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謙(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外語系, 安徽 蕪湖 241003)
?
●文學研究
十年來國內(nèi)杰克·倫敦研究述評
趙 謙
(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外語系, 安徽 蕪湖 241003)
杰克·倫敦是最受中國讀者喜愛的美國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學界長期關注的研究熱點。從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內(nèi)容和存在問題與建議幾個方面對國內(nèi)十年來杰克·倫敦研究情況進行述評,可以讓研究者了解其研究發(fā)展的脈絡與趨勢,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啟示。
杰克·倫敦; 十年; 研究成果分析; 研究內(nèi)容; 問題與建議
杰克·倫敦是最受中國讀者喜愛的美國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學界長期關注的研究熱點。下文將從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內(nèi)容和存在問題與建議幾個方面對國內(nèi)十年來杰克·倫敦研究情況進行述評,以期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幫助。
根據(jù)中國知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自2005年7月25日起至2014年7月25日十年間,我國學者以“杰克·倫敦”為主題詞公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學位論文共1019篇,年均發(fā)文量101.9篇。依據(jù)相關研究論文的發(fā)文量年度分布(見下表一),十年來,國內(nèi)的“杰克·倫敦”小說研究總體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2005年為最低點,發(fā)文量僅為23篇,到2008年已逾百篇。同時,自2008年起至2013年,每年的發(fā)文量皆超百篇,2013年更是達到164篇,為十年來發(fā)文量之最。因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2014年7月,考慮到中國知網(wǎng)上網(wǎng)周期比期刊出版時間平均約滯后兩個月的因素,由此預計2014年度發(fā)文總量也將超過100篇。此外,論文涉及各類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項,各類省廳級課題數(shù)十項。
表1 十年來以“杰克·倫敦”為關鍵詞的學術論文年度發(fā)文量(2005.07.25—2014.07.25)
在眾多的研究者中,發(fā)文量6篇以上的有3人,分別是:趙謙(9篇)、張寶林(8篇)和周天楠(6篇)。其中發(fā)文3篇及以上的學者22人,成果數(shù)4篇以上的學者8人(見表2)。
表2 十年來發(fā)表“杰克·倫敦”研究論文4篇以上的作者排名
在研究機構發(fā)文數(shù)量前十名的排名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華中師范大學(15篇)、吉林大學(11篇)和上海外國語大學(11篇),此三校皆為英語專業(yè)實力很強的全國重點大學。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第五位的是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見下表3),這也是排名前十機構中唯一一所高職高專院校。
核心期刊發(fā)文量的多少是評價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在十年發(fā)表的期刊論文中,Cssci期刊(含擴展版)共25篇(見表4),約占發(fā)文總量的2.45﹪,這反映出了國內(nèi)杰克·倫敦研究水平總體質(zhì)量不高,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其中,2005、2006、2009和2010四年發(fā)文量僅為每年1篇,2007年為發(fā)文量最高點,為5篇。2008和2013年為每年4篇。在這些核心期刊中,刊登杰克·倫敦研究論文兩篇及以上的包括《外國文學研究》、《外語研究》、《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表3 十年來發(fā)表“杰克·倫敦”研究論文數(shù)量前十位的機構
表4 十年間發(fā)表在Cssci(含擴展板)期刊以“杰克·倫敦”為關鍵詞的學術論文年度分布
在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數(shù)千種期刊中,刊登杰克·倫敦研究相關論文數(shù)量的期刊排名如下表五。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排在前3的分別是《作家》(24篇)、《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19篇)以及《安徽文學(下半月)》(14篇)。其中,《作家》和《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入選了2011北大核心期刊目錄,這也為學者投稿選刊提供了一定的啟示。然而,排名在前十的期刊沒有外語類核心期刊,且大多為普通期刊,這也激勵了優(yōu)秀學者努力耕耘,在外語類核心刊上多出成果。
表5 十年間刊登“杰克·倫敦”研究論文數(shù)量前十位的期刊
碩博士學位論文的作者是學術研究的后備力量,是該領域研究的未來與希望。十年間,被知網(wǎng)收錄的博士學位論文2篇,作者畢業(yè)院校都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導師皆為著名博導虞建華教授。其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06屆博士生劉蕩蕩的論文題為“制造英雄——杰克·倫敦自傳研究”[1],從倫敦的自傳文本出發(fā),研究其對于建立“文化英雄”的作用。論文視角新穎,觀點論述清晰,為了解杰克·倫敦的生平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同樣,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2011屆博士生楊麗撰寫的“杰克·倫敦三部‘成長小說’中的性別關系研究”[2],文章以《馬丁·伊登》、《海狼》和《鐵蹄》三部名作入手,以成長小說理論、雙性同體理論和??碌摹澳暋崩碚摓榍腥朦c,分析了作品中的女性與男性形象,從而全面地揭示了杰克·倫敦的性別觀。此外,十年來共有84篇與杰克·倫敦研究相關的碩士學位論文被知網(wǎng)收錄(見表六),作者培養(yǎng)單位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吉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
表6 十年間被知網(wǎng)全文收錄的以“杰克·倫敦”為關鍵詞的碩士學位論文年度分布
縱觀十年來國內(nèi)的研究成果,《野性的呼喚》、《馬丁·伊登》、《海狼》、《熱愛生命》以及《白牙》這五部作品最受研究者親睞,學者們主要從生態(tài)批評、動物情結、哲學思想以及新歷史主義等視角對杰克·倫敦的小說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杰克·倫敦的小說中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主義思想和社會精神生態(tài)主義哲學,因此生態(tài)批評成為了解讀其作品的絕佳視角。十年來,眾多研究者選擇從生態(tài)的視角來解讀杰克·倫敦的一部或多部作品。2006年,上海大學的尚曉進等發(fā)表了論文,從“對文明的批判、對大自然價值的展現(xiàn)、對人類生存方向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探索”[3](P.351),分析了《荒野的呼喚》中的生態(tài)主題。劉慧珍在2012年撰寫了論文“杰克·倫敦‘荒原小說’中的多重生態(tài)寓意”[4](P.190),分析了杰克·倫敦荒野小說中諸如“人類中心”、“回歸自然”等生態(tài)哲理。2013年,東北師范大學的段紅玉老師在《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科版)》5期上發(fā)表了“人類中心主義生態(tài)觀的深度消解——杰克·倫敦《荒野的呼喚》的生態(tài)解讀”[5](P.95),從人類中心主義的產(chǎn)生到消解的過程解讀了《荒野的呼喚》中的生態(tài)思想。同年,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趙謙老師也發(fā)表了論文“論杰克·倫敦小說的生態(tài)意蘊”[6](P.510),以杰克·倫敦的經(jīng)典作品為范本,分別論述了其中的自然生態(tài)主義思想和社會精神生態(tài)思想。杰克·倫敦特別擅長描寫動物,尤其是“狗”和“狼”,因此動物情結成為了研究杰克·倫敦小說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視角。2007年,曲阜師大的尋陽老師在《齊魯學刊》第4期上發(fā)表了論文“杰克·倫敦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狼’情結”[7](P.105),分析了杰克·倫敦多部以“狼”為主題的小說作品,從而探析了其“狼”情結的文學淵源及社會意義。隨后,浙大中文系的吳秀明在《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4期上發(fā)表了“穿越國界和人獸的狼文化寫作——以《曠野的呼喚》、《斷頭臺》和《懷念狼》為個案的比較分析”[8](P.120),從比較的視角分析了杰克·倫敦的《曠野的呼喚》、艾特瑪托夫的《斷頭臺》和賈平凹的《懷念狼》中的“狼”文化。此外,西北大學的焦建平老師也在2010年發(fā)表了論文“皮毛下的神靈——杰克·倫敦作品中動物角色的分析”[9](P.169),重點分析了杰克·倫敦小說中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敬畏生命”的倫理哲學。杰克·倫敦小說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這也是研究者關注的一個熱點視角。吉林大學的丁麗蓉在《文藝爭鳴》2011年14期上發(fā)表了論文“族群英雄與超人形象——以《年月日》與《熱愛生命》為例”[10](P.147),分析了杰克·倫敦這兩部作品中的英雄主義與超人哲學。次年,趙謙發(fā)表了論文“杰克·倫敦作品中折射出的生存哲學”[11](P.71),文章以《熱愛生命》、《一塊牛排》和《海狼》這三部作品為例,分別解析其中蘊含著的叔本華、達爾文以及尼采的哲學思想。2014年,西安理工大學的崔小清發(fā)表了“回歸生命的本源——從《野性的呼喚》看杰克·倫敦的人生哲學”[12](P.95),分析了《野性的呼喚》中的超人哲學,達爾文進化論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杰克·倫敦的創(chuàng)作源泉來自于其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許多研究者從新歷史主義的視角出發(fā),探究小說人物與杰克·倫敦的關系,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其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中的馬丁。2007年,重慶交通大學的劉明瓊發(fā)表了論文“孤獨的安泰——讀杰克·倫敦筆下的馬丁·伊登”[13](P.56),分析了馬丁經(jīng)歷中體現(xiàn)出的社會現(xiàn)實,倡導人們注重精神追求。2009年,焦建平等發(fā)表了“生與死的轉(zhuǎn)換——論杰克·倫敦與《馬丁·伊登》主人公命運的重疊”[14](P.76),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杰克·倫敦與馬丁·伊登的相似處,由此引出對杰克·倫敦自殺原因這一千古之謎的深度思考。此外,劉寶才等在《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1期上發(fā)表了“論《馬丁·伊登》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個人主義’主題”[15](P.138),從新歷史主義的視角分析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批判了學界對小說“個人主義”主題的錯誤認定。同年,上外的虞建華教授在《外國文學評論》3期上發(fā)表了“文學市場化與作為心理自傳的《馬丁·伊登》”[16](P.149),通過杰克·倫敦與馬丁·伊登的虛擬對話,從而認定《馬丁·伊登》為杰克·倫敦的心理自傳。
除了上述杰克·倫敦研究的主流視角外,少數(shù)研究者還將新興的視角引入到文本研究中,如神話學、文學倫理學、性別哲學以及與其它作家的比較研究等。如趙謙老師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2期上發(fā)表了“《野性的呼喚》中巴克的神話原型解構”[17](P.30),從坎貝爾的神話英雄冒險的一般模式理論出發(fā),探究巴克經(jīng)歷的從分離到歷練最后到蛻變的全過程。浙江財經(jīng)學院易建紅老師的論文“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中的《海狼》”[18](P.119)從文學倫理學理論入手,以《海狼》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倫理混亂,從而得出有益啟示。性別哲學特別是女性主義是本世紀初較為熱門的研究論題,中國計量學院的楊麗老師從該視角出發(fā),“以女性主義理論中的雙性同體說和社會性別理論為依據(jù),結合成長小說的敘事模式,集中探究《海狼》中具有雙性同體特征的男性在成長過程中的性別建構問題?!盵19](P.108)此外,部分研究者將杰克·倫敦的作品與中外其它著名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如丁麗蓉在論文“關于‘奮斗’的敘事——馬丁·伊登與孫少平形象比較”[20]中,將杰克·倫敦筆下的馬丁·伊登與路遙作品中的孫少平進行比較,主要分析了他們類似的奮斗歷程。
(一)存在問題
通過分析十年來杰克·倫敦研究的研究現(xiàn)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數(shù)量和比例相對較少,學術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根據(jù)表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2005、2006、2009和2010四個年度,每年僅有1篇論文發(fā)表在Cssci期刊上,最高點的2007年也只有5篇。此外,十年間發(fā)表在Cssci期刊的論文與總發(fā)文數(shù)的比率不足四十分之一,很多文章是對文本的膚淺解讀,高質(zhì)量的論文較少。其次,相關研究領域缺乏領軍人才,十年間沒有一位學者在Cssci期刊上發(fā)表4篇以上研究論文,相關研究的博士論文僅有2篇。盡管部分知名學者發(fā)表了數(shù)篇杰克·倫敦研究,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學者虞建華,但杰克·倫敦研究僅是虞教授學術研究的一個分支。同時,因為杰克·倫敦的短篇小說較多,很多博士生擔心以杰克·倫敦小說研究為題難以達到答辯要求,因此很多碩士論文以杰克·倫敦研究為主題的學子在讀博時放棄了堅持研究,這也導致了研究的后勁不足。再次,重復研究過多,研究視角陳舊。如數(shù)十位學者在論文中分析《野性的呼喚》中的自然主義,這些論文盡管文字表述不同,但觀點類似,缺乏新意。最后,相關綜述類論文較少,尤其是國外研究綜述類論文匱乏。根據(jù)中國知網(wǎng)檢索,十年間僅有1篇相關綜述類文獻發(fā)表,這遠遠不能滿足研究者的需求。
(二)建議
根據(jù)研究中存在著的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國內(nèi)的權威學者應該多多刊發(fā)相關研究論文,鼓勵更多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從事杰克·倫敦研究。優(yōu)秀中青年學者應堅持研究,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體系,爭取早日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人才。二、研究者應努力突破創(chuàng)新,引入新的研究視角,進行全方位的研究。三、全國的研究者應加強學術交流,開展杰克·倫敦研究相關的研討會,有條件的院??梢月?lián)合相關核心期刊開辟研究專欄,使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得以推廣。四、今后的研究應開拓國際視野,建議學者定期對國內(nèi)外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便學者了解最新的研究趨勢與動態(tài)。
[1] 劉蕩蕩﹒ 制造英雄——杰克·倫敦自傳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2]楊麗﹒ 杰克·倫敦三部“成長小說”中的性別關系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3]尚曉進, 諸逢佳﹒ 從《荒野的呼喚》探析杰克·倫敦的生態(tài)主題[J].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3):351—354.
[4]劉慧珍﹒ 杰克·倫敦“荒原小說”中的多重生態(tài)寓意[J]. 求索,2012,(9):190—191.
[5]段紅玉﹒ 人類中心主義生態(tài)觀的深度消解——杰克·倫敦《荒野的呼喚》的生態(tài)解讀[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95—98.
[6]趙謙﹒ 論杰克·倫敦小說的生態(tài)意蘊[J].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510—512.
[7]尋陽﹒ 杰克·倫敦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狼”情結[J]. 齊魯學刊,2007,(4):105—106.
[8]吳秀明, 張莉﹒ 穿越國界和人獸的狼文化寫作——以《曠野的呼喚》、《斷頭臺》和《懷念狼》為個案的比較分析[J]. 外國文學研究,2008,(4):120—129.
[9]焦建平﹒ 皮毛下的神靈——杰克·倫敦作品中動物角色的分析[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69—171.
[10]丁麗蓉, 潘海英﹒ 族群英雄與超人形象——以《年月日》與《熱愛生命》為例[J]. 文藝爭鳴,2011(14):147—150.
[11]趙謙﹒ 杰克·倫敦作品中折射出的生存哲學[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1):71—73.
[12]崔小清﹒ 回歸生命的本源——從《野性的呼喚》看杰克·倫敦的人生哲學[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95—98.
[13]劉明瓊﹒ 孤獨的安泰——讀杰克·倫敦筆下的馬丁·伊登[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56—58.
[14]焦建平, 崔雅萍﹒ 生與死的轉(zhuǎn)換——論杰克·倫敦與《馬丁·伊登》主人公命運的重疊[J]. 外語教學,2009,(2):76—78.
[15]劉寶才, 歐陽江琳﹒ 論《馬丁·伊登》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個人主義’主題[J]. 甘肅社會科學,2011,(1):138—140.
[16]虞建華﹒文學市場化與作為心理自傳的《馬丁·伊登》[J]. 外國文學評論,2011,(3):149—158.
[17]趙謙﹒ 《野性的呼喚》中巴克的神話原型解構[J].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30—32.
[18]易建紅﹒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中的《海狼》[J]. 外國文學研究,2012,(4):119—126.
[19]楊麗﹒ “成長小說”視域下《海狼》中的性別關系[J]. 外語研究,2013,(4):108—111.
[20]丁麗蓉, 張廣林﹒ 關于“奮斗”的敘事——馬丁·伊登與孫少平形象比較[J]. 文藝爭鳴,2013,(7):153—156.
A Review of Studies on Jack London in the past ten years
ZHAO Qian
(Department of Humanity and English,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 241003, China)
Jack Londo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writers among Chinese readers His novels have won wid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article is going to review the studies of it through thre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studies, the major persp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ed and suggestions. The analysi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 field.
Jack London; ten years; present studies; contents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2014-10-09
趙謙(1982— ),男,安徽蕪湖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世界文學研究。
I712.074
A
2095-7408(2015)02-0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