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杏
風情風物
踏訪靈寺悟禪意
陳慧杏
九百多年前的一個晨曦,桂東的一條蜿蜒山道上,精通堪輿之術的江西男人賴布衣正帶領他的兩個弟子,撥開沿途叢叢吸飽了晨露的蓬勃野草,穿過如輕紗一般飄忽舞動的云霧,朝南面的山麓行進。突然,他止步,一雙眸子閃現(xiàn)出無比興奮之色。他所立處背靠山脈,周圍群峰秀立簇擁,視線正前方是形如玉帶的滔滔西江。賴布衣深諳,此是一塊藏風納氣、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若建寺立廟恩澤蒼生乃功德無量之事。但他隨后察看天象,掐指一算時機未到,微風中留下一聲喟嘆,攜弟子匆匆歸去。
這座讓賴布衣嘆惜的山叫做白云山,位于廣西梧州市東北角,海拔386米,山脈伸展遙連五嶺氣勢磅礴。
日落月升,日升月落,過眼就過了九百多年。當年賴布衣駐足之地,緩緩走來了耄耋之年的釋清涼法師?!熬褪沁@里了?!睌?shù)月來為遷移紫竹林寺到處奔走選址的老法師舒開了眉心。
公元2001年9月22日,伴著那流傳已久的寺廟選址故事,四恩寺在白云山南麓種下根基。寺乃山之魂,莽莽云山注入了靈魂因而更具靈氣。五年后,在釋成清法師的主持下,十方僧侶信眾齊聚,參加在四恩寺大雄寶殿舉行的佛像開光儀式。彼時,裊裊梵音中一朵祥云與太陽擦肩。驀地,大雄寶殿上空又出現(xiàn)一團日暈,它宛如佛光,漸漸擴散光輝無限?!胺鸸馄照张?”人群中發(fā)出聲聲驚嘆!
有禪寺便有山門,四恩寺的山門乃全大理石雕造,高大巍峨,儼然禪寺威嚴的守護者。它身后,分七個平臺設計的108級進寺臺階如一軸徐徐展開的經(jīng)卷從天王殿垂落。佛國慈悲之門永遠為眾生敞開,只是,你首先得領略“七級浮屠”的寓意——擁有一顆悲憫向善的心,然后再思索人生的108種煩惱為甚而生如何能息。
過天王殿,繼續(xù)拾級而上,一段接一段,一彎復一彎,又過韋馱殿,再往上攀數(shù)十級臺階便是廣場。左鐘樓、右鼓樓、東廂房、西廂房分列兩旁,護著居中的大雄寶殿。如來佛祖、阿難尊者、迦葉尊者、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都在呢,也許他們正在論經(jīng)。
每個清晨,信眾、游客披著曙色前來四恩寺,大雄寶殿廣場的七層寶鼎早有幽幽檀香裊裊升起。聽數(shù)聲鐘鳴鼓應,煩惱漸輕;聆一串佛國梵音,心歸寧靜。鐘鼓樓外,松濤陣陣。憑欄遠眺,看天地蒼茫,看西江東去,看山下那個熙攘喧囂的世界,那一刻若讀讀佛家的勸世文,一定感悟頗深。文曰:“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四恩寺內(nèi),草木繁茂。大雄寶殿后,一條清幽山徑,它是一位通向大智慧之境的引領使者,帶你去探尋藏經(jīng)閣、報恩亭和高達二十層的佛塔。道路兩旁花樹稠密,姹紫嫣紅碧綠鵝黃相映成趣,在這里每天目睹花開花謝,葉萌葉落,也不必像林黛玉那樣傷懷“紅消香斷有誰憐”。趙州禪師曾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guī)律,無法抗拒?;ㄈ绱耍艘踩绱?,當生命最終歸于無限,所經(jīng)歷一切只不過是一場虛幻,頃刻消散。那些過眼的名利得失,還有什么理由放不下呢?
四恩寺占地約66畝,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名,寓意報答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其前身是建于1939年、位于梧州錢鑒的紫竹林寺,因梧州市修建東環(huán)路搬遷到白云山重建,并致力打造為嶺南現(xiàn)代第一寺,其大雄寶殿與佛像高度都超越了著名的杭州靈隱寺。四恩寺青灰墻玄黃瓦,鏤花窗,盤龍柱,雕梁畫棟,氣派非凡,大到整體布局,小到一個走獸瓦飾圖案,不難發(fā)現(xiàn)設計考究造工精美。它既是一個受戒道場與佛教名寺,也是一座美輪美奐的藝術宮殿,更是一個禪悟的特定空間,如禪宗六祖——慧能禪師所言,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禪是可以頓悟的。在四恩寺聽經(jīng)閱卷,朝佛參禪,能獲得心靈慰藉和啟迪:學會感恩、博愛,懂得珍惜、放下,滾滾紅塵中原是可以活出禪意人生的。
掬一捧四恩禪寺的清冽山泉洗凈心塵吧,“嘩嘩……”很美妙的流動音,它從山中來奔向大海去,面對曲折波瀾不驚從容自若,那是一種生存的姿態(tài)!它就在那里,你來了尋了悟了嗎?
責任編輯:黃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