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藩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科 519000
135例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觀察
徐傳藩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科519000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5例病源菌培養(yǎng)陽性肺部感染患者為觀察對象,進行菌群分布與藥敏試驗分析。結(jié)果:病原菌分布:革蘭陰性桿菌株79株,占58.5%,包括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革蘭陽性球菌42株,占31.1%,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4株,占10.4%。耐藥性:鮑氏不動桿菌與銅綠假單胞菌對于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均較高,均>47%;肺炎克雷伯菌對于亞胺培南無耐藥性,其次為氨曲南,17.4%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其次對霉毒素和吠喃妥因耐藥率分別為9.5%和14.3%。結(jié)論: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水平不斷提高,加大了臨床用藥及治療的難度,規(guī)范抗生素使用,鼓勵與提倡科學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藥性藥敏試驗
肺部感染是臨床上極常見的疾病,尤其在院內(nèi)感染中所占比例較大[1]。老年和兒童免疫力低下,因此肺部感染較為多見,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與抗生素的應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2]。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肺部感染菌株往往出現(xiàn)耐藥現(xiàn)象,甚至多重耐藥,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3]。為提供臨床合理用藥的科學依據(jù),本文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5例病原菌培養(yǎng)陽性肺部感染患者為觀察對象,就菌群分布與耐藥性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5例病原菌培養(yǎng)陽性肺部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排除同一病例的重復菌株。其中男72例,女63例,年齡2~76歲,平均年齡(38.5±19.6)歲。
1.2方法所有患者清晨起床后漱口,無菌盒采取咳嗽深部濃痰送檢,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4]分離培養(yǎng)操作,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5],藥敏紙片為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公司生產(chǎn)。質(zhì)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
1.3統(tǒng)計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Excel2010錄入并整理,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予以表達。
2結(jié)果
2.1病原菌分布情況在135株分離的細菌中,革蘭陰性桿菌79株,占58.5%,包括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革蘭陽性球菌42株,占31.1%,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4株,占10.4%。詳見表1。
表1 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構(gòu)成比情況
2.2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情況鮑氏不動桿菌與銅綠假單胞菌對于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均較高,均>47%;肺炎克雷伯菌對于亞胺培南無耐藥性,其次為氨曲南,17.4%耐藥。詳見表2。
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情況
2.3主要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性情況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其次對霉毒素和呋喃妥因耐藥率分別為9.5%和14.3%。詳見表3。
3討論
表3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情況
下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病原體50%以上為細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6]。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135株分離的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占58.5%,為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鮑氏不動桿菌占20%,位列第一,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所占比重也較大,原因可能與病原菌的廣泛存在、接觸傳播、人群免疫力下降等導致易感關(guān)系緊密,這與徐德斌[7]、曾萍[8]等研究報道結(jié)果一致。同時,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也有較大比例,這與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肺部反復性感染、濫用抗生素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9]。近年來關(guān)于鮑氏不動桿菌與銅綠假單胞菌引發(fā)肺部感染的報道顯著增加,本文中鮑氏不動桿菌與銅綠假單胞菌對于氨芐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頭孢曲松、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慶大霉素、氨曲南等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均在47%以上,呈高水平耐藥,且存在耐藥克隆垂直傳播等極其復雜的耐藥機制[10,11],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是今后開展臨床醫(yī)學實踐與科學研究的重點問題[12]。同時還發(fā)現(xiàn),肺炎克雷伯菌對于亞胺培南無耐藥性,氨曲南耐藥率為17.4%;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其次對霉毒素和呋喃妥因耐藥率分別為9.5%和14.3%,為今后的臨床正確、合理、有效的用藥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水平不斷提高,加大了臨床用藥及治療的難度,因此規(guī)范抗生素使用,鼓勵與提倡科學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謝曉華,廖海英,薛林春,等.60例老年患者院內(nèi)肺部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155-156.
[2]程知音,吳斌.肺部感染病原體的構(gòu)成譜及耐藥現(xiàn)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22):1751-1754.
[3]馬冬梅,陶慶春,齊宏偉,等.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1, 3(3):159-161.
[4]邱小嚴,鄭坤源,黃慧,等.院內(nèi)肺部感染細菌耐藥性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學 ,2013,35(7):926-928.
[5]邱小嚴,鄭坤源,黃慧等.惠陽、大亞灣地區(qū)院內(nèi)肺部感染細菌耐藥特點及臨床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7):128.
[6]郭愛萍,于秀娟,劉新風,等.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2,52(21):67-69.
[7]徐德斌,張劭夫,公衍文,等.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0):3227-3230.
[8]曾萍,楊榮霞,等.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1069.
[9]楊海峰,趙美華.111例社區(qū)獲得性肺部感染病原學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0,16(11):1309-1311.
[10]徐小用,許淑珍.耐亞胺培南鮑氏不動桿菌耐藥分析及部分基因型檢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2.
[11]趙云和,呂金女.基層醫(yī)院多重醫(yī)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722-724.
[12]張琳,童小東.重癥監(jiān)護病房感染鮑氏不動桿菌耐藥分析與防控對策〔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 8(3):106-107.
(編輯雅文)
收稿日期2014-12-22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8-1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