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家人》電視連續(xù)劇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之后,又在全國多個衛(wèi)視熱播,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評。該劇立足當下時代的經度,縱觀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起云涌,既是一部草根創(chuàng)業(yè)史,也毫不掩飾人物在時代裹挾中的沉浮與代價。本文僅從該劇兩位女主角周阿雨和其母親趙銀花的劇中形象談一談溫州古城東甌的女性性格。
1 《溫州一家人》主角的模型回放
周萬順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作為一家之主的他竟做出破天荒的決定——變賣掉祖屋,把年僅13 歲的女兒周阿雨托遠親表叔阿斌帶到意大利亦工亦讀,小小年紀的周阿雨在異國他鄉(xiāng)孤苦無依,辛酸而倔強地成長著、打拼著。而周萬順帶著妻子趙銀花和兒子麥狗在溫州市的郊區(qū),以拾荒開始他的創(chuàng)業(yè)史,后來又代人擺攤銷售皮鞋開始創(chuàng)業(yè)。
趙銀花是一位傳統的溫州家庭主婦,配合著周萬順在溫州撿破爛,但趙銀花具有精明之處,發(fā)現商機,創(chuàng)辦紐扣加工場,完成家庭作坊的原始積累。兒子麥狗的性格有他父親倔強的元素,獨自一人遠到東北邊境開設眼鏡店,做得頗有業(yè)績,如不是后來因為周萬順使用劣質電器插座不幸引起火災事故,麥狗也不至于前功盡棄,跑到陜北跟隨他父親鉆探油井了。周萬順與他的生意同伴四眼等人在杭州推銷皮鞋,租賃市場攤位。在那個年代,溫州皮鞋質量還沒有得到人們認可,市場監(jiān)管還帶著深厚的計劃經濟色彩,經常受到工商等執(zhí)法部門不公平的追趕。到上海接洽皮鞋推銷業(yè)務,想方設法回到溫州組織設計了幾種皮鞋的款式,使溫州皮鞋廠在上海打開了銷路,從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業(yè)表現可見,周萬順符合溫州商人特征——腳踏實地、吃苦耐勞,也不缺精明之處,以有限的資本投入到無限的商機之中,同時也反映溫州人抱團、利益最大化的經商理念。但周萬順再次變賣家產、舉債負重,來到陜北靖邊縣勘探油田,百折不繞,瀕臨破產邊緣時,還死拗著繼續(xù)挖油井,妻子多次勸說無效,失望至極,與他離了婚回到溫州重操紐扣生意。周萬順最后落到撿吃別人剩菜剩飯的乞丐生活。
周萬順的女兒周阿雨13歲時還是清純的農村女孩,她的表叔阿斌受托帶她到意大利,卻在機場登機之后拋開了周阿雨,顧自到非洲做象牙生意。舉目無親的周阿雨踏上了陌生的世界,由此展開了她的命運,孤身一人異國打拼,小小年紀的周阿雨在意大利老外巴爾開辦的餐館里打零工,端碗擦洗,多么辛酸的童年,按照一般的生活方式,她正是就讀初中的學生,是時常會在媽媽身上撒嬌的小女孩,而她卻起早摸黑,如履薄冰,吃苦耐勞,積攢的一點小錢都塞進床頭的小柱管子里面。一次不小心打破一只杯子,就被餐館老板責罵并扣了工錢。最令她難以承受的是餐廳老板的兒子專以欺負刁難她為樂事,無數的細節(jié)和片段表現了她打工和處境的不易和辛酸。小小年紀經歷此等磨礪,后來又到了法國的巴黎和馬賽,自己開辦餐廳,到時裝公司打工。因有同鄉(xiāng)好友鄭玉琪作伴,周阿雨的心境得到了些許慰藉。周阿雨的婚戀感情也很不幸,與來自溫州同鄉(xiāng)、在外籍軍團服務的黃志雄相戀,感情真摯,但好景不長,黃志雄因在戰(zhàn)場上受刺激,患了酗酒狂燥癥。為了使黃志雄不看到酒,周阿雨在巴黎開設的餐館不提供酒,使餐廳生意慘淡經營。為了尋找失蹤的黃志雄,周阿雨花了很大的周折來到法國科西嘉海島,最后黃志雄出于解脫精神上的痛苦到修道院出家了。隨后周阿雨回到意大利溫州商人聚集的普拉托市,在這個小城市先從事餐布加工和銷售,后來經營服裝生產和加工,出于排外和妒忌,當地商人塞薩爾設置了很多障礙,甚至還挑起當地商人游行,欲把溫州商人驅逐出去。經過掙扎和斗智斗勇,憑她的勇敢、智慧和吃苦耐勞精神,周阿雨竟然打敗意大利本籍的服裝老板塞薩爾,還在普拉托市議會上代表溫州商人據理力爭,慷慨陳辭,贏得了同情和理解,為溫州商人爭取了合法的權利。故事賦予了年輕女性周阿雨令人喜悅的結局?!爸馨⒂晟砩霞心垠w現了溫州人闖蕩世界的腳踏實地,無論她在意大利的普拉托,還是在法國的巴黎;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在服裝的車間;無論是在大市場還是在沙特沙漠的戰(zhàn)場上,在不同的時空,在不同的角色變幻中演繹著一個新一代溫州商人的精明強干,一個新一代溫州女人的溫婉與執(zhí)著”(參閱《散文在線》,2012年12月1日,作者上虞廠房網)。
2 兩位女主角所蘊涵的品性特征
趙銀花是一位典型的溫州瑞安古樹村婦女,跟著變賣祖屋破釜沉舟的丈夫周萬順,乘著拖拉機到了溫州城郊,以撿破爛做小生意開始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史。農村婦女的一般形象是吃苦耐勞,家庭負擔繁重而瑣碎,在緊要關頭缺乏判斷力,有的對男性還有依賴性,趙銀花也具有這些一般特征。但她高人一籌的地方在于冷靜和理性,展現了女性的聰慧和精明,當她的丈夫周萬順在陜北勘探石油,到了破產的懸崖邊上,還是執(zhí)拗地憑著傻氣死要堅持挖井,最終落到乞討的地步時,趙銀花在苦苦多次勸說無效的情形下,毅然回到溫州重操紐扣生意。在重大的困難和挫折面前,她既不會像丈夫周萬順那樣死嗑下去,也不會如她的兒子麥狗敗走麥城,她輸得起、拿得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保持著理性的頭腦,回到溫州重操紐扣生意,重振旗鼓。
周阿雨無論是在法國巴黎還是在意大利的普拉托,在受到不公正對待,受到歧視和排斥時,總是堅韌不撥,善于周旋,在夾縫中求生,在劇情中,女主
(下轉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