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小學 鞏慧敏
繪本:打開學生閱讀的心門
——低年級繪本教學策略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小學 鞏慧敏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正逐漸走進小學校園,走近孩子。然而,繪本閱讀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呢?可采取以下策略:圖文結合——提高兒童的觀察力、預測猜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辨析——提升兒童的思維力、既畫又話——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力。
圖文結合 預測猜想 比較辨析 既畫又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笨梢婇喿x對兒童的成長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在推動兒童閱讀的過程中,近幾年出現(xiàn)了一種新興的圖書類型——繪本,也叫圖畫書;起源于西方,是以凝練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畫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圖文并茂,畫面優(yōu)美,種類多樣,非常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它符合低年級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用圖畫幫助他們將文字在腦中建構,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這類書在內(nèi)容上也貼近兒童的世界,能發(fā)展兒童的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能豐富兒童的想象力,拓寬兒童的思維力,提升兒童對美的感受力。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正逐漸走進小學校園,走近孩子。然而,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繪本閱讀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如:(1)很多老師都將繪本閱讀安排給家長,進行“親子共讀”,但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有經(jīng)過培訓,不了解繪本的特點,也沒有掌握繪本閱讀的方法,往往進行“功利性閱讀”,只重視故事情節(jié),或者干脆把繪本當作識字的教材;(2)有些老師也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由于受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影響,把繪本變成了分析理解的語文閱讀教材,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使故事情節(jié)支離破碎,破壞了繪本的完整性?;蛘哌M行“測試式”閱讀指導,每讀完一本繪本,就要問“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無從回答,久而久之,就打擊了兒童閱讀的興趣。那么究竟如何有效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才能讓繪本發(fā)揮真正的閱讀價值呢?
繪本,除了文字,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圖畫。繪本的圖畫不是文字的解釋說明,而是有單獨生命的,可以獨立存在的。很多圖畫出自著名兒童畫家之手,畫面讓人賞心悅目,不僅凝聚著畫家們的智慧,其中也隱藏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有的繪本全書只有圖畫,沒有文字,卻也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引導學生感悟文字帶來的快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讀圖方法的訓練,讓學生通過畫面學會觀察、想象、推理等,這樣才能使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體驗解讀出不同的圖意,充分享受讀圖的樂趣,在有趣的讀圖中學會閱讀。
例如,《爺爺一定有辦法》用重復而又富有節(jié)奏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祖孫之間的故事。故事由一塊藍布料開始,心靈手巧的爺爺給亞瑟做了一條小毯子。后來毯子變舊了,爺爺像變魔術似的,總是能將舊的東西重新改成新東西,不停地帶給亞瑟和讀者驚喜。最后紐扣丟了,故事似乎結束了。真的結束了嗎?仔細觀察圖,細心的學生會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畫面上除了約瑟一家,下面還畫著小老鼠一家。事實上,在這個故事里有兩條線索,一條明線,一條暗線,暗線就需要學生去仔細看圖發(fā)現(xiàn)。圖中還隱藏著一個故事,小老鼠一家和亞瑟正好相反,它們得到的布料越來越多,它們會用這些布料做什么呢?于是學生自己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妙而又精彩的故事。可以想象,當學生發(fā)現(xiàn)了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秘密”,心情是何等的興奮與驚喜。
這就是畫家的高明之處,好像在圖畫中藏了無數(shù)寶藏,等待著兒童用敏銳的眼睛去一一發(fā)現(xiàn)。當然,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需要反復觀察,多看幾遍,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學生經(jīng)常這樣練習,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鄙呢S盈離不開想象的參與,而想象力的發(fā)展則離不開閱讀的滋養(yǎng)。低年級兒童正處于想象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繪本閱讀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每一本繪本離奇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里,都融入了作者無窮的想象。每個故事都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豐富的想象讓讀者驚訝、驚喜、驚嘆。
例如,無字繪本《瘋狂星期二》,全書沒有文字,完全依靠圖畫來表現(xiàn)作者瘋狂的想象。晚上八點多,一群青蛙滿天飛,進行了一夜的狂歡。天亮后,它們返回池塘,恢復正常。而滿街的荷葉卻讓警察和偵探百思不得其解。讀到這里,每一個讀過它的孩子跟大人都會忍俊不禁,這真是一個充滿超級想象的世界。讀完后,引導學生大膽猜想:下一個星期二,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動物們又會有什么瘋狂的舉動呢?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讓孩子們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比賽誰想象的最離奇、最瘋狂。這本繪本充滿了戲劇的張力,帶給孩子們快樂的同時,更多的是帶來想象力的沖擊。教師要善于利用繪本鮮艷明快的畫面、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為孩子播撒下彌足珍貴的想象力的種子。
有的人認為繪本很簡單,沒有多大的思維含量,僅適合低幼兒童閱讀。其實不然,一本好的繪本,不同年齡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感動。同一主題的繪本,表達的內(nèi)容與方式也大相徑庭,這就需要孩子們在讀中去比較、去思考、去辨析其中的異同,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例如,《逃家小兔》和《親愛的小魚》都是關于愛的主題的?!短蛹倚⊥谩分v述的是一個溫情故事:一只小兔子想要離開媽媽的懷抱,想方設法地離家出走,可是無論它變成什么,走到哪里,媽媽總能找到它,把它帶回家。很多老師教這本繪本時,落腳點都是引導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母親可以跟隨孩子到天涯海角,永遠守護著孩子。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媽媽是怎樣愛你的?但是稍微大些的孩子看這本書時,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小兔子為什么要離家出走呢?也許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束縛了它成長的自由,它想要更多獨立的空間,這也正是“中國式”媽媽的問題所在。愛可以是跟隨,是守護,但愛也可以是一種放手?!队H愛的小魚》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大愛。一只小貓養(yǎng)著一條小魚,它給予小魚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是當魚缸盛不下長大的小魚時,它將小魚放歸了大海。雖然它深愛著小魚,但是它更愿意看到小魚自由地離去。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愛它,就給它自由,讓它離開后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兩本繪本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這兩本書中表達的愛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在比較辨析中,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創(chuàng)造力就是創(chuàng)新的能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也是孩子重要的潛能之一。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極為重要。生動有趣的繪本在滿足學生求新求知需求的過程中,也將引領學生走向未知世界進行深入地探討,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例如,《蘇菲生氣了》是一本教孩子管理情緒的繪本,講的是小女孩蘇菲因為和姐姐搶玩具而被媽媽批評后,心理充滿著委屈和憤怒。她通過亂踢、尖叫、咆哮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后來生氣的蘇菲跑了出去,爬到一棵大樹上,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心情逐漸平靜下來。這個故事很貼近兒童生活,讀完故事后,老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曾經(jīng)為什么而生氣?生氣后你是怎么做的呢?可以把當時的場景畫下來,創(chuàng)編一個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名字就叫《我生氣了》。只要你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就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加入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同學們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各不相同,有的把怒氣化為汗水,有的把憤怒消散在音樂中,有的找最好的朋友聊天,有的把委屈吐露給玩具熊……也許孩子們的畫不夠精美,稍顯稚拙,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是極富個性的,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創(chuàng)造的。”把畫畫與寫話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更符合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特點。
除了以上幾點,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創(chuàng)意閱讀活動,如繪本故事會、讀寫繪作品展,繪本表演等多種形式,用繪本敲開兒童閱讀的大門,讓孩子們在繪本的滋養(yǎng)下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