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陽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廣播電視臺)
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創(chuàng)新
向 陽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當下,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普遍存在報道形式單一、內容空洞、觀念陳舊等問題,致使其發(fā)展陷入瓶頸。因此,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創(chuàng)新是其尋求發(fā)展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創(chuàng)新
新聞觀念是對電視新聞的宏觀把控,觀念的創(chuàng)新是電視新聞實施改革以及獲取進一步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如今,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節(jié)目普遍存在形式單一、缺乏活力、缺少觀眾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思想陳舊、觀念落后,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以及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所以,時政新聞要想在發(fā)展上取得突破,必須要摒棄陳舊的思想包袱,創(chuàng)新觀念。
首先,確立責任觀。相對而言,縣級電視臺的受眾整體素質不高,鑒別能力有限,但電視新聞不能因為追求淺意化而一味迎合觀眾的低級口味,這樣只會導致新聞內容低級化、庸俗化。此時電視工作者就要確立新聞責任意識,正確引導輿論,以培養(yǎng)大眾情操,提高大眾文化品位為主導,保證電視新聞的質量和高度,以推動社會健康發(fā)展。
其次,確立品牌觀。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品牌是提高電視新聞節(jié)目收視率和競爭力的關鍵,是擴大電視新聞節(jié)目效能的重要途徑,所以,電視新聞節(jié)目要想在市場占據有利優(yōu)勢,必須確立自己的品牌觀念,實施品牌戰(zhàn)略。電視新聞要確立品牌首先要進行品牌定位,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建立品牌的受眾認同感。其次在形象包裝,片頭設計以及新聞主持人的挑選都要明確自己的特色,使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健全的機制是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jié)目得以持續(xù)高質量播出的重要保障。第一,建立完善的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和協(xié)調機制,不能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后陷入混亂,這樣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同時也無法保證新聞質量。第二,編輯工作在新聞節(jié)目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視編輯的作用,加強編輯隊伍建設,對編輯力量進行合理配置。
電視新聞的質量好壞關鍵在人,優(yōu)秀的新聞人才是保障電視新聞質量的重要條件??h級電視臺時政新聞要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必須要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實施人才創(chuàng)新,積極吸收優(yōu)秀的新聞人才,同時對現有的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培養(yǎng)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意識和業(yè)務意識,提高新聞敏感度和創(chuàng)新思維、對時政新聞的把握力和新聞挖掘能力,從而為民眾提供高質量、高水準、貼近民生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新聞節(jié)目。
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的播報形式一定要立足于本地,站在受眾的立場,以貼近民生的角度用本地民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制作時政新聞節(jié)目。本地民眾是縣級電視新聞的主要觀眾,所以要提高新聞收視率就需要牢牢抓住本地觀眾。
第一,時政新聞稿件在編輯的過程中要盡可能使用直觀、淺白的語言,突出新聞稿件的口語化,讓觀眾能夠聽懂、看懂,這是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基本要求。另外,新聞在播報的時候要多用同期聲,適當減少領導講話以及主觀講解的使用頻率。為了突出地方性,貼近民生,在政治色彩較淺的新聞報道中可以選擇使用地方方言同期聲,這樣有利于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平民化,更容易讓觀眾接受。
第二,電視時政新聞的報道不要局限于單一形式,要進行實時創(chuàng)新,采用多樣化的報道形式體現新鮮度。例如一些體驗式、現場式報道都是觀眾更為樂意接受的,因此,為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可以適當多做些主持人的現場式報道以及記者的體驗式報道。
第三,時政新聞作為傳遞地方黨委政府聲音的重要方式,應選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以及重大事件作為新聞頭條,以吸引更多觀眾。
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相比民生新聞以及社會新聞的故事性、情節(jié)性、生動性而言,其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枯燥無味、刻板教條等,少了民生新聞和社會新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所以,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要想在新聞市場占據有利地位,提高競爭力,關鍵就要在堅持以實為本的條件下為時政新聞注入活力,以便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時政新聞的收視率。首先,新聞記者要以最生動的畫面,最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報道新聞,通過感染力的畫面和精彩報道方式提高時政新聞的活力,如此時政新聞也就變得具有生動性、趣味性、有看點。其次,因為時政新聞的政策性較強,鏡頭表現存在一定難度,此時不僅需要合理應用畫面語言,同時也要采用多樣化的制作手段,通過圖文動畫結合的方式讓一些有深度的內容簡易化、直觀化、生動化,讓觀眾更樂意接受。
時政新聞是指時事新聞和政治新聞,主要對黨政領導活動實施報道,發(fā)揮著社會輿論導向作用。對于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來講,其主要突出時政性以及基層性,百姓對時政新聞沒有太多的興趣并不代表對時事政治不關心,主要是因為新聞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是否符合百姓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文軍.探析地市級電視時政新聞節(jié)目的可視性[J].新聞傳播,2013,(12).
[2]李劍峰.地市電視臺改進時政新聞報道之我見[J].新聞傳播,2013,(8).
[3]任麗.縣級電視臺如何做好新聞節(jié)目[J].青年記者,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