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關鍵詞】 美術特長班;讀寫繪教學;故
事;方法;指導;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68—01
校外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它以獨特的教育功能和組織方式在青少年整體素質培養(yǎng)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要根據(jù)自己的不同功能和特點,結合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充分利用校外活動場所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認真組織開展各種校外活動和特長培訓。
作為從事校外教育活動工作的我們,長時間以來一直在進行讀寫繪相結合的入門教學實踐探索。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繪畫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和嘗試。
一、故事是基礎
故事是進行讀寫繪的前提和基礎。語言、故事、繪畫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要想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故事,就需要美術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需要美術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構思好精彩的故事。
1.要讓學生多讀、多看、多想,讓繪畫語言表達的故事和文字表達的故事在學生的大腦中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由此得到滋養(yǎng)。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優(yōu)秀的繪本圖畫展示給學生看;或者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讓學生通過繪本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知識。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繪本有很多,如家人互動類的《猜猜我有多愛你》《等一會兒,聰聰》,探索大自然奧秘類的《蚯蚓的日記》,愛心系列類《愛心樹》《爺爺一定有辦法》《尋找快活林》,性別角色類的《鼠小弟和鼠小妹》,等等。
2.聽故事畫圖畫,即教師講故事,學生根據(jù)故事內容畫出圖畫。如,教師可給學生講《鴨媽媽找孩子》的故事開頭,接著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故事的發(fā)展和結尾,這樣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會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
3.選題目、編故事、畫故事。人物類的故事《我的媽媽》《我的弟弟》等;動物類故事創(chuàng)編的主題有《貪吃的小花蛇》《勤勞的小猴》《勇敢的大象伯伯》等;物體類的故事有《會說話的花瓶》等,這些都可作為教師提前為學生提供的創(chuàng)編故事的選擇范圍。此外,還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簡短精煉的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編,如以小樹、月亮、花草等為主題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
二、讀寫繪的具體教法
1.繪本封面的創(chuàng)作。教師先將完整的故事和學生共享之后,就可以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繪本進行封面設計了。如,教師在講了《迷路的小兔》這個故事后,可在黑板上畫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小兔迷路后難過的表情,學生會一下子驚嘆起來,這時教師要馬上抓住他們的眼球和思想,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繪制自己的繪本。教師可提出畫封面時的要求,如主人公的形象要生動、位置大小要突出等。
2.繪本具體章節(jié)的繪畫。在這個階段,教師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精煉的語言基礎上充分地畫圖畫。教師應教授學生基本的動態(tài)簡筆畫的畫法,使學生能慢慢靈活變通地表現(xiàn)人物、動物、景物,這個過程是學生畫技慢慢積累的過程。
3.文字的書寫。在繪本中,文字起到介紹繪畫內容的作用,因此,文字的書寫要盡量美觀、整齊,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如有不會寫字的學生可用拼音代替或由學生自己表述,家長或教師代筆。
三、讀寫繪教學中的指導與評價
每個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水平都不同,尤其是他們繪畫的基礎水平和天賦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對于繪畫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在繪畫中線條外型要生動形象;對于繪畫能力弱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不斷表揚鼓勵,增強其信心。
在具體指導中教師應注意:一是不要貪圖快,應該用舉一反三的方式教授學生一些靈活變通的畫法。如對動物類的范畫講授,可側重于讓學生領會轉變其頭部各種方向的技巧,從而讓學生掌握多種動態(tài)的畫法;二是以主題部分提示為主,教師可以將范畫的局部畫出,再引導學生自己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興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學中及時評價,表揚優(yōu)秀作品,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還要有選擇地找出繪本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講授、評價,避免學生走彎路。
評價的方式有好多種,可以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畫出來的、作畫時是怎樣的想法;也可讓學生互相傳閱作品;還可以在中心網(wǎng)站建立讀寫繪專欄,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發(fā)到網(wǎng)上,讓學生在網(wǎng)上進行交流學習等。通過寫繪作品的展示評價和共同分享,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