經過思考后可以成功的解決問題,在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學習的信心。
3.利用有效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最后,教師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雖然沒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亮點,但其提出是否還存在全等四邊形和全等多邊形,是否也有全等三角形一樣的性質與特點。
此時,教師應該肯定學生的思想,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贊揚與褒獎。換言之,在初中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看到學生的亮點,利用有效正面的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诖耍瑢W生才能在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優(yōu)勢,使學生的能力變得更加突出。
總的來說,問題解決模式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反復總結與研究,推動教學發(fā)展,提高成效。
[1]彭勇.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廣州大學:2012
[2]何梅.淺談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3)
[3]郭珍貞.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
[4]孔建霞.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