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平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沙井鎮(zhèn)小河學校,甘肅 張掖 734021)
葉圣陶曾說:“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睆娜~圣陶先生的觀點可以看出生活體驗在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而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以生活為本源,在生活中挖掘作文寫作的素材與情感,依靠生活給學生提供的豐厚的底蘊來完成作文創(chuàng)作。由此可見,體驗式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由“物”到“意”的第一重轉化。在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時要經歷兩個階段的轉化,其中由“物”到“意”是第一重轉化。作文創(chuàng)作伊始的“物”是指社會現實生活,而“意”是基于社會現實生活而產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由“物”到“意”的轉化是作文創(chuàng)作者的一種心理過程,是作文創(chuàng)作者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的觀察與體驗生活,并積累感受與體驗,進而形成生活情感的積累。這些積累的情感與體驗在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時會體現出現實生活中“物”到作文創(chuàng)作中“意”的轉變過程,即“觀察—感受—分析—加工提煉—創(chuàng)作”的心理過程。
2.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轉化。當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現實生活而不斷積累情感與體驗之后,其在作文寫作時會將這些積累激發(fā)出來,并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這是作文創(chuàng)作的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學生在選題的刺激與引導下,將自己日常積累的豐富的寫作材料篩選出來,并在一個主線的牽引下完成作文寫作,這體現了學生的一個心理過程:選材——裁剪——謀篇——表達,體現學生這一心理過程的是文字形式的作文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體驗式作文的心理過程用文字基本原理來闡釋的話,則可表述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觀察與思考,并將情感與體驗進行積累,當需要作文創(chuàng)作時,學生需要將這些豐富的積累篩選出來,并進行主次、詳略處理,并按照一定的邏輯串聯起來,最終用精確、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1.構建主義理論與體驗式作文教學。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自身知識儲備將外在信息構建成自己知識的過程。從構建主義來看,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模式的,而非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知識,學生的學習其實是一個自我構建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構建自己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由此看來,語文作文教學不是簡單的寫作方法的傳遞,而是學生對信息的提煉與輸出過程,這需要新舊知識與經驗的雙向相互作用。因此,從構建主義來看,體驗式作文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文構建過程,這體現了構建主義的核心思想。
2.解釋現象學理論與體驗式作文教學。解釋現象學理論認為,寫作即思考的檢測,寫作是讓我們以文字的形式與現實生活產生聯系,以脫離實踐的形式使思想更加接近實踐,進而實現現實生活的抽象化。作文使我們對具體的生活更加抽象,而使抽象的經驗與情感更加具體,是思想與文字相互轉化,進而體現我們對客觀事物理解的主觀性。由此可見,解釋現象學理論更強調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與體驗型,它強調了寫作主客體的相互融合,從而達到體驗過的事物以思想情感為載體,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是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本質。
從語文作文體驗式教學的本質來看,其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體驗式作文教學更注重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時對生命意義的創(chuàng)造與擴展,而非僅是經教學而獲得多少方法與技巧。體驗式作文教學不是單純的認知活動,而是一種理解生命意義、體驗生命存在、凝聚生命量的過程,這還是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本質意義。體驗式作文教學關照生命的整體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關注生命的成長性,它在關注與揭示完整生命意義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意義。
1.指導學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層面體驗生活。葉圣陶先生說,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因此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必須要求學生具備日常情感積累,從真實的生活中發(fā)現寫作教材?!疤幪幜粜慕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要求體驗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并從真正投入的觀察中感悟與體驗生活,比如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并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勤于觀察并善于發(fā)現。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途徑很多,因此要在實踐課程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深切的體驗生活。此外,受限于學生生活圈子的因素,可借助閱讀來誘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2.引導學生積累閱讀體驗與生活體驗。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要善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生活體驗,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圈子有限,因此其對現實生活的接觸有限。為了彌補這些問題,可借助外界資源來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感悟,其中作品閱讀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為了獲得足夠的生活體驗,為了獲得足夠真實的生活體驗,在閱讀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作讀書筆記來積累閱讀體驗;其次,教師要帶動與鼓勵學生對日常的生活進行體驗與感悟,并以體驗日記的方式積累下來,一方面可積累大量的情感感悟,為以后的作文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
3.情境還原,引導學生入境表達體驗生活。在作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生活感悟與經驗,還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將這些生活感悟表達出來。當學生在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中進入某種情景后,在頭腦中會及其對事物的真切的感受與理解,進而產生豐富的聯想,這誘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因此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境的作用,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還原,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表達生活體驗。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情境,通過情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教師需要提供適當的機會進行師生互動,進而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再次,利用各種“觸媒”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
4.學生出境修改,完成作文的全過程。葉圣陶先生常說,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形成反復修改、潤色的好習慣,鼓勵學生不斷構思、不斷聯想、不斷創(chuàng)造,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體驗——寫作——展示——修改”的作文全過程體驗。通常來說,作文修改包括學生自我修改、學生互評互改、師生總評等幾種形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與學生的難題,而體驗式作文教學能夠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來安排教學過程,并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與感悟而積累豐富的素材,不斷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的 人文情操。
[1]羅聯漢.體驗式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賀衛(wèi)東.體驗式語文教學的意義與建構[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6).
[3]程海霞.農村中學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策略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
[4]孟玲.生活化語文教學探究[D].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