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葵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易斯戴學院,浙江寧波315211)
略論綜合日語課合作式教學與教師的指導作用
潘彥葵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易斯戴學院,浙江寧波315211)
合作式教學在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全面開展,之后被許多國家引入。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綜合日語課運用合作式教學,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得到了提高,但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文章結合出現(xiàn)的問題,從4個方面著重論述了合作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合作式教學過程中的指導;組建小組和擴展交流合作空間的指導;對逃避合作學習學生的指導;評價的指導。
綜合日語課;合作式教學;教師指導
合作式教學最早出現(xiàn)在18世紀的英國,但全面興起并廣泛開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在批判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學業(yè)成績評價的背景下,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式教學的理論。合作式教學立足于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建構,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他人的幫助,與他人協(xié)作、交流。合作式教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有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兄弟。約翰遜兄弟還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合作式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如合作教學中必備的5個要素,即成員間的依賴、面對面的促進、責任的履行、交往合作的技巧及自我評價。20世紀80年代后,合作式教學趨于成熟并與其他教育理論相融合。后來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也強調要摒棄教師的知識權威姿態(tài),通過合作式教學的方式建立師生平等地位。
綜合日語課運用合作式教學,一般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1)課前或課中設定圍繞教學內容的操作問題。2)各學習小組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3)各學習小組計劃的具體實施。4)最終成果的匯報。5)教師或小組間的評價。在這5個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簡單地說教師提供小組共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改善存在于學生中的合作、交流、領導方面的不足,加強日語的語言構建能力和表述能力,將日語交流與人際交往的能力訓練融入課程教學之中。把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把學習過程交還給學生,切實體現(xiàn)教學價值,創(chuàng)建自主高效優(yōu)質的教學環(huán)境。將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意識到了交往、合作、匯報、展示等技能的重要性,并積極利用這些技能來提高自己的日語語言表達能力。努力大膽地用日語表述,積極地把日語沉淀在自己的語言體系中。重新認識周圍的同學,加深對人際關系的理解,完善自己與他人的交流手段。學生的日語水平明顯提高,成績分布均勻,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兩極分化。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合作式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1)小組學習的場面熱鬧,實則無序。給課堂管理帶來難度,教師有時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維持課堂秩序。2)小組構成不合理,合作交流范圍狹窄。學生愿意以寢室為單位結成小組,不太喜歡與不熟的同學組合,而且只關心自己小組,缺乏與其他組交流。3)有些學生不愿意或不敢參與合作。有些學習積極性較低的同學隱藏在小組中,將小組學習作為極好的掩護?;蛘哒f些題外話,瞎參與;或者干脆不參與,每到合作交流時,從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展示自己的成果,只聽別人發(fā)表意見,放棄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而是直接從他人那里獲取信息。4)小組評價不真實。不少學生礙于情面,不愿意指出對方成果中存在的錯誤或問題,不能在真正的點評中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共存。在社會中最能生存的人是那些最能利用團隊力量的人。學生學會體諒、傾聽、交流、合作,步入社會就容易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合作式教學不是簡單地著眼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兼顧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終身發(fā)展。在合作式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恰恰阻礙了學生的良好社會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合作式教學中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操控和指導是至關重要的。
2.1 合作式教學過程中的指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動態(tài)而非靜態(tài)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合作。教師不僅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同時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促使學生與同伴共同參與活動,從而使學習更具有合作性。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講什么,如何引導,需要學生合作學習什么問題,都是決定合作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教師除了有良好的知識功底,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更要有綜合協(xié)調和輔助的能力。時刻注意學生的動態(tài),及時排除不良干擾,保持課堂的井然有序。不能用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學框架中,或是讓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過于簡單,有時很容易得出結果找出答案,幾乎沒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的思考談不上有深度和廣度。所以,教師必須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學習,針對任務開展協(xié)作。教師對學生目前的知識掌握和學習情況要有準確的把握,問題及任務的設計不能超出或低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否則就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學生分析討論匯報展示的時候不能只當聽眾,要適時適當?shù)亟o予點撥或點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偏離教學目標。
2.2 組建小組和擴展交流合作空間的指導
合作教學興起的初衷是摒棄教師知識權威的姿態(tài),建立師生平等地位,通過合作交流、平等對話、討論探究等活動共同構建各種經驗。從而改變過去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的現(xiàn)象。打破學生間的老鄉(xiāng)情、寢室情、高中同窗情等小圈子的思想,在有規(guī)則的前提下結組。小組結成一段時間后,教師還要進行適度的調整,經常變動成員,輪流擔當小組長。擴大交往范圍,提升交際能力。使小組內的成員在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上相互依賴,擺脫自我中心狀態(tài),發(fā)自內心的產生合作意識。同時布置一些需要與其它組合作的任務,實現(xiàn)全體成員間的配合,擯棄片面的競爭意識,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和競爭觀,使小組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協(xié)作,真正建立“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格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合作群體的作用。引導學生將合作的機會延伸到課外,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作業(yè)的布置可以是多人共同完成,運用集體智慧。日語學習中“多聽、多說、多讀”,對掌握正確的日語發(fā)音、說出地道的日語有著極大的幫助。但這一過程的實施卻是十分枯燥的,需要強大的內力,需要堅持和忍耐。如果有一個或多個人陪著你,和你共同完成,感受會截然不同。時常與他人交換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互相提醒、互相糾錯、互相補充,激發(fā)自身內部外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合作學習。
2.3 逃避合作學習學生的指導
對那些學習困難或學習意愿低的學生,教師要更多關注他們對合作教學的參與投入度,因人制宜創(chuàng)
造條件滿足他們對歸屬感和自尊感的需要,給予這部分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和必須展現(xiàn)自我的意識,從根本上改掉他們依附于別人的懶惰心理,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如,優(yōu)先讓這些學生說一說,認真傾聽他們的發(fā)言,并給予適當?shù)谋頁P,讓他們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有時還可以借助合作小組的組長的幫助,去影響這部分學生。小組長是整個學習小組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其責任心和組織管理能力對該小組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并且小組成員之間沒有代溝,容易溝通,教師借助他們的力量,使之發(fā)揮出最佳的組織管理能力。
2.4 評價的指導
合作式教學學生評價空間很大,有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學生間的互評。因此,有必要事先讓學生明確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調節(jié)等作用和意義。自評時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已經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和還未掌握的教學內容,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活動中改正和充實?;ピu時學生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增加信心激發(fā)更大的學習動機,進一步完善自己。教師對能主動正確評價他人和他組的學生,應給極大的肯定和表揚,并給予額外分數(shù)。教師的導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行動,幫助學生克服礙于情面和關系的負面心理,積極開展學生之間的評價。
總之,日語綜合課合作式教學幾年來通過不斷的摸索實踐和問題總結,改變了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習方式,無論是教學任務的確定,學習小組的組建,還是合理評價的實施,學生總是能參與到整個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習成績勢必會提高。因此,合作式教學不僅僅適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新課程要求,還順應了教育社會化的需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將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
[1]大衛(wèi) W 約翰遜.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2]諸葛彪,董克發(fā).自主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李云會.教學技能修煉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出口拓彥,三島浩路,吉田俊和.グループ學習の仕方に関する授業(yè)の実踐的研究[J].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教育発達科學研究科紀要(心理発達科學),2002:31.
[5]趙憲宇.教育的覺醒[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6]潘彥葵.日語精讀課交往性合作式教學探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12).
(責任編輯:竺小恩)
On Cooperativ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Japanese Language and Teachers’Role of Guidance
PAN Yan-kui
(Yisi Dai College,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
G642.0
A
1674-2346(2015)02-0094-04
2015-04-24
潘彥葵,女,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法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