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珊珊
(晉江市深滬中學 福建泉州 362246)
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
柯珊珊
(晉江市深滬中學 福建泉州 362246)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有效的思維活動關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培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結合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就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問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探究問題意識 方法與策略
問題意識,對學生而言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獨立的的思考過程,認真探究從而對學科方面提出問題的思想準備。教師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注重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不僅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品質,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眴栴}是思維的動力和源泉,創(chuàng)新精神得益于問題意識的發(fā)展,并將影響到個體的不斷進步及發(fā)展。然而問題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并激發(fā)出鮮活的動力。隨著問題意識所受關注程度逐年提高,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已經滲透到學科教學目標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在初中階段生物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磨礪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志,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相互滲透,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1】。
通過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結合對學生有關問題意識現狀調查分析得知,要想切實提高中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問題意識薄弱等客觀事實,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想問”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持久的學習動力,當某種事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這將有效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知識及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教學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樂于質疑,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目的。例如:在生物教學中把生物教學內容引深位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自我思考學習的機會,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及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2】。當然,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探究熱情,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探究學習,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
2.2 改變教學評價方法
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評價往往通過月考、期末成績評定,這種評價方式只從側面強調了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既沒有動態(tài)的評價處學生的整體狀態(tài),又缺少了學生個體的參與及互相評價。因此,教師應該努力轉變個體評價方式,在評價過程中加強動態(tài)發(fā)展性評價激勵,讓評價的方式更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回答,有些教師只是簡單的肯定,沒有從學生回答中剖析哪里對,好在哪里,從而做出具體的判定,忽略了對學生問題的認識,不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性、發(fā)展性評價,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針對學生回答,審時度勢,善于發(fā)現答案中的閃光點,給出鼓勵,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背后的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的思考。針對作業(yè)中集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還要做好集中評價,對于具有代表性的開放問題,教師應該強化講評,或者組織學生小組間進行互評,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加深對問題的深入認識和理解。
2.3 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蘇格拉底認為:人間是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質疑和挑戰(zhàn)的。人們可以而且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對它們進行審查。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運用智慧對事物進行審查,要用批判性的思維去考慮問題【3】。所謂批判性是以一定的思維方法位基礎,通過對常規(guī)方法的逆向思維,從而打破常規(guī),把想法引導到新的領域。例如: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一部分教師課堂教學只關注教學內容的理解,并不關注學生對于學科問題的深入性及真實性價值取向,長期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機械、被動的接受知識,從而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能力,更別說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對于思維定勢的排除,運用批判的眼光敢于對即成問題進行質疑,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鼓勵。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生物發(fā)展史中有爭議的科學探究故事來促進學生對學科批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通過歷史上這些鮮活的事例,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大膽懷疑的科學品質。
2.4 引導學生學會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我們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并把學會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樂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生因地制宜,合理開發(fā)利用本地豐富的課外資源,進一步整合課程資源,在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中,促進心靈對于自然的感受,在愉悅的大自然生活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提高學生對于生活中靈感的頓悟,并能夠抓住這種感覺,使瞬間出現的感覺變成清晰完整的影像,有助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形成問題意識【4】。
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切實提高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意識的能力,就要從多方面來落實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將進一步推進落實學生問題意識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的基礎上,加強問題意識在教學活動中力度,樹立良好的探究品質,把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堅持,并始終如一,才能讓學生的問題意識落實到實處,從而提高學生問題意識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王愛玲.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一版。
[2]張海濱.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
[3]黃慶坤.談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學生物學, 2004.6。
[4]陳海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探索[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27。
柯珊珊(1988-),女,漢族,福建泉州,本科學歷,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深滬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