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勉
(作者單位:南陽電視臺)
地方臺網站互動實踐探討
張紅勉
(作者單位:南陽電視臺)
摘 要:網絡的飛速發(fā)展,讓城市電視臺以本臺為依托,努力打造集新聞、信息、服務、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絡媒體。在網絡上信息是雙向流動的,既可以從媒體到受眾,又可以從受眾返回媒體。網絡互動已經成為傳統(tǒng)媒體與受眾搭建的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加深了他們對城市臺網站的親近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關鍵詞:地方臺網站;互動;傳播;引導;責任
在以往的傳播實踐中,傳統(tǒng)媒體大多各自為陣,以固有的方式完成信息的采編和傳播,具體工作方式和受眾群體都有著較為分明的界定。地方臺網站的建設發(fā)展,成為媒體和受眾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中連接的紐帶,讓不同形態(tài)的傳統(tǒng)媒體突破各自的固有防線,并肩攜手共謀發(fā)展已經有了現實的可能。廣播電視、報紙走網上聯合之路,新聞信息資源互通有無,不僅有利于改變信息匱乏的劣勢,還能相互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互”是交替相互,“動”是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只有互才有動,是你來我往的形式表現。廣播電視和網絡相互交換發(fā)布態(tài)勢已成為臺網互動發(fā)展的趨勢?,F今,人們對公共類信息消費的要求不僅要快速準確,而且要更豐富和更有深度。一般來說,網站有自己發(fā)布信息的優(yōu)勢,即快速豐富,而電視傳播的信息更有深度,準確且具公信力權威性,兩方相互融合最大化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各自的社會影響力。相比而言,城市電視臺的經濟實力薄弱,技術人才匱乏,走城市臺網站聯合互動之路,與本地甚至全國各地方報刊、廣播電視媒體竭誠聯盟,網站集合各媒體的優(yōu)勢,更能產生難以估量的巨大能量。
以河南省南陽電視臺為例,《南都在線》是南陽電視臺所屬的新聞媒體網站,是南陽電視臺服務廣大觀眾,使之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是觀眾與電視人直接對話的渠道,是溝通政府與民眾的橋梁,是電視臺邁向新媒體的通道。南陽作為南水北調的渠首地,2010年,市委宣傳部組織了“南水北調中線行”采訪活動,集中報道沿線各省市在南水北調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南陽電視臺《南都在線》網站及時、全面跟進,與《南陽新聞聯播》同步報道了這次特殊的采訪活動。在整整一個月行程中,廣播電視、網絡媒體中有關《南水北調中線行》的報道呈現出“海陸空”立體化模式,既加深了南陽同沿線各地的溝通,也讓各地對南陽為國家建設做出的犧牲有了全面的了解。這次成功的報道是詮釋跨臺網合作的最佳事例。以本臺活動為契機,與本地知名官方網站、商業(yè)網站和各區(qū)縣網站合作,建立網上虛擬組織合作模式,打造本臺新媒體平臺,全面提升地市臺大型活動的影響力。
廣播電視臺作為媒介主體,其本身就是傳播的平臺,而有廣播電視媒體創(chuàng)建網站,并利用網站來提高電視節(jié)目的網絡表現力,利用網站特有的網絡傳播途徑來邀請網友或觀眾參與到電視節(jié)目中來,可以增加互動內容,活躍節(jié)目氛圍,提升收視效果。
2012年,全國第七屆農運會在南陽市舉辦,南陽電視臺為了配合其宣傳報道工作,進一步激發(fā)全市人民迎農運會的熱情,在各頻道加大農運會報道的同時,推出一檔雜志性的農運欄目《農運報道》?!掇r運報道》在電視臺網站《南都在線》即時播出,把農運快報、農運人物、熱點事件、農運知識等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通過網絡平臺展現給網友。同時,網站還設置了網民觀眾互動版塊,進行有獎競猜、賽場趣聞等互動活動,網站的點擊率跟帖速度及人數,包括電視節(jié)目的收看率突飛猛進,進一步讓人感受到將電視表現力滲透至網絡新媒體中展現出的強大輿論關注,也摸索出臺網互動臺網融合的規(guī)律性認識。
地方臺網站作為臺網互動融合的平臺,也要有適度的引導、規(guī)范和掌握,否則很容易走向反面,引發(fā)不良的輿論導向,損害網絡的公信度。而面對這些,網絡編輯需要責無旁貸地擔當起輿論引導的重要任務,找準網絡互動引導的正確方向。
南陽電視臺《南都在線》網站曾經播發(fā)一條新聞《寄養(yǎng)之痛》:一位化名張玉的10歲女孩和自己的親生父母分別坐在了法庭的原告和被告席上,并當庭說出暫時不愿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起生活的言語。幼小的孩子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原因就是從小寄養(yǎng)在姑婆家,和父母沒感情。在報道《寄養(yǎng)之痛》的第二天,大豫網、大河網、騰訊網等幾十家網站立刻進行了轉載刊登。短短幾天,以留守兒童寄養(yǎng)為話題的帖子就多達數百個,跟帖討論者更是無數。有對小張玉表示同情的;有指責張玉父母生而不養(yǎng)的;有社會人士對小張玉進行幫扶的;還有對寄養(yǎng)兒童心理問題進行深度探討的。這些在觀眾和網友中間的互動跟帖,在社會上引發(fā)了一場關愛留守寄養(yǎng)兒童的浪潮,也算達到了報道的預期效果,為傳播社會正能量發(fā)揮媒體“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1]龐通.電視新聞即時評 觀眾互動新探索——廣西電視臺《新聞在線》節(jié)目的實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4).
[2]徐玉芳.論地方電視節(jié)目本土化語境[J].莆田學院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