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珍門中心小學 曹志剛
鉛華褪盡求本真,特色相融鑄品質
□江蘇省常熟市珍門中心小學 曹志剛
學生品質、習慣的形成,需要歷經一個漫長、反復的過程。因此,對學生品質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結合學生全面的學習、生活及學校的實際展開。我們立足學生一日常規(guī)訓練,分階段細化訓練重點,有效開展各項常規(guī)活動;同時結合學校的國際象棋特色,強化對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常規(guī) 活動 特色 國際象棋
【前言】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yǎng)而后可以實現。——陶行知
我們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讓我們的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個自覺行動的人。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我們進行著不斷的探索,努力追求著那種實實在在的回歸“本真”的學校品德教育。
1.立足一日常規(guī)。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他們實現自覺行動的前提,也是我們學校德育的一個長期訓練目標。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在我們《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中已經有了很好的體現:具體從上學、晨讀、升國旗、兩操、課間秩序、課堂學習、文明禮儀、講究衛(wèi)生、愛護公物、放學等方面對學生在校的一日常規(guī)進行規(guī)范;讓每一位學生把一日常規(guī)牢記心間,爭當文明好少年。
2.細化訓練重點。在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一日常規(guī)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階段性情況,細化開展有針對性的階段重點訓練。開學初,我校就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學年。同時,我們堅持有些階段側重,突出訓練的重點,加強針對性,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從最常規(guī)的課間活動開始逐月安排重點訓練項目,并提出具體的要求。如課間活動要求學生:(1)遵守“行走之禮”,做有益、安全的游戲,適當放松。(2)行走:輕聲、慢步,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靠右慢行。(3)針對學生不太會“玩”的情況,我們在師生間開展了“有益游戲征集”活動,挑選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游戲,推薦各班組織學生活動。通過這樣一個個階段性重點訓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及品質的形成。
3.重視競爭監(jiān)督。小學生的行為存在著很大的反復,這是由其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外部監(jiān)督來促使學生自律的形成,逐步養(yǎng)成習慣。在監(jiān)督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抓兩種“典型”:重點工作是發(fā)現身邊的“美”,在學生中大力宣傳與表揚具有良好習慣的典型,激發(fā)學生的向上意識;適時地通過對一些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可以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從而使我們的學生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單純的說教,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顯得過于枯燥和煩悶,很容易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此,我們以各種活動來作依托,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受到教育,在活動中把所懂得的道理切實付諸行動,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1.做好點滴小事,展現大好風貌。我校的“以小行動,顯大素質”系列活動,要求學生平時積累日常生活中點滴好習慣,使自己在各項活動中得到鍛煉,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校就此廣泛開展各類標兵的評選活動。(1)“文明用餐星”。要求學生進出餐廳有序慢行,吃飯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2)“瀏覽之星”。要求學生外出旅游、參觀時講究文明禮儀,做到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不觸摸文物,不在景物上畫寫、劃刻。(3)“儀表之星”。要求學生在表情狀態(tài)、身體姿態(tài)、面容發(fā)型、穿著打扮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站立時要抬頭挺胸。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發(fā)現身邊美丑,勇于自我對照。針對學生平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學校組織開展“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小品巡演活動,讓各班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把發(fā)生在身邊的小事(不管是美的還是丑的,只要能使我們得到啟示和教育)排演成小品。若能給孩子們深刻的印象,其良好的影響也是持久的。
我們學校是“國家級國際象棋培訓基地”,也是省“國際象棋傳統(tǒng)學校”。我們學校良好的棋類文化氛圍及所開展的國際象棋活動,對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1.以棋育德。中國自古就用“琴棋書畫”來評價一個人的修養(yǎng)。很多名人都是下棋的好手。隨著國際象棋的深入學習,必然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一定的熏陶。
(1)自律。任何一個棋子的走動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我們的生活也如同下棋,必須遵守規(guī)則。通過下棋讓我們的孩子逐漸懂得并學會自律,做一個文明、道德的人。
(2)向上?!白孕?、向上、拼搏”一直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愛動腦筋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明白:人生要樹立必勝的信念,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在象棋比賽中,有的孩子局勢稍有不利,就認輸,缺少在困境中拼搏的意志。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老師會利用特定的棋局對抗,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如:擺設一個對黑方不利的局面,然后問學生:“誰有勇氣走黑棋,幫助黑方扭轉劣勢?”學生走完棋后,如果把棋走輸了,老師就夸獎他:“這位同學真勇敢,他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他更樂于克服困難。如果學生把棋走贏了,老師更會稱贊他。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攻堅克難的勇氣。
(3)尊重。下棋要講禮節(jié),棋風要正,這與做人一樣。在下棋的過程中教育我們的孩子“棋如人生”,從而使他們樹立良好的棋風和棋德。我們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自己,用心走好每一步棋,不輕易放棄,對自己的棋負責就是尊重自己的最好表現。其次,對于比自己強的對手,我們不“敵視”,而是把他們作為自己追趕的目標;對于比自己弱的對手,我們不諷刺挖苦,而是把他們用作自己幫助的對象;尊重他人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
2.以棋養(yǎng)性。
(1)善思。“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下過棋的人都熟悉的兩句話。我們的孩子也在下棋的過程中,不斷體會詮釋著這兩句話的含義。漸漸地,大家都知道要想得“遠”一點,對對手的走棋進行預估和下一步走棋進行預設,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對后果進行充分的預估。教師由此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也要善思,遇事要明辨是非,未雨綢繆,準備充分。
(2)耐挫。下棋既是一項智力運動又是一項競技運動,要求棋手既要有良好的棋藝水平,又要有強烈的取勝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棋弈活動有時如逆水行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時一帆風順,卻一時大意失荊州。同樣,在比賽中,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下好每一步棋,每一盤棋。在強手如林的現代社會中要想脫穎而出,只能靠自身實力,頑強拼搏。
(3)舍得。在下棋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招數——棄子,就是犧牲自己對于對手來說較有誘惑力的一子來換取整個棋局的勝利。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要“著眼全局,懂得取舍”了。這也就教育我們的孩子應該把眼光放遠,要從大局著想;不對眼前的既得利益斤斤計較,有時候對眼前利益的放棄也許會換來更大更多的收獲,從而教育他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大度和寬容。
讓我們時刻牢記“用心走好每一步”的生活理念,在我們的孩子心中播下一顆好習慣、好品質的種子,期待收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