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側(cè)偏對Supreme喉罩位置和通氣的影響
王娜,王金國*,龐磊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21)
Supreme喉罩是一次性雙套囊充氣型、食管引流型喉罩,是解決困難氣道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因為在置入過程中與傳統(tǒng)的氣管插管相比心血管反應發(fā)生程度較輕,且便于放置胃引流管和吸痰管,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本研究采用自身對照方法,觀察Supreme喉罩在間歇正壓通氣時,頭左側(cè)偏或右側(cè)偏時與頭正中位相比喉罩位置、通氣情況、氣道密閉壓、喉罩罩囊壓和漏氣情況,評價其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擬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80例。納入標準:性別不限,年齡35-60歲,ASA分級Ⅰ-Ⅱ級。體重45-90 kg,體重指數(shù)小于30。排除標準:咽喉部病變和胃、食管反流病史,頜面部畸形,心、肺、肝及腎功能異常,同一位麻醉醫(yī)生置入喉罩兩次不成功改氣管插管者。采用Supreme喉罩(Laryngeal Mask公司,新加坡),根據(jù)患者體重選擇不同喉罩型號:30-50 kg選擇3號,51-70 kg選擇4號,71-100 kg選擇5號。
1.2麻醉方法術前所有患者禁食12 h,禁水4 h。入室后監(jiān)測BP、HR、ECG、SpO2、PETCO2。開放靜脈通路,輸注醋酸鈉林格氏液8-10 ml/kg。麻醉誘導: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2 μg/kg、順阿曲庫銨0.15 mg/kg,給氧去氮3分鐘后,取仰臥位,頭部后仰充分張口,將喉罩尖端和背側(cè)面涂水溶性潤滑劑,操作者食指放在喉罩罩囊與通氣管之間,沿口腔腭咽曲線置入,直至感覺到咽部有明顯阻力時停止。喉罩置入成功標準:兩側(cè)胸廓起伏良好,無氣體從口咽部和引流管處漏出,PETCO2波形圖正常,置入吸痰管。喉罩與呼吸機管路連接,進行手控呼吸,兩肺呼吸音滿意后改用Drager FabiusGS 麻醉機進行機械正壓通氣。呼吸機參數(shù)設定:潮氣量(VT)8 ml/kg、通氣頻率12次/min、吸呼比1∶2、新鮮氣體流量2 L/min。麻醉維持:靜脈輸注異丙酚6-8 mg/kg/h和瑞芬太尼0.012 mg/kg/h,間斷靜脈注射順阿曲庫銨0.75 mg/kg。
1.3測量數(shù)據(jù)及方法喉罩置入成功后,在罩囊未充氣原裝狀態(tài)下,分別于頭正中位、頭偏中線左側(cè)30度和頭偏中線右側(cè)30度時,通過手法擠壓呼吸囊評價肺通氣情況,做喉罩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評分,常規(guī)通氣5分鐘后,記錄連續(xù)5次呼吸的平均PETCO2,VT和Ppeak,然后立即測定氣道密封壓和套囊內(nèi)壓并記錄。測定結(jié)束后,向喉罩罩囊內(nèi)充氣至50 cmH2O。重復上述測定過程,并記錄數(shù)值。
1.3.1手法擠壓呼吸囊評價肺通氣情況[1]胸廓起伏明顯,肺呼吸音清,無漏氣為好;胸廓起伏明顯,伴輕微漏氣為中;胸廓起伏不明顯,伴明顯漏氣為差。
1.3.2氣道密封壓測定方法[1]將氧流量調(diào)至3 L/min,停止機械通氣,關閉通氣環(huán)路內(nèi)的呼氣活瓣,使通氣環(huán)路內(nèi)壓力持續(xù)升高,直至氣道壓達到穩(wěn)定值,即氣道密封壓,當氣道壓力超過40 cmH2O時,停止測試,視喉罩氣道密封壓為40 cmH20。
1.3.3喉罩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評分[2]只看見聲帶為4分,看見聲帶和會厭后部為3分,看見聲帶和會厭前部為2分,未見聲帶為1分,評價喉罩對位情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評分≥3分為對位準確。
1.3.4其他指標記錄各時間點的BP和HR,記錄氣道密封壓 1.4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3.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所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本實驗80例患者參與,男女患者比例為42∶38。各監(jiān)測時間點PETCO2均在正常范圍,所有患者SpO2>98%。 2.2三種頭部位置,喉罩罩囊充氣后均比充氣前肺通氣情況有明顯改善(P<0.05);喉罩未充氣時,頭左、右側(cè)偏較頭正中位通氣情況沒有顯著變差,喉罩充氣后,三者通氣情況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在頭正中位,喉罩充氣前后的纖支鏡分級無明顯變化。患者頭部左、右偏位時的喉罩纖支鏡分級:相同體位,喉罩未充氣和充氣后相比,有明顯改變;喉罩未充氣時,和頭正中位未充氣時相比,有明顯變化;充氣后和頭正中位充氣后相比,無明顯變化,見表1。喉罩充氣后比未充氣氣道密閉壓提高;喉罩充氣后,頭左、右側(cè)偏使喉罩罩囊內(nèi)壓增高,見表2。 2.3正壓通氣時的VT和Ppeak在頭正中位時分別為489±84 ml和15.2±1.9 cm H20,在頭左、右側(cè)位時為489±84 ml和15.5±2.4 cmH2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在實驗過程中,患者均未見呼吸道梗阻、喉痙孿、胃返流、誤吸、胃充氣和舌、唇、齒的創(chuàng)傷。拔除Supreme喉罩后,喉罩罩囊表面沾有血跡者有6例(7.5%)。 表1 頭正中位與頭左右側(cè)位時肺通氣情況、Supreme喉罩解剖位置的纖支鏡分級的比較(n=80) 注:與同體位,未充氣比較aP<0.05;與頭正中,未充氣比較bP<0.05 表2 患者各個時間點喉罩對位評分(均數(shù)±標準差) 注:與同體位,未充氣比較aP<0.05,與頭正中位,充氣后相比bP<0.05 3討論 麻醉過程中,可能對采用喉罩通氣的全麻病人進行中心靜脈穿刺,需要患者頭部左偏或右偏(一般由于右側(cè)穿刺失敗或右側(cè)不適宜穿刺)?;颊哳^部的位置改變可能引起喉罩位置的改變,進而導致通氣障礙。在肌松藥作用下,因為頸部肌肉張力的缺失,頸部過度偏曲,可能造成頸椎損害[3],并且中心靜脈穿刺也以30度為宜,所以未進行頭部更加側(cè)偏的研究。 本研究表明,在Supreme喉罩充氣至罩囊內(nèi)壓至50 cm H2O時,患者頭部左、右側(cè)偏后,通氣和氣道封閉壓未受明顯影響,喉罩罩囊內(nèi)壓增大了,推測是喉罩罩囊發(fā)生了扭曲造成的。頭左偏后再右側(cè)偏,喉罩的通氣情況和喉罩的位置并未進一步惡化,左偏和右偏的喉罩纖支鏡分級無明顯差異,可能因為是因為患者恢復正中后再右偏,對喉罩罩囊的扭曲有回正的作用。喉罩罩囊打氣后,頭左偏和右偏時的肺通氣和喉罩喉對位有明顯改善,可能是因為喉罩罩囊充盈后和喉部組織的貼合更緊密,即使有一定的扭曲也不容易發(fā)生移位。本研究中喉罩通氣良好,無一例發(fā)生胃脹、反流、誤吸,這不僅與入選患者術前嚴格禁食12 h有關,且與Supreme喉罩由于其密閉性佳,不易移位,可防止胃充氣發(fā)生有關。 綜上所述,采用Supreme喉罩進行全麻的患者,頭部適當側(cè)偏,不超過30度,是較為安全的。但的確會對喉罩的位置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操作中還應多加留意。 參考文獻: [1]Keller C,Brimacombe J,Keller K,et a1.A comparison of four methods for assessing airway sealing pressure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adult patients[J].Br J Anaesth,1999,82(2):286. [2]Brimacombe J,BerryA.A proposed fiber-optic scoring systemto standardize the assessment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position[1etter][J].Anesth Analg,1993,76(2):457. [3]Harley EH,Collins MD.Neasologic sequelae secondary to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in Down syndrome.Implications in otolaryngologic surgery[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rk surgery,1994,120:159. 收稿日期:2013-10-17)1007-4287(2015)04-0653-02 文章編號:1007-4287(2015)04-0651-02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