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祝允明詩歌美學風格綜論

      2015-02-12 07:53:24黃彥偉
      閱江學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祝允明成因

      黃彥偉

      (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 100029)

      ?

      祝允明詩歌美學風格綜論

      黃彥偉

      (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要:在明代中葉吳中文人群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祝允明的詩歌特色鮮明,美學風格多樣,具有強烈的尊體、辨體意識,秉持“詩各有至處”的原則。在兩漢至隋唐的時間跨度內,祝允明堅持選擇“第一義”的作品作為詩法對象,從而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美學追求,而這種風格取向又是與其“執(zhí)中持正”的論詩標準,創(chuàng)作主體的才性、氣質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

      關鍵詞:祝允明;詩各有至處;詩歌美學;成因

      在明中葉的吳中文人群體中,祝允明個性突出,詩風鮮明,并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美學追求?!端膸烊珪嵋贩Q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下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體”。*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171,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1496頁。而他自稱,“詩各有所至。四言、五言、樂府,由陳、隋沂洄而止乎漢。歌行、近體,由漢沂游而止乎唐”,*祝允明:《祝子罪知錄》卷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3冊,第733頁。這是祝氏對自己詩法觀念的集中概括。無論是四庫館臣的“上薄六代”、“下擷晚唐”,還是作者自認為的“漢唐之間”,都是指詩法范圍。在這一歷史階段內,他既認為“詩各有至處”,那么,就可以在兩漢至隋唐的時間跨度內,堅持選擇“第一義”的作品作為詩法對象,而這些作品勢必會在詩風上呈現(xiàn)出多樣性、差異性,這也是形成祝氏多元化的詩歌審美傾向的重要原因?;诖?本文在論述祝詩的審美傾向時,擬引入兩個維度:時間維度和詩法維度。時間維度包括先秦、漢魏、六朝、唐朝等歷史階段,詩體取法維度指五言、歌行、近體等詩體類型,在論述中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立足其詩歌創(chuàng)作本身,著力闡釋祝允明的詩歌美學風格。

      一、寄言楚聲托心跡 刻意老莊格亦奇

      從詩體上看,祝允明的詩歌多屬于騷賦體;從詩法對象看,他將屈原、宋玉、莊周等人納入師法統(tǒng)緒,在美學風格上呈現(xiàn)出哀怨感傷、恢宏奇肆的旨向。如其在闡述騷賦詩法時曾言:“楚聲亦自風雅,別作格態(tài),小變而大進,與諸詩角立乎三百之后,為之者,固當祖述靈均,尾漢而止。”*祝允明:《祝子罪知錄》卷9,第736頁。認為騷賦源頭亦是從風雅比興中來,僅在體貌上有所變化,學習騷賦者應將屈原作為不祧之宗。《懷星堂集》騷賦一卷,基本上是沿著其理論預設進行創(chuàng)作的,如《知秋賦》*祝允明:《懷星堂集》卷2,《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199冊,第388頁。一詩:

      庚午六月丁未立秋,其夕頓涼,不俟一葉,感淮南之論,稍為賦之。

      逖陰陽之愆伏,適儆予于茲歲。伊蓐后之堅方,獨秉貞而不戾。受帝命以握矩,布金行于區(qū)內。日耿耿以謝炎,風蕭蕭而助氣。侍隸逸而郄扇,閨媛戒于紉綴。聊閉關以偃息,觀燒炬之可憇。憙青蠅之暫遠,悅玄蟬之余嘒。雖序令其靡爽,乃興悲而起嘳。信秋斂兮致刑,將違仁兮肅義。劉百生以一膢,易榮華而雕瘁。匪皇穹兮好殘,繄舒慘其相倚。始為露以作霜,睇堅冰之必至。感茲秋之既知,豈曰童心之傷逝。

      此賦為情而造文,以感傷為基調,此時詩人已到知天命之年,人生之秋漸已逼仄,而志向抱負的實現(xiàn)尚遙遙無期,在初秋感淮南一葉,念及理想與現(xiàn)實之巨大落差,不禁陡然儆醒,悲慨滿懷。但作者似乎又沒有完全放棄,他時刻告誡自己“履霜,堅冰必至”,要“治琢當及時”,不能以此潦倒終生。這類感傷基調,又如《罪賦》云:“齊草木以覆載兮,惟霜霰之余慘”,“眾繽綸以干進兮,競周容以務入”;《咎往賦》云:“謂芳蘭之已抽兮,橫四海之荒涂”,“守窮廬之故修兮,繄自淬以自嘳”等等,這種借鑒,從詩句到結構,從詩意到美學風格,均帶有較強的模仿性,體現(xiàn)出祝氏對騷賦體貌的體認和秉持,也反映出他的騷賦尚未突越屈、宋藩籬而達到自如的狀態(tài)。

      至于“刻意老莊”而呈現(xiàn)出“恢宏奇肆”的美學風格,則主要是受其古文師法的影響與滲透,對于這種現(xiàn)象,祝氏同時諸賢多有指證,如:

      于時君(祝允明)年甫二十有四,同時有都君元敬者與君并以古文名吳中,其年相若,聲名亦略相下上,而祝君尤古邃奇奧為時所重。*文征明:《甫田集》卷2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集部212冊,第168頁。

      (祝允明)于古載籍,靡所不該浹。自其為博士弟子,則己力攻古文辭。深沉棘奧,吳中文體為之一變。*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本,史部,第115冊,第755頁。

      兩文均談到祝氏早年曾力攻古文辭,文風“古邃奇奧”的特點。然祝氏古文取法所自,據(jù)其自稱,“老莊為大道之本,所存與外身齊物,長庚以秕穅萬有,香山以夷曠,贊皇不應舉,千載真杰一人,斯皆志之師也?!痹诖?祝氏將莊文列為其古文師法對象之一。祝氏的部分騷賦創(chuàng)作,跌宕起伏,開合有致,類似古文創(chuàng)作,加之祝氏常以“滌心”、“玄覽”的方式觀物取象,其詩賦也自然有肖貌莊文之一格,具有“恢宏奇肆”的美學取向。其中“恢宏”指境界闊大、氣勢雄偉,“奇肆”則指語言奇譎瑰麗、汪洋恣肆,如其《大游賦》,全詩為萬五千字鴻篇巨制,其中敘寫宇宙之浩淼,究天人之際,欲垂語千載,其敘物賦事,縱橫鋪排,肆意揮灑,無不如意。又如《一江賦》*祝允明:《懷星堂集》卷2,第395頁。:

      伊斯江之為物也,渾澒泱漭,渱潰滉瀁,瀷漻以瀇,淢瀺灂以汋淙,湢漰渤,溟漫而澎滂,浩浩湯湯,汪汪洋洋,潫兮青蒼,涾兮迷茫,廓兮而,吐日吞月,漸玄漬黃。蓋自堪輿之開辟,化機之翕張,儵帝滌源,鑿混沌以利渉,昊天設險,畀圣明而為防。是以蕩五嶺,漂三湘,帶吳楚,襟荊揚,拍蓮掌,滋扶桑,會地脈兮連天潢,浹兩儀兮洽八荒。兼三才而共濟,束一統(tǒng)之華邦,信矣,天塹雄哉谷王,所謂祖百川而父五湖,弟四海而兄三江者歟……

      此賦先敘述長江之雄渾闊大,連用近三十余與水相關字眼,詰屈聱牙,古奧雄肆,好奇逞才;緊接著作者想象鴻蒙初辟,大化運行之情狀,描寫長江天塹的奇?zhèn)延^,語言長短句參差錯雜,氣勢橫生,仿佛江河懸之于目前,汩汩滔滔,浩浩蕩蕩,有一瀉千里而又綿延不絕之勢,其文氣沛然,文風汪洋恣肆,恢詭奇麗。

      二、悲慨古直建安骨 藻贍寄深六朝風

      《祝子罪知錄》卷九稱,“五言獨為漢魏最高,爰及六代,亦可擇優(yōu)而從”,“樂府只應法漢”,審視祝氏五言、樂府創(chuàng)作,可大致將祝氏五言、樂府詩法范圍限定在漢魏、六朝之間,在詩歌審美追求上表現(xiàn)為悲慨古直、宛縟密藻、語淡情深三種基調,其中又彼此交融生發(fā)出新的風格,大致可涵蓋祝氏五言、樂府體裁的美學取向。其中的“悲慨古直”,多類于“建安風骨”,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如《秋懷》*祝允明:《懷星堂集》卷3,第409頁。:

      時運無長榮,清商多悲音。悲音一何苦,壯士有遠心。蕭蕭風篁亂,琴瑟蛜蝛吟。寄言眷萬古,托之千霜林。潯陽有余波,涯岸倘能尋。

      詩風悲慨而激昂,情緒悲涼而志向高揚,隸事使典融化無跡,意境高遠,不可句摘,當是屬于祝氏五言中“合作”。整體看來,這類“悲慨古直”以骨力見長的佳作并不多見,更多的是取法“漢魏古詩《絡緯吟》《庭中有奇樹》數(shù)十篇而已”*陳麥青:《祝允明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45頁。之類的詩歌,如《與謝子別》*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上,上海:大道書局,1935年,第37頁。:

      握手別君子,戚戚抱遐心;遠別豈不悲?車馬已骎骎。長風吹翔鳥,飄搖辭故林;行行不自己,日夕各萬里。贈我富瓊玖,留子獨山水;傷往亦何有,立節(jié)方茲始。

      此詩雖骨力稍遜,但取徑“古詩十九首”,設境“蘇李送別”而又能無所依傍,全以己意出之,情景交融中見彼此友誼之深厚,溫婉悲涼,言短意長,意境空闊,興寄深遠。他的《別唐寅》《送征明計偕御試》《答黃魯曾》等詩,情感從胸臆中流出,應情設境而又情文化融,均具同一傾向。

      至于“宛縟密藻”的美學風格,大致是以六朝為根柢,詩法繁縟一路的作品,顧璘《國寶新編》稱:“允明學務師古,吐詞命意,迥絕俗界。效齊梁月露之體,高者凌徐庾,下者亦不失皮陸。”*顧璘:《國寶新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影印本,史部,第89冊,第537頁。指涉的正是這一風格,如《述行言情詩五十首》*祝允明:《懷星堂集》卷3,第403頁。之十:

      高閎眾祥集,泰日百美具。豐屋陵飛霄,崇樓臨大路。高齋敞華器,芳皋羅嘉樹。良疇經邇郭,麗舫泛妍溆。紳杖旦日臨,星曜時夕聚。群公鬯威儀,百彥盡能賦。圖書恣讎核,琴瑟鏗在御。崇議每征今,幽求競稽古。卮言藹蘭馥,雄辯激水怒。觴詠富章什,弦吹暢情素。西園繼清夜,何愁白日暮。

      王夫之評此詩,“結語一句總一篇,又止半句,其宛褥密藻,則自顏延年出,其命意養(yǎng)局,又非延年所逮,直從十九首來。弘、正間希哲、子畏、九逵,領袖大雅,起唐、宋之衰,一掃韓、蘇淫坡之響,千秋絕學,一縷系之。北地、信陽尚欲赤頰而爭,誠何為邪”。*王夫之:《明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第130頁。王夫之推崇唐代之前詩歌而力排宋詩,將吳中詩壇視為明代詩歌發(fā)展的正脈,過高地評價了祝允明、唐寅、蔡羽等人詩歌價值,自有其偏頗之處,但他也指出此詩詞藻、風格均出自顏延年,在布局、立意上卻能借古人之形骸,書寫我之真精神,在學古層面上遠比李夢陽、何景明等復古派尺寸古法,模擬蹈襲顯得通脫高明。

      當其“宛縟密藻”的審美風格稍加整飭,洗凈鉛華,染以清新,便生成“清雋明麗”之一格。如《泛舟登郡西諸山作》*祝允明:《懷星堂集》卷4,第418頁。:

      西巖蔚春氣,丹翠絢長靄。結駟出閶門,日華浮羽蓋。曉市湊萬響,方言九州會。青翰迅妍洲,遙遙背城邁。中流簫鼓鳴,連甍夾堤起。鶯吟方樹底,鷗舞澄沙際。柳阪少依依,花溆始綷。逶迤度重嶺,宛轉入蒙薈。欣遭勝域奏,慮遣俗累解。薄暮風詠歸,華月漾玄瀨。鳴笳震水關,登陸且回憇。遨翔吁可樂,來往日月代。

      祝氏曾在《悲文章》中稱“余霞成綺,春塘草生,山川出云,采采榮木,煌煌乎吾目兮”,可見其曾將謝靈運、謝朓列為詩法對象,此詩模范“大謝”的作品,其遣詞清新,繪景細膩,詩風明麗秀雅,風神清雋,結句由景悟理,曲終奏雅,其煉字構思與謝靈運之詩如出一轍。

      至于“語淡情深”的美學風格,多表現(xiàn)在祝氏和陶詩及部分五古中。其五言古詩兼師淵明,曾兩年之間三次書寫《和陶淵明詩二十首》予以贈人,并題款云:“頗能道愚中意所存”,*陳麥青:《祝允明年譜》,第145頁??芍@組詩當是其得意之作,亦可想見他對陶詩之追慕,故能化清麗為質樸自然,語淡而情深。如《述行言情詩》*祝允明:《懷星堂集》卷3,第406頁。之四十:

      清晨風候淑,引策出郊郭。青黃交遠疇,循滸桑沃若。白云被華岑,飛澗濯幽壑。泛眺思累新,冥會神逾廓。命儔賞已豪,孤尋寂倍樂。

      此詩規(guī)模陶詩,雖未深入堂奧而時露雕琢痕跡,但語言質樸清新,風格沖澹自然,意蘊綿長悠遠,作者對鄉(xiāng)居生活之體驗和對隱逸生活之追求,都融入這一片生機勃發(fā)的自然之中。又如《偶述情事》*祝允明:《懷星堂集》卷4,第419頁。一詩:

      投弁歸柴荊,時晦企遵養(yǎng)。頗諧筑構庸,亦遂灌植賞。素履暮已定,空法獨結想。自甘婁生戒,無論(缺三字)。衷和亦氣謐,焉足問直枉。違俗奈束擾,鉤校既非尚。物理不爽銖,答應難絕響。一旦(缺七字),鞅。

      詩歌雖未標注寫作時間,但據(jù)“投弁歸柴荊”、“頗諧筑構庸”二語考察,祝氏62歲辭官歸里,67歲構筑懷星堂,此詩當成于祝氏晚年。作者盡情地享受隱逸生活的樂趣,在淳樸生活中不問世事,安時順命,全天之性,收斂自己性情,思考生活真諦,詩境情理交融,不落筌蹄,直追陶詩古淡境界。

      三、遍師唐賢契心人 宛然唐風肺葉新

      《罪知錄》稱“惟其(唐)五七律絕,厥惟跨昔越來,盡善盡美”,《懷星堂集》又稱,“君問情懷看此紙,新詩字字學唐家”,“唐賢文滿案,半是亂離詞”。因此,認為祝氏近體詩法唐代諸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于其習效范圍,祝氏九歲曾習楊士弘的《唐音》,在《三望一首贈杜子》中又將《唐音》提到與蕭統(tǒng)《文選》、姚鉉《文粹》相等的地位。其屢次提及《唐音》,則可肯定其詩是對初盛中晚唐兼而師之的,并非如七子派那樣專主盛唐。這在其詩題中亦可見一斑,如《繼盧仝體作星孛詩》一詩,題目即注明效仿盧仝體;《追和皮陸夏景沖澹偶然作》,則將晚唐皮日休、陸龜蒙納入詩法譜系,在風格上亦肖似原作;《己卯春日偶作韓致光體》一詩,己卯年祝氏已60歲,仍將韓偓作為師法對象。由此可知,祝氏以性情是否相投緣契合作為詩法唐賢的基點。

      關于祝氏近體的審美取向,其在《熊先生小傳》中評價道,“如春熙水流,陶镕性情,寓發(fā)詩雅,宛然唐風”,其實,亦不妨借取“宛然唐風”四字概括祝氏近體、歌行體的審美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祝氏雖然詩法范圍廣泛,但臨文時必體現(xiàn)“神構匪襲,肺葉必新”的追求,這表現(xiàn)為:

      首先,“宛然唐風”體現(xiàn)為“深婉”一格,“深”則以情為主宰,不作偽,具有深摯的藝術魅力,“婉”則在表達上委婉含蓄,味之不盡,如《江行二首》*祝允明:《懷星堂集》卷6,第441頁。之一:

      渡口人爭發(fā),出江舟已微。鐘聲離岸小,帆影逐星稀。朔雁連云度,寒潮伴月歸。蒼然山一帶,隱隱伏長圍。

      詩人用鐘聲、帆影、寒星、朔雁,明月等意象,勾勒了一幅清瑟的晨興歸舟圖卷,意境幽微清約,作者雖未直抒胸臆,讀者自能從景語中品味到詩人淡淡的感傷和羈旅行役的凄清與孤獨。又如《悲秋》之三*祝允明:《懷星堂集》卷6,第440頁。:

      野老今年齊騎省,不從今日見毛斑。行過日月知多暇,坐愛星河不可攀。俯仰隨時看物易,尋常談事到身難。登登兩屐江南閣,蒿目西風望子山。

      詩人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既無立功,亦無立言,少時的激昂慷慨如今只能化作登高眺遠的沉默無語,頗有“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的無奈,其中“俯仰隨時看物易,尋常談事到身難”一聯(lián)雖也談人生感悟,但舉重若輕,言若輕易而情感沉郁,故不落宋人以詩說理之窠臼。整體看來,此詩格調深婉,情致疏宕,意境悲涼。又如《武帝傳》*祝允明:《懷星堂集》卷7,第462頁。一詩:

      柞宮馮幾畫成王,淚落銅仙月似霜。王母不來方朔死,茂陵松柏自斜陽。

      祝氏認為,用典當古與今會,不得以而用之。此詩詠史,連用三個典故,而殊不覺其累贅,前半部分語意平常,而結句陡然產生詩意的斷裂,警策自然呈現(xiàn),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此詩雖不言情,但字字皆情。

      其次,“宛然唐風”亦表現(xiàn)在歌行體中。祝氏認為“歌行長調,宜衡覽前后,益用精遴”。*祝允明:《祝子罪知錄》卷9,第735頁。他在《答孫山人一元寄吟卷歌》中稱:“李白上天鮑照沒,此聲何處君留得”,可見其歌行體大抵是以李白、鮑照為師,其詩風縱肆豪蕩,逸興橫飛、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義之氣息。如《北崖行》*祝允明:《懷星堂集》卷5,第434頁。一詩:

      君不見吳江汝君子,性如山善如水。胸蟠萬卷帝未知,坦腹高眠故園里。明珠無淵不可含,白玉須蘊巉間。翦瓊截璧為小山,植朵芙蓉浸潺湲?;颈桓挹?鳥鳴相關關。汝君子居盤桓,澄懷共高閑。攬蒼蒼兮瞻巖巖。況然臥游穹巖邃谷,一日數(shù)十獨往還。蓬萊近東隔弱波,衡廬南見空嵯峨。人間大山西北多,太行恒華不得并列將如何?我山不在大,俗駕不得過。題名曰北崖,高揖祝公為我歌。我歌北崖兮,氣勢上與浮云齊,光景凌亂干虹蜺。撐星掛月拂紫微,崆峒倚天劍,昆侖升仙梯。女媧遺子,今日補天闕?;蜃鞴P柱,寫帝黼黻揚鴻輝,斧鉞奸宄亂賊。定君臣是非,禮樂制作,風雅發(fā)揮。汝君子,北崖為子悅性情,成功名。請歌北崖行,金石千年標頌聲。

      此詩氣勢磅礴,全靠感情的流動為脈絡,跌宕起伏,痛快淋漓,有江河一瀉千里之勢,其意象光怪陸離,紛至沓來,奇思怪想,涌上筆端;句式參差錯落,韻從意生,肖似太白《蜀道難》。當然,不足也是很明顯的,如此詩氣勢有余而凝練不足,缺乏剪裁之功。祝氏的《濟陽登太白酒樓郄寄施湖州聘之》《呂梁行》《歌風臺》等詩大致可劃歸此類范疇。

      四、意淺語俗或傷率 信手揮灑寫天真

      祝允明在近體詩尤其是五言、七言絕句中,又明顯體現(xiàn)出“意淺語俗”的美學風格,其中“意淺”表現(xiàn)為詩歌平白如話,不事雕琢,“語俗”則以即興創(chuàng)作的方式,引大量吳中方言、口語入詩。對于“意淺語俗”的風格取向,研究者已多有論述。*王世貞《藝苑卮言》,翁方綱《石洲詩話》對此均有論述,見下文。至于時人,邸曉平認為祝允明“有些詩歌意淺語俗,幾乎可稱是隨手所為之作”,見邸曉平:《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第75頁。因之,筆者將論述的重點放在成因的分析上。

      首先,這種審美傾向多受吳中固有詩法固有傳統(tǒng)的影響。吳中向來有詩法晚唐的傳統(tǒng),如祝允明同時交游諸賢:

      (沈周)其體裁初規(guī)白傅,忽變眉山,或兼放翁,而先生所得,要自有不凡近者。*王鏊:《震澤集》卷29,《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195冊,第440頁。(《石田先生墓志銘》)

      (徐禎卿)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齊名,號“吳中四才子”。其為詩,喜白居易、劉禹錫。*《明史》卷286《文苑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標點本,第7351頁。(《明史·文苑傳》)

      (文征明)詩得中晩唐格外趣,獨于文取達而巳。*王世貞:《弇州四部續(xù)稿》卷148,《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223冊,第154頁。(《弇州四部稿續(xù)稿》)

      (唐寅)詩少喜秾麗,學初唐,長好劉、白,多凄怨之詞。晚益自放,不計工拙,興寄爛熳,時復斐然。*祝允明:《懷星堂集》卷17,第605頁。(《唐子畏墓志并銘》)

      此數(shù)人雖詩風各異,但在詩法范圍上均曾取徑晚唐,又多習效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淺白率意之一路。祝氏與上述諸賢或為良師,或為摯友,在頻繁的交游唱和、詩藝切磋的過程中,勢必會受其詩風影響,姑舉兩詩以資相較: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興來只寫江山賣,免受人間作業(yè)錢。*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第89頁。(唐寅《題畫小景》)

      不裳不袂不梳頭,百遍回廊獨步游,步到中庭仰天臥,便如魚子轉瀛洲。*祝允明:《懷星堂集》卷6,第447頁。(祝允明《口號三首》其二)

      前詩唐寅以反諷的語調表達了自信自重,后詩則展現(xiàn)了祝氏掛冠后的自適與愜意,但句式相近,風格淺白平易則是兩詩的共同之處,據(jù)此亦可見二人性情的任性自放、頹唐率意,及以手寫心、揮灑自如的創(chuàng)作境界。

      其次,這種審美傾向多受吳地方言民歌的影響。生活在吳中,自然會受吳儂軟語、吳地清新明麗民歌的熏陶。因此,當他率性為詩時,這些日用的詞匯便自然脫口而出,體現(xiàn)為明顯的口語化、地方化特色,如“詩神急歸也,休負一春過”*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上,第26頁。(《懶作詩》),“我依貪花已特甚,你依貪花又過之”*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下,第11頁。(《嘲雨》),“歸來夢想富貴,囷蠢嗟哉書生”*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上,第25頁。(《書生戲歌》),“侯君西泛九江槎,祝老相煩事一些”*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上,第29頁。(《附意琵琶亭送侯君》),以上數(shù)詩從語言上看,作者運用了“急歸也”、“己特甚”、“儂”、“事一些”等方言詞匯,從作詩態(tài)度來看,多屬于隨心所欲的,如常用“嘲”、“戲”、“懶”字眼為詩題,體現(xiàn)作者“以詩為戲”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相對于同時代的其他詩人,祝氏在此顯示出了通脫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生新拓展的審美意識。

      再次,這類美學風格源于祝氏放誕詼諧的性格。王世貞稱“希哲寄聲酒,詼諧放情素”,*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14,《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218冊,第178頁。袁袠亦言“詼諧識歲星,辯議駭談天”,*袁袠:《胥臺先生集》卷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集部,第86冊,第464頁。幽默和詼諧在祝氏詩文集中隨處可見,如《癸丑臘月二十一日立春口號十五首》*祝允明:《祝枝山詩》卷上,第9頁。其一:

      今年文氣似荒涼,想是韓家五子殃。只愿文隨春氣長,更窮些子也無妨。

      詩人反思自己今年之所以文思窘迫,竟然推出可能是“韓家五子殃”,又在立春時節(jié)突發(fā)奇想,但愿自己文氣如陽春氣息一樣盎然勃發(fā),那么,即使自己再窮困潦倒些也心甘情愿。這種荒唐的想法,不禁令人但覺可笑。

      最后,“意淺語俗”的美學取向又與“興到所至”的創(chuàng)作方式相關。祝氏在評價唐寅文章時稱其“不肯為鍛煉功”,此語亦是祝氏的自況。從題目看,他多用“戲題”、“口占”、“口號”等,其中“口號”是古體詩的題名,表示詩作是不經起草而隨口成文的,此類詩頗多,如《戲作口號》《庚辰二月廿七日曉官窯舟中口號》《口號三首》等,靈感到來時振筆疾書,去時亦無心剪裁,故其詩易流于直白平易。

      正因“言淺意俗”詩歌美學風格,祝詩招致后人的譏評,如王世貞稱“祝希哲詩如盲賈人張肆,頗有珍玩,位置總雜不堪”,*王世貞:《藝苑卮言》卷5,周維德輯校:《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第1988頁。翁方綱稱“至如祝枝山、唐伯虎之放肆……?!?翁方綱:《石洲詩話》卷4,《叢書集成》第259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9、70頁。王世貞、翁方綱站在傳統(tǒng)詩學的立場,指責祝詩“位置總雜不堪”、“放肆”,也主要是針對率意頹唐這一層面。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意淺語俗,更顯出了祝氏性情之坦誠,個性之鮮明,亦表現(xiàn)出祝氏在堅守傳統(tǒng)詩學審美觀念的同時,著力拓展詩風的勇氣和魄力。

      祝允明詩歌美學風格已如上所述,在此,有兩個問題需略加說明:

      首先,祝氏詩歌多元化的美學風格與其“主情尚真”的創(chuàng)作觀、平覽通達的詩法觀,尤其與“執(zhí)中持正”的品評標準有著密切的關系, “執(zhí)中持正”正是儒家“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在祝氏詩論中的顯影,體現(xiàn)出淵雅典麗的風格追求。但由于祝氏一方面以情感觸動為創(chuàng)作契機,注重真性情的表達,一方面又注重學古,力求在范古與出新之間折中平衡,在不期然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美學傾向,在此,我們不妨視多元審美追求為“執(zhí)中持正”論詩標準理論的錯位與溢出。

      其次,祝氏多元化的審美追求與“本色風格”的關系?!氨旧L格”,即是創(chuàng)作主體才性、氣質的本相呈現(xiàn),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作家氣質、稟賦對文學風格具有較強的內在規(guī)定性?!段男牡颀垺んw性》中的“體”指的是作者風格,“性”就是指個性,“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劉勰在此同樣是在探討作家氣質、稟賦對作品風格的制約作用。祝氏資質穎俊,才情輕艷,故其風格在剛柔之間偏于柔,在繁約之間偏于繁,在妍質之間偏于妍。因此,“含茹六朝”當視為祝氏的“本色風格”。與“本色風格”相比,創(chuàng)作主體的詩學審美追求則受才性、學識、詩法統(tǒng)緒、時代思潮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理性選擇和自我規(guī)范。對于祝允明而言,他在開放的詩學視野的觀照下,基于自信自遂的藝術個性,堅持“取法乎上”的原則,貫徹詩歌尊體意識,形成了多元化的美學風格。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本色風格”與“審美追求”彼此間的互滲性,一方面創(chuàng)作主體的審美追求在外延上往往能夠涵蓋其“本色呈現(xiàn)”;另一方面,創(chuàng)作主體的“本色風格”也會在其理性的審美追求中留下鮮明的印跡,如祝氏“悲慨古直”的風格不免骨力稍遜,“語淡情深”的風格時露雕琢痕跡。

      〔責任編輯:渠紅巖〕

      ·文藝理論研究·

      On Aesthetic Style of ZHU Yun-ming’s Poetry

      HUANG Yan-wei

      (ChinaNationalAcademyofArts,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poetry group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varied aesthetic style and strong concept of respect and subjectivity are showed in Zhu Yun-ming’s poetry. He upholds the principle of “every poem has its place” and adhere to the choice of the “first meaning” works as a method of object in Han dynasty to Sui and Tang dynasty to present a pluralistic aesthetic pursuit. This style orient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riterion in poetry criticism, the talent and temperament of the poet.

      Key words:Zhu Yun-ming; poems have their own creation; aesthetics of poetry; causes

      作者簡介:黃彥偉,男,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所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9-10

      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5)02-0137-07

      猜你喜歡
      祝允明成因
      明 李應禎 行書致祝允明請來札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明 祝允明 行草書春雷札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不同的是路途 相同的是終點
      書法教育(2022年6期)2022-04-29 00:44:03
      說說兩種『白氣』的成因
      祝允明的“玩”
      藝術啟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5:10
      色散的成因和應用
      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4
      祝允明詩書戲權貴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3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寶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祝允明詩書戲權貴
      台东市| 绥滨县| 武城县| 正宁县| 应城市| 驻马店市| 台东市| 兴和县| 绥江县| 沂南县| 临夏市| 特克斯县| 铜梁县| 视频| 新平| 仪陇县| 通化市| 凉城县| 弥勒县| 双桥区| 扎囊县| 汉寿县| 志丹县| 铜鼓县| 霸州市| 盐源县| 墨脱县| 郎溪县| 河池市| 大洼县| 丁青县| 上饶市| 囊谦县| 平顶山市| 富平县| 兴化市| 泸定县| 湘西| 丰城市| 枝江市|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