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榮 張建強 劉亞玲
再談蘋果樹補鈣
李曉榮 張建強 劉亞玲
由于補鈣不足或補鈣方法不當,蘋果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果面裂紋等生理病害或生理障礙頻頻發(fā)生。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總結了蘋果樹缺鈣表現,分析了缺鈣的原因,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補鈣措施,供廣大果農參考。
1.1 苦痘病 又叫苦陷病。病斑多發(fā)生于果頂,呈凹陷狀,褐色,直徑2~4 mm,大者10 mm左右。病部皮下果肉變褐,干縮成海綿狀,味苦。發(fā)病后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造成果實腐敗。
1.2 痘斑病 病斑圍繞果實皮孔發(fā)生發(fā)展。初期斑點疏密不等,直徑約1 mm,斑點部位果皮變?yōu)楹稚涟岛稚?,其周圍出現紫紅色暈圈,暈圈直徑0.5 cm左右。其后皮孔附近組織凹陷,形成直徑1~2 mm的暗褐色痘斑。削去果皮,可見痘斑下深達1 mm左右的果肉變褐,呈海綿狀。與苦痘病相比,痘斑病的病斑較小。
1.3 水心病 又叫蜜果病。病果的果肉有呈水漬狀、半透明的塊狀組織,質地較堅硬,甜度增加,酸度降低,但缺少蘋果應有的香味。塊狀組織以果心及其附近分布較多,重病果的水漬狀斑塊一直擴展到果面,從外觀上即可識別。
1.4 果面裂紋 病果表面產生許多小裂紋,裂紋表面木栓化,似水波紋狀。有時裂紋以果柄或萼洼為中心,似同心輪紋狀,有時裂紋少而深,且排列沒有規(guī)律。果面裂紋主要是果樹生長前期高溫干旱,后期雨水過多,水分供應不均衡引起的,與缺鈣也有很大關系。
1.5 葉片缺鈣 葉片缺鈣癥狀一般在未掛果的幼樹上表現,掛果園和成齡園一般表現在果實上。葉片缺鈣先在新葉上發(fā)生,頂部幼葉邊緣或近中脈處出現淡綠色或棕黃色褪綠斑,經2~ 3天變成棕褐色或綠褐色焦枯狀,有時葉和焦邊向下卷曲,此癥狀可逐漸向下部葉片擴展。
2.1 補鈣不足
1)補鈣次數不夠。一部分果農補鈣意識不強,加之受經驗主義影響,覺得園中發(fā)病率不高,疏于防范,只在套袋前例行手續(xù)似的補1~2次鈣就再不管了,豈不知果園中的鈣每年都在消耗,如果補充不夠,缺鈣癥狀會一年比一年嚴重。
2)補鈣時間不對。蘋果樹有需鈣的高峰期和吸收鈣的高峰期,有些果農沒有按最佳時間補鈣,造成補鈣效果差,補鈣后吸收差。
2.2 方法不當
1)單純補鈣。植物營養(yǎng)元素之間有拮抗作用也有協(xié)同作用,其中硼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增強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缺硼會破壞鈣的傳輸,導致鈣傳遞困難,從而引起缺鈣。所以,缺硼時單純補鈣是不行的。
2)只重視地上補鈣。蘋果樹吸收的鈣元素大部分來自土壤,雖說葉面補鈣效果好,但葉片和果實吸收能力有限。如果缺鈣嚴重,單純地上補鈣是不夠的,還應重視地下補鈣。地下補鈣存在的問題是鈣離子容易被其他元素固定,這就要重視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以提高鈣的利用率。
3)氮肥施用過多。氮鈣不平衡是造成缺鈣的重要原因。偏施氮肥,特別是銨態(tài)氮施用過多的果園痘斑病發(fā)生嚴重。氮肥過量也會引起樹體旺長,葉片爭奪果實中的鈣而引起缺鈣。
樹體組織中氮的濃度對于鈣相關的營養(yǎng)元素有上位效應。果肉中的氮鈣比值≤10時,不會出現鈣失衡現象;>10時逐漸發(fā)病;≥30時,失衡現象嚴重。果實中氮素的含量會隨著氮肥的施用快速增加,而鈣含量不會改變甚至還有可能減少。因此,改變氮含量是改變氮鈣比值的決定性因素。對于防止鈣素失調來說,限制氮的含量比單純補鈣更切實有效。
2.3 綜合管理不到位 就果面裂紋現象而言,主要是果樹生長前期高溫干旱,后期又雨水過多,水分供應不均衡引起的,但鈣肥缺乏??杉又亓压陌l(fā)生。因為鈣含量低的果實,其細胞壁厚度與彈性均不如健康果實,尤其果實的果皮中本身鈣含量高,如果缺鈣,下雨或灌溉后果實細胞膨大速度加快,細胞間膨壓加大,常常會造成果皮表面開裂。
還有果農反映,生長期實施了多次追肥,果面裂紋反而更嚴重。這是因為在大肥大水條件下,樹體旺長,葉片與果實爭奪鈣元素,而鈣元素優(yōu)先供應的是葉片,造成果實缺鈣更加嚴重,而且越是大果缺鈣越嚴重,果面裂紋也越嚴重。
據有關資料研究,過量施用化肥,極少用有機肥,土壤嚴重瘠薄,也易缺鈣。酸性和堿性土壤均易缺鈣。鉀肥過多亦可加重缺鈣。另外,果實套袋往往會加重缺鈣癥的發(fā)生,因為套袋果的果面蒸騰量減小,進入果實的鈣也隨之減少,更容易缺鈣。采收過晚、果實成熟度過高,蜜果癥狀常發(fā)生較多。冬季過度修剪,也會導致生長季植株旺長,葉片與果實爭奪鈣元素,引起果實缺鈣。樹冠外圍的果實發(fā)病重,內膛遮陰的果實反而發(fā)病輕,所以及時防治早期落葉病也很重要。
3.1 掌握好補鈣時間 蘋果樹補鈣的關鍵時期在幼果期和采收前,這兩個時期需鈣量大,也是鈣的吸收高峰期。
常規(guī)做法是在幼果期結合套袋前用藥補鈣2~3次。如果缺鈣癥狀較嚴重,可在生長季節(jié)每月葉面補鈣1次。如果往年缺鈣癥狀嚴重,可在果實除袋前后結合防治早期落葉病、輪紋病等貯藏期病害再補鈣1~2次。
除袋后補鈣藥液直接接觸果面,吸收好,效果佳。但考慮到果面適應性差,為防止果面損傷,除袋后不宜立即噴藥補鈣,可等果實適應2~3天后再補鈣,同時還要注意藥劑濃度和噴藥器械壓力等問題。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還是除袋前補鈣更為安全。
葉面補鈣可選用硝酸鈣、氨基酸鈣、腐殖酸鈣等鈣肥。采收后,用4%氯化鈣溶液或2%~3%硝酸鈣溶液浸果,也是非常有效的補鈣措施。
3.2 掌握好補鈣方法
1)硼鈣同補。在多次補鈣仍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應考慮是否硼肥補充太少,或觀察樹體是否有缺硼現象,適當增補硼肥。每次補鈣時都加上硼砂或其他葉面硼肥,可促進鈣的吸收。
2)地上地下補鈣相結合。結合秋施基肥,與有機肥混合根施鈣肥,增加土壤有效鈣含量。酸性土壤每株施用消石灰2~3 kg,堿性或中性土壤每株施用硝酸鈣或硫酸鈣1 kg左右。
3)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少用化肥,避免單一過量施用氮肥。如果需要施用化肥,提倡施用復合肥。
3.3 加強綜合管理
1)水分管理。在果樹生長季節(jié),尤其是6—7月果實膨大期前后,天氣稍旱就要及時澆水,如果連續(xù)干旱,要澆2~3次水,同時盡量避免土壤濕度變化幅度過大。盡量澆小水,防止大水漫灌。雨季注意及時排除果園積水。
2)合理施肥。缺鈣嚴重的園生長季不能過量追肥,以防樹體旺長,葉片與果實爭鈣,同時避免果實生長過大。在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適量追肥2~3次即可。適當控制氮肥和鉀肥的用量。
3)樹體管理。避免休眠期過度修剪,避免植株旺長,夏季修剪生長過旺的樹體能夠減輕苦痘病的發(fā)生。適度修剪,防治好早期落葉病,給果實適當遮陰。適當推遲果實套袋時間,防止果實過度成熟。
鏈接:
糖醇螯合鈣
糖醇是光合作用的初產物,一種多羥基化合物,可從植株韌皮部汁液中提取,主要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衛(wèi)矛醇等。研究發(fā)現,作為大、中、微量元素的良好螯合劑,糖醇是唯一能攜帶礦質養(yǎng)分在韌皮部中進行運輸的物質,可與多種營養(yǎng)物質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體,且無毒無害。一般情況下,糖醇以液態(tài)為穩(wěn)定存在形式,尤其在堿性溶液中溶解度更高。
糖醇螯合鈣的主要成分就是糖醇物質,是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丙三醇等按特定比例與鈣素形成的復合體。其分子量低,可輕易透過葉片角質層進入葉片內部,攜帶養(yǎng)分順利進入韌皮部,直接供應給果樹各器官利用。
糖醇鈣還是一種天然濕潤劑和表面活性劑,可使營養(yǎng)元素在整個葉片上均勻擴展覆蓋,并延長葉片吸收營養(yǎng)元素的時間。
此外,糖醇鈣兼具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一方面,糖醇是參與細胞內滲透調節(jié)的重要物質。在鹽害、干旱、淹水等逆境脅迫下,糖醇可通過調節(jié)細胞滲透性使植株適應逆境生長;另一方面,糖醇可提高對活性氧的抗性,避免由于紫外線灼傷、干旱、病害、缺氧等原因造成植株活性氧損傷。
(根據百度百科相關內容整理)
李曉榮,張建強,劉亞玲,陜西省岐山縣果樹蠶桑工作站,郵編722400。
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