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赤星病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
隨著烤煙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煙草的大田生長期得以延長,但煙草赤星病也隨之加重,重病區(qū)甚至會減產50%以上。
煙草赤星病可在全生育期內發(fā)生,但在煙株腳葉成熟后發(fā)病趨重。發(fā)病初期,下部葉片出現(xiàn)黃褐色圓形斑點,而后逐漸變?yōu)楹稚?,一般成熟葉片發(fā)病較重;此后上部葉片逐漸感病,病斑直徑由0.1厘米擴展到1.0~1.5厘米;病斑上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其外圍有黃色暈環(huán),有時還可在病斑上看到黑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煙莖、花梗和蒴果受害后,表面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凹陷病斑,高濕條件下病斑擴展很快,干燥時病斑易破裂,嚴重發(fā)生時數個病斑連成大斑,造成病葉焦枯脫落,嚴重影響煙草質量和產量。
煙草赤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一般在煙株打頂后開始發(fā)病。該病往往先在下部煙葉上發(fā)生,初期發(fā)病緩慢,隨著煙葉成熟度的提高發(fā)病加快,并呈波浪式發(fā)展。該病的危害程度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氣候條件。包括降雨量、溫度、相對濕度、日照等,特別是與降雨量關系密切,陰雨天氣多、雨量大常會導致該病大流行。濕度對該病潛育期的長短影響較大,如夜間結露、田間濕度大,葉面保持水膜的時間長,則有利于孢子的萌發(fā)侵染。因此,煙草收獲季節(jié)田間濕度大時發(fā)病很快,往往造成重大損失,天氣干旱時發(fā)病較輕。②煙田營養(yǎng)狀況。煙田施用氮素肥料過多,不僅會降低煙葉質量,而且會造成赤星病大流行。此外,鉀肥對該病的發(fā)生程度也有明顯影響:未施鉀肥的田塊一般發(fā)病重;在合理范圍內,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病情呈由重至輕變化。這表明鉀肥對煙株抗病性有較大影響。
對于煙草赤星病,只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農業(yè)防治。①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雖然目前生產中推廣種植的煙草均為感病品種,但不同品種間的感病性存在明顯差異,可在栽植前根據各地情況合理選用。②實行輪作。一般水田實行煙、稻輪作,旱地實行煙草、甘薯、大豆等3~5年輪作,對降低發(fā)病率效果顯著。③清潔田園,減少菌源。煙葉采收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枯死殘體,并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冬季深翻煙田將越冬菌源埋入土中,可減少下年發(fā)病基數。④培育無病壯苗。選擇遠離村莊、烤房、曬場、扎把場、未種過煙草和蔬菜的稻田作苗床。苗床不能施用帶有病殘體的土雜肥,灌溉水要清潔無病菌。⑤合理灌溉、施肥。施肥要注意合理搭配,適當增施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稻田種煙宜實行單行高壟栽植,做到雨住田干,灌溉時應避免大水漫灌。⑥適時采收烘烤,防止葉片過熟。在煙草生長后期,發(fā)現(xiàn)病葉要及時采摘烘烤。烘烤前期(小火期)注意開窗排濕,防止病菌在烤房內繼續(xù)侵染蔓延。
2.藥劑防治。①苗床期噴藥保護。種子和土壤帶菌會使苗床上的幼苗發(fā)病。因此,應在苗床期選擇噴灑1∶1∶250波爾多液、50%防霉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連噴2~3次,每次間隔7~10天。②煙田期防治。在大田發(fā)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同時打腳葉、摘除病葉,每7天1次,視病情連噴2~3次。此時可選用的藥劑有70%普得豐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美邦甲托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70%艾菌托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多抗霉素150倍液或撲海因1 500倍液等,上述藥劑可任選一種或幾種交替使用,每次每667平方米噴藥液60~75千克,注意將煙株下部和中部葉片全部噴到。在生長期噴藥時,可加入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提高煙株抗病能力。
曹立耘 湖南省沅江市農業(yè)局 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