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是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對小學教師而言,不僅要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準確、明晰、合乎規(guī)范,同時還必須實現(xiàn)語言的“兒童化”。運用形象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可以把教學內容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不斷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激起孩子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學實踐也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密切了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
【關鍵字】低年級教學 兒童化特征 語言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要通過語言去打動學生的理智和心理。”教師的語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其語言技能的優(yōu)劣、強弱,直接影響著孩子對知識的吸收及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關系到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如何。
教學一年級語文已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語言的親和力對他們聽課的興趣有很大影響。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孩子們上課,他們會敏感地覺察到,并以冷淡的態(tài)度回應你,教學自然收不到預期效果。聽過許多低年級老師的課,他們非常懂得孩子的心理,親切的話語好像飛進了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歡樂地忘記時間、忘記地點,盡情地發(fā)揮,那種其樂融融的場面真是讓人羨慕。另外,教師的語言還要盡量簡單點,介紹東西時盡量多用上一些形容詞、量詞。時間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說話也挺好的,因為你眼中普通的風景經過這樣的描述,也會變得不一般,黑白的世界也漸漸多了色彩,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于是心情也跟著快樂起來!所以,如何運用兒童化語言組織課堂,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要修煉的。
一、什么是兒童化的語言
葉圣陶先生說:“要給少年兒童寫東西,必須先了解少年兒童,先向少年兒童學習?!薄皟和钡恼Z言就是小學教師在運用語言過程中,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孩子的知識、心理發(fā)展水平,采用不同程度的兒童化語言來表述教學內容。將深奧的道理形象化,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老師的話,使他們喜歡聽,聽了能懂,在增長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受到心靈的陶冶。
二、如何運用兒童化的語言
兒童化語言的魅力就在于打動孩子的理智與心靈,對孩子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因此,善于運用形象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是小學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學實踐也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于孩子接受。因此,低年級教師要注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1.兒童化的語言要活用修辭手法。低年級的孩子,思維直觀,習慣從感性的角度去認識事物。因此,教師可多運用一些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激發(fā)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2.要注重提問的童趣化。在課堂教學的提問過程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來設計精巧的提問,如果能將所提問題的語言兒童化,使問題化難為簡,孩子也就更容易思考和回答了。如我指著圖上的小蝌蚪問一年級小朋友:“誰來敘述一下小蝌蚪演變成小青蛙的過程?”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時,我意識到自己提問的語言出了問題,于是趕快糾正過來:“換句話說,哪個小朋友來說說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長成小青蛙的?”這一換,學生豁然開朗,爭相搶答。
3.兒童化的語言要富有情感,注重人性化。孩子由于稚嫩、幼弱,有一種愛撫期望心理,他們能通過語言感覺到教師對他們是“慈愛”還是“冷漠”。“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备星樨S富的兒童化語言,人情味十足,貼近孩子的心理,比空泛的說教更具效果。如在課堂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一些特別的語言來調動。如:“小嘴巴,不說話,小眼睛,看黑板!”“三、二、一,坐整齊!”“誰認真?我認真!”孩子們一邊說,立刻也能放下手里的事,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對于一些學習態(tài)度差的學生,可以化批評為鼓勵,讓鼓勵的語言也充滿童趣。如:“抓緊時間呀,可別做班級的小烏龜!”對于不愿意改正錯別字的學生,如:“請你當回啄木鳥醫(yī)生,找找自己的作業(yè)有沒有錯誤呀?”“快趕走身上的小賴蟲,做只勤快的小蜜蜂!”“你愿意做一只勤快的小鳥還是一只笨笨的大狗熊呢?”……這樣的語言學生易于接受,學習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4.兒童化的語言要擅用肢體語言。教學語言并不只是口頭語言。所謂“無聲勝有聲”,值得一提的是,肢體語言在教師語言的運用中亦不容忽視。運用肢體語言,如手勢、表情、動作等,能使語言形象更富立體感,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直觀,從而使孩子更容易理解。
5.兒童化語言輔以多媒體元素。喬姆斯基認為,環(huán)境可以產生激發(fā)效應和塑造效應。營造一個相適應的環(huán)境對孩子興趣的產生至關重要。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如果經常在靜態(tài)的環(huán)境中教授,難免會在時間的消磨中降低孩子的興趣。而多媒體技術的介入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它能巧妙地將靜態(tài)的畫面連貫化、動態(tài)化,較抽象難懂的課題簡單化、形象化、趣味化,這能給孩子很好的刺激,從而能不間斷地讓他們集中注意力。
娓娓動聽的兒童化語言,不僅凈化了我們的世界,也凈化了我們的心靈!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蹲下身來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多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創(chuàng)設童趣盎然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快樂健康地學習,這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追求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