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強(1.山東警察學院法律部 濟南 250014;2.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濟南 250014)
讀者權權利沖突論*
孫 強1,2
(1.山東警察學院法律部 濟南 250014;2.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濟南 250014)
〔摘 要〕讀者權權利沖突是基于合法性、正當性讀者權在權利實現和救濟過程中所引發(fā)的沖突,其原因在于社會可供資源不足、讀者需求的相互重疊競合、圖書管理制度設計的不合理等,解決路徑在于提升圖書館所能提供資源總量,對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進行有效規(guī)制等。
〔關鍵詞〕讀者權 權利沖突 圖書館
讀者在實現其權利過程中,基于諸多因素制約難免會與其他讀者或圖書管理機構的權利產生沖突,造成讀者權利實現的困難,對此需從法學視角做出一番權利檢視。
讀者權是公民平等、自由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的權利。關于讀者權,由于沒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范,究竟應包含哪些內容,眾說紛紜,但核心內容在于讀者從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過程中所應具備的權利,如咨詢權、平等對待權、閱讀保密權、接受服務權、監(jiān)督權等。對于權利沖突,法學界有長期的研究,但至今仍界定不一,意見分歧較大。有的將其界定為法定權利和道德權利之間的沖突,有的將其界定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權利與權力之間的沖突,更有甚者將權利沖突界定為侵權。[1]本文贊同劉作翔先生的觀點,認為權利沖突應是合法性、正當性權利之間的沖突,合法性、正當性權利包含了法定權利、推定權利、道德權利、自然權利等[2],只有正當性、合法性權利才存在權利沖突之可能。
讀者權權利沖突是正當性、合法性讀者權在權利實現和救濟過程中所引發(fā)的讀者與相關主體間所發(fā)生的權利沖突。這種權利沖突主要發(fā)生在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圖書館之間,前者的發(fā)生多因現有資源不足所致,很多稀缺圖書資源在特定時間內無法滿足眾多讀者權利需求,此時只能由少數讀者實現其權利,由此造成不同讀者間的權利沖突。當然這類權利沖突有些是因圖書館管理制度不夠靈活、合理所致,如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將閱覽室分為教師與學生閱覽室兩類,教師閱覽室人數較少、相對空閑,而學生閱覽室則人滿為患,由此為很多學生所詬病。再如北郵圖書館將自習室搖號分配給考研學生的做法反映的是考研學生和非考研學生在利用圖書館資源方面的沖突,這些沖突都是由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所引發(fā)的。對于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沖突多因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本身不合理性所致,如很多圖書館為保存一些珍貴資源,禁止讀者對其借閱、復印,將很多珍貴資源視為館藏珍品束之高閣,使圖書館變?yōu)椴貢^,影響了讀者權的實現。再如很多圖書館將超期借閱讀者的借書信息予以公示,這種規(guī)定本意為督促讀者還書,維護圖書館管理秩序,但是否侵害讀者隱私權?此點我國立法雖未規(guī)定,但在很多國家的立法中早已得到確認,在1967年日本的“練馬電視”事件和2005年美國的圖書館狀告《愛國者法案》事件中[3],都涉及讀者的借閱記錄應構成隱私加以保護的問題,這些事例多因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本身不完善從而使圖書館權利與讀者權利發(fā)生沖突。
同時,當前對讀者權利沖突的研究有泛化傾向,如很多人談到讀者在圖書館內喧嘩、撥打電話,由此導致這些不文明讀者與其他讀者存在權利沖突,再如個別素質不高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與讀者發(fā)生了言語甚至肢體沖突等,這些都被納入權利沖突范圍。[4]對此,本文認為權利沖突解決的是在享有某正當權利前提下因各自對權利的運用而與他人發(fā)生的沖突,讀者具有正當的獲取知識資源的權利,圖書館也基于法律或其制定的管理規(guī)定享有了一些權利,除此之外在不具備正當權利前提下發(fā)生的沖突不能算作權利沖突,是因個人素質問題所引發(fā)的爭議。前所舉例中讀者并不具備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之權利,這無論從社會公益之維護及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來看都可做出否定判斷,再如圖書管理人員基于自身服務意識不強對讀者進行訓斥甚至出現打架事件,也不是基于正當權利而產生的權利沖突問題,是因個人素質原因所造成的,這些問題不能納入讀者權利沖突之范疇。
為探究讀者權為何會存在權利沖突,需將其置于整個社會資源格局之中。權利本質在于受保護的特定利益,體現了社會可供資源與人的需求之間的契合,現實中的讀者權是由社會可供資源與人們需求之間的比值來確定的,讀者權利實現越充分,權利沖突越少,讀者權實現得較勉強,權利沖突就常出現。這樣在社會資源既定的前提下,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越高,讀者權沖突出現機會越多;在讀者需求固定的前提下,社會可供資源越豐富,權利沖突出現機率越小,進一步解釋,讀者權基于以下原因會產生沖突:
第一,社會可供資源不足。讀者權沖突的焦點是人們對利益的主張發(fā)生競合,不同讀者對于稀缺的知識資源提出相重疊的需求,很多讀者權沖突前提條件都是可供資源的不足,如圖書館可供讀者閱覽的位置較少,造成很多人無法在圖書館享用公共資源,如果圖書館公共位置增加,權利沖突機率會減少。再如有些稀缺圖書長期被一部分讀者占用,使很多人無法享用這些知識資源,其根本原因仍是較高價值圖書資源的稀缺。
第二,讀者需求的相互重疊競合。從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辦理借閱證的每個讀者都有不斷學習、汲取更多知識的欲望,這樣在一個給定的空間(如某所大學之內),人們的需求就會發(fā)生重疊,雖然這些需求單獨看來都是正當、合理的,但圖書館所能提供的資源、空間都是有限的。如某大學之內在撰寫畢業(yè)論文等特殊時段,對一些學術書籍的需求就出現了需求的競合,很多資源被某些人占有,就使其他人的正常需求無法實現。
第三,圖書管理制度設計的不合理性。讀者權來自社會體制的認可、保障,而相關制度設計則是此種體制中最核心、最具影響的部分,社會實踐是布滿沖突的,讀者權的權利沖突也難以避免。讀者權意味著主體在給定制度之下的一種期待,是社會博弈的產物,在多數情況下是指一種應然狀態(tài),僅在有限情況下才變?yōu)閷嵢唬瑥钠诖優(yōu)楝F實,讀者權有賴于制度確認。但制度是由人所制定的,很多制度存在不合理性,比如有些圖書管理規(guī)定是凝固、簡約的,與讀者需求的多樣性之間必然產生差距。制度設計的主體認為所有讀者在獲取資源方面都平等,權利不存在沖突,不同讀者權利能切分掉現有資源,沒有競合與剩余,力圖用制度的簡約指引豐富的實踐,形成完滿結構。但規(guī)定不可能涵蓋讀者權利實現的實際情況,實際的豐富性與制度的簡約性必然產生沖突。如許多圖書館規(guī)定讀者只有具備特定戶籍標準、交納一定的押金才能辦理借閱證,從而成為該館的讀者,但這就使一部分生活困難群體包括流浪漢、乞丐以及外地人無法使用圖書館以實現自己的讀者權。該圖書管理規(guī)定本為規(guī)范圖書管理秩序,實現及保障大多數讀者利益,但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也使一些想獲取知識資源的讀者無法實現愿望。
雖然宏觀理解讀者權利沖突是社會進步的促進劑,但必須承認多數情況下這種權利沖突具有負面影響,使讀者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合理預期無法實現,面對這一現實問題最快捷的解決路徑是增加圖書館供應資源總量。既然讀者權反映社會可供資源與讀者內在需求之間的契合,當讀者權產生沖突時,提供更多資源顯然會減少沖突發(fā)生的可能,這就需要圖書館及時調查本館資源的需求情況,對于使用較為頻繁的資源要加大總量供應,以滿足更多人需求。這一點在當前的條件下并非難以做到,如查詢電腦中圖書、雜志等的借閱記錄,對讀者做一些問卷調查等就可較快地掌握資源需求總體情況,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當然對于一些年代久遠的,不太容易購進的稀缺資源,可通過增加復本的形式提供更多資源,這種方式著眼于拓展知識資源供應總量,是緩解讀者權利沖突的有效途徑。而且一旦資源充足,很多由制度設計所帶來的權利沖突也會迎刃而解,比如很多大學分教師與學生閱覽室,如果大幅度提升學生閱覽室數量,滿足學生需求,則教師與學生這兩類讀者間的權利沖突也就不再是問題。當然圖書館所能提供資源總量受制于經費、管理體制等諸多因素,在短期內無法得到大幅改觀,所以盡管這一路徑較為直接,卻難以快速實現。
在社會給定資源既定的前提下,緩解讀者權利沖突的另一有效途徑就是更為公平、合理地設定圖書館管理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緩解讀者權利沖突。這就像在蛋糕大小既定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地切分使結果更為公平一些。
對制度本身的不合理雖然很多讀者都提出了問題之所在,但這些規(guī)定由圖書館所制定,現行沒有一部專門的圖書館法,對一些不合理規(guī)定也沒有相應管理機構對其進行糾正。這一現象存在的根源在于圖書館在現行法律體系中并不屬于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主體,其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yè)單位屬于為讀者提供服務的民事主體。讀者去圖書館借書、查閱資料是在與圖書館履行一種服務合同,這種合同內容已事先由圖書館單方擬定好,屬于格式合同,具體內容自然包含圖書館針對讀者所起草的諸多管理規(guī)定。由于這類合同不以營利為目的,在履行過程中即便出現問題,由于并不涉及大的財產利益損失,對人身利益?zhèn)栴},諸如圖書館管理過程中侵害讀者隱私等行為由于無相關法律依據也較難得到保護。這種損害最為直接的侵害對象就是讀者獲取知識的權益,這種權益不為法律所規(guī)定,又無相應財產利益、人身利益,難以通過訴訟、仲裁等方式為法律所調控,相關當事人也因侵害后果的相對輕微而不愿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由此造成法律調整的空白。在這種情勢下,圖書館的管理規(guī)定更多依賴圖書管理方的自覺、讀者的反映、社會的監(jiān)督等軟性控制,因而許多圖書館就制訂了許多有利于自身管理而不利于讀者權實現的規(guī)定,比如人為設定樣本數量、特藏書庫阻礙讀者權利實現,設置押金、戶籍甚至學歷、職稱、行政級別等門檻阻礙讀者平等對待權的實現。[5]有些甚至明顯違反現行法律規(guī)定,如多年來一直受爭議的圖書館罰款規(guī)定就被認為明顯違反行政處罰法等法律之規(guī)定,是無效的。
面對圖書管理規(guī)定的不合理,我們可從格式合同視角做出探討,立足于格式合同這一法律前提,讀者由于對文獻資源的需求處于被動接受服務的弱勢一方,圖書館作為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一方,很多時候都是以壟斷者地位出現,這種提供——需求關系模式是引發(fā)相關規(guī)定不合理的重要誘因。如大學圖書館作為該大學之內唯一提供書籍借閱、信息查詢的機構形成事實上的壟斷,這種絕對優(yōu)勢地位對于與其締約的讀者而言,其懸殊性是較大的。正是這種懸殊性使圖書館一方在締約前充分將自己的意思表述為文字并在締約時強加于對方,排除讀者在締約時討價還價的可能性,讀者在很多情況下缺乏選擇圖書館的自由,“拉郎配”成為讀者訂立類似契約的普遍現象。處于弱勢的讀者在締約過程中所表達出的自愿成為一種虛假、無奈的自愿,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常利用其優(yōu)勢地位,擬定有利于己方的條款,在形式自由的幌子下違背了公平正義。在當前既要維護圖書館制定圖書管理規(guī)定的權利,又要在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實現利益平衡,這就需從格式合同視角對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進行規(guī)制,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引入對圖書館規(guī)定的審查制度。圖書館管理規(guī)定已成為讀者與圖書館合同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其并不涉及大的財產及人身利益,但喪失監(jiān)管必定帶來權利的擴張,如對違規(guī)借閱讀者的罰款雖明顯無依據,但因其涉及財產數額較少,又無主管部門的制約,導致這種規(guī)定長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加大圖書館主管機關的審查規(guī)制力度,在我國銀行、保險等行業(yè)都有專門機構對其業(yè)務進行審查,圖書館業(yè)也亟待引入此機制。這種審查規(guī)制分事先審查和事后監(jiān)督兩方面,在圖書館制定管理規(guī)定后應交上級主管部門實行事先審核,對明顯違反規(guī)定的應予以修改,同時加大事后監(jiān)督,主管部門對損害讀者利益的條款要及時予以廢止。賦予主管機關對格式合同的審查權與監(jiān)督權是從保護讀者權利、規(guī)范圖書館管理行為角度所應建立的機制。
第二,建立讀者權益溝通協調機制。面對某些圖書館規(guī)定的不合理,僅依靠主管機關的審查并不充分,在很多時候需要傾聽讀者聲音,根據讀者意見做出相應改進。所以可以組建由熱心讀者組成的讀者協會,定期搜集、集中反映廣大讀者對圖書館管理的意見、建議。當前很多大學建立了讀者協會,但其一般隸屬于圖書館,主要功能在于組織學生進行精神文化活動,尚不具備與圖書館一方協調溝通維護讀者權益以及糾正不合理的圖書管理規(guī)定之功能,公共圖書館也鮮有組建讀者協會之舉措。通過建立讀者協會,實行定期與圖書館座談、提出建議書等意見反饋機制可真正反映廣大讀者心聲,糾正圖書館管理中的不合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在于支持讀者維權活動。當前對于個別讀者權益受侵害的情況,由于所受侵害并不嚴重因而極少有讀者會通過傳統的權利申訴機制如訴訟、仲裁等解決糾紛,事情雖小但損害的是讀者切身權益,這時可由讀者協會代表權益受侵害讀者向圖書館甚至圖書館上級主管機關反映問題,為讀者維權。這種協會的組建形成一個代表讀者權益的組織,具備與圖書館一方進行對話的實力,避免個別讀者因勢單力薄而無法以一己之力與圖書館相抗衡。當然讀者協會的組建要符合公開透明的要求,真正選拔出那些反映讀者切身利益的人,組建一套完備的工作機制并得到圖書館方的認可。這種組織的建立應獨立于圖書館一方,是讀者的維權與意見反映機構,真正起到監(jiān)督圖書館之功效。
第三,還應提及的是,對格式條款我國現行法律也做了許多調整,比如民法規(guī)定應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對免除或限制格式條款訂立者一方責任的條款應履行提示或說明義務,免除條款提供者一方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或加重對方責任的條款無效,同時合同法所規(guī)定的無效合同之情形也同樣適用于格式合同?,F有立法對格式合同之規(guī)制不可謂不完善,但正因讀者權利實現都是一些“小事”,而無人通過相應法律途徑根據現行規(guī)定對不合理條款予以變更或確認其無效。此時加強主管機關的審查、通過讀者協會的意見反饋等可有效適用現行法律規(guī)定推動圖書館改革不合理制度,使圖書館更好地服務讀者。
(來稿時間:2014年12月)
參考文獻:
1.任廣浩,葉立周.論權利沖突.河北法學,2004(8):71-74
2.劉作翔.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法學,2002(2):56-71
3.徐洪升.試論讀者借閱權的本質特征.圖書情報知識,2006(4):105-108
4,5.曾瑛.圖書館權利沖突論.圖書與情報,2011(4):94-97
〔分類號〕G251
〔作者簡介〕孫強(1981-),男,山東警察學院法律部講師,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博士后,發(fā)文 20 余篇 , 研究方向:權利理論。
* 本文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3批面上資助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13M531630)與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課題編號:12YJC710058)的研究成果之一。
The Conflict Theory of Readers Rights1,2
( 1.Law Department,Shandong Police College; 2.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
〔Abstract〕The conflict of readers rights is triggered in the course of right realization and relief of reader rights based on validity and legitimacy. The reason is the lack of society supplying resources, the overlapping readers needs, the unreasonable design of library management, etc. The solution is to improve the library providing resources, make effective regulation for library management regulations, etc.
〔Keywords〕Readers rights Right conflict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