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圖|
促進中日友好 貢獻民間智慧
文|本刊記者李 媛 周 琳圖|董 寧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以下簡稱外交學會)副會長呂鳳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經濟貿易關系發(fā)展很重要,但是不能代替雙方改善政治關系。就中日關系來說,解決雙方的互信,是使雙方關系回暖的主要因素。
2015年10月23日,中日嘉賓向媒體展示共同書寫的書法作品
“歷史上,中日兩國老一輩政治家通過‘以民促官’推動兩國邦交正常化的歷史智慧,對于我們今天仍然具有啟示意義。中日雙方應共同努力,以媒體交流、智庫交流、文化交流為著力點,深入推進中日民間交流,維護和增強中日友好的社會基礎?!敝行扛辈块L、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在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式上說。
2015年10月24日,由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舉辦的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困難與舉措:如何發(fā)展長期健康穩(wěn)定的中日關系—東亞的未來與中日兩國應發(fā)揮的作用”。
論壇期間,500余位來自中日兩國政界、經濟界、學術界、傳媒界的嘉賓和省市代表,在雙邊政治與外交、經濟貿易、媒體與文化、安全,以及特別5個分論壇中,對涉及中日政治、外交、經貿、安全、文化、環(huán)保、旅游、地方合作等領域的重要議題展開討論,圍繞中日關系現(xiàn)狀,探討推動兩國關系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舉措,繼續(xù)為促進中日友好,奉獻民間智慧。
在“政治與外交”分論壇上,中日與會嘉賓圍繞“政治互信的前提與面臨的挑戰(zhàn)—中日兩國及東亞地區(qū)的和平與未來”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中國原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認為,互信是在合作當中建立起來的,中日雙方之間合作的領域很大,要想辦法發(fā)展共同利益。日本有日本的長處,中國有中國的長處,第三方有第三方的長處,把三方結合起來,可以把競爭付出的代價減少,也可以使中日關系的共同利益增大。
吳建民在講話中同時指出,中日兩國的關系很復雜,有很多敏感點。經過兩國關系過去一段時間的曲折,大家都知道敏感點在什么地方,雙方也做出了努力,把這些分歧予以控制。要保持兩國關系持續(xù)恢復發(fā)展的勢頭,雙方都要注意這一點。
日本原金融擔當大臣、眾議院議員山本有二從世界貿易競爭的角度談到了中日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貿易是以運輸作為基礎的,考慮到物流成本問題,世界貿易將根據地緣因素呈現(xiàn)北美、歐洲和亞洲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即歐美與亞洲形成對立的關系。他認為經濟和貿易的規(guī)則是由市場間的競爭決定的,尤其是知識產權、會計標準、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等,這些我們稱之為“經濟戰(zhàn)爭”也不為過?!霸趤喼?,中國的市場應該發(fā)揮中堅作用,而日本能夠促進這樣的一個市場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鄙奖居卸硎?。
山本有二認為,在這種情況之下,政治應該追隨市場的步伐。中日在政治方面有領土、空域、歷史等不少值得擔憂的問題,但是,展望未來,隨著高速公路網鐵路網的互聯(lián)互通,航班數(shù)量的增長,雙方的交流會越來越多,政治方面存在的障礙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針對山本有二的觀點,前駐日大使陳健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贊同開幕式中前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明石康所講的話,即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的分歧在可見的將來沒有解決的辦法。他認為,中日兩國可以把這兩個問題敏感度下降,把問題管控起來,同時發(fā)展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合作蛋糕做大了,分歧占有的位置就會下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同意山本的觀點。但是必須明確,一切問題的基礎是政治上的互信,而現(xiàn)在互信正在喪失。日本需要扭轉對中國的看法,把中國當做自己的友好鄰邦和合作的伙伴,這樣才能管控分歧,開展合作。
外交學會副會長呂鳳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經濟貿易關系發(fā)展很重要,但是不能代替雙方改善政治關系。就中日關系來說,解決雙方的互信,是使雙方關系回暖的主要因素。
吳建民在講話中同時指出,中日兩國的關系很復雜,有很多敏感點。經過兩國關系過去一段時間的曲折,大家都知道敏感點在什么地方,雙方也做出了努力,把這些分歧予以控制。
與會的各界嘉賓
在安全分論壇,參會嘉賓圍繞“安全政策與控制機制—安全政策的相互理解與雙邊政策”展開了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
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將指出,在過去兩年中,中國為維護國家安全采取了五項重要措施以及發(fā)布了一些重要文件。她認為中國國家安全觀的變化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國家安全概念的領域不斷擴大;二是對安全手段的運用更加綜合;三是要依托國際安全獲取中國的國家安全?!爸袊@得安全的最重要途徑是促進而不是減損地區(qū)安全和全球安全,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認識,中國將越來越多地參與維護國際安全,中國的軍隊也會越來越多地承擔維護國際安全的責任。”姚云竹說。
討論中,中日雙方嘉賓就新安保法案對日美同盟、中國的安全環(huán)境的影響積極發(fā)言。東北亞開發(fā)研究院常務理事、副院長楊毅表示,中國軍隊的強大是符合國家實力和中國經濟發(fā)展需求,并且由于采取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不會對他國造成威脅。此外,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就南海問題表示,中國的行動都是反應式的,這一舉動維護了南海的穩(wěn)定。
佳能全球戰(zhàn)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神保謙說,兩國應加強信賴關系,提高危機管控的能力,將危機控制在程度較低的范圍內。國防大學教授朱成武在發(fā)言中表示,中日雙方存在著許多誤判,造成中日兩國還沒有在安全領域展開務實的實質性合作。
隨后,中日雙方就如何消除誤判、開展合作進行了討論。中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提出,中日雙方在四點共識形成以來,在多邊領域恢復了對話,取得了進展。但是雙方還需要盡快啟動危機管理體制的對話,推動雙方副部級的防務磋商,這樣才能夠推動兩國合作的發(fā)展。姚云竹也認為,雙方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還有很大的合作潛力,最重要的是防務部門高層之間的交流。日方代表在聽取這些想法的時候頻頻點頭,表示同意。京都產業(yè)大學教授東鄉(xiāng)和彥明確表示,日本絕不會成為軍事大國,而且相信雙方能夠找到解決釣魚島問題的辦法。
政治外交分論壇上幾位嘉賓在交流中
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新常態(tài)下的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創(chuàng)新驅動、新型城鎮(zhèn)化和簡政放權等都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促使中國經濟繼續(xù)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在“北京-東京論壇”經濟分論壇會上,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表示,中國和日本目前都在為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增長進行結構改革,日本在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改革等方面有許多經驗可供中國借鑒。
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新常態(tài)下的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創(chuàng)新驅動、新型城鎮(zhèn)化和簡政放權等都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促使中國經濟繼續(xù)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來自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槍田松瑩在發(fā)言中說,“作為一個綜合商社的從業(yè)人員,從最深入中國市場的生意經歷來看,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彼岬剑袊畬τ谥袊洕虚L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了許多鮮明的政策,包括發(fā)展經濟新常態(tài),推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還有組建亞投行等等。同時還在推進最為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國有企業(yè)改革。
對于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日本前財務官山崎達雄表示,亞投行對于整個地區(qū)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是一個有責任的、將發(fā)揮巨大作用的機構。日本雖然還不是成員國,但是日方愿意和創(chuàng)始成員國一起,為亞投行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而努力。
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建平也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平臺,中方也很歡迎日本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他說,包括JBIC(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JICA(日本國際協(xié)力銀行)在內的多家日本機構都已經意識到“一帶一路”未來對他們來講是很重要的平臺,并表達了希望能參與到這一進程中的意愿。
“本屆論壇是在中日民眾的信任度下降、貿易下滑的環(huán)境下召開的,但大家還是對中日經貿合作充滿希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說。他表示,雙方應該本著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多溝通、少指責,多對話、少對抗。
在中日媒體與文化分論壇上,雙方嘉賓圍繞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有效發(fā)揮媒體與民間文化交流的作用,促進中日關系健康發(fā)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嘉賓認為,由于政治體制的不同,兩國民眾在媒體認知上確實存在差異,尤其是在國際事件的報道上。由于文化認知的差異,對同一事件往往有著不同的認知和解讀,需在發(fā)揮媒體對輿論的積極影響同時,不斷加強民間文化交流。
在媒體報道的客觀性和謹慎性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原主任趙啟正指出新聞報道和輿論評論應該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符合客觀事實,符合廣大民眾利益,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從媒體新聞寫作的角度強調,新聞報道必須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和思考,做客觀真實的描述。對于新聞記者,歷史的積淀是一門必修功課;兩國政府和媒體應該以開放的心態(tài),海納百川的態(tài)度思考歷史和現(xiàn)在。
朝日新聞社論說主干大野博人指出各國媒體信賴度調查顯示,民眾信賴度最低的是議會和軍隊,接下來才是媒體,各國都趨近相同。應該意識到媒體不是為了國家利益存在的,而是為讀者而存在的。希望針對中日關系能夠進行更多的積極的報道和解讀。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瑩從學者角度指出,中日兩國關系的走向更多是基于兩國的政治互信,不能把太多的責任推給媒體。在探討媒體如何進行客觀報道時,她提出,首先要填補雙方認知的巨大鴻溝,尤其是信息的鴻溝;加強雙方的情感交流,提倡不只是站在媒體的立場,而是站在人的立場來深入探討,體現(xiàn)共情性和體諒之心。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日文化是比較接近的,但也有很大差別。為了正確地理解對方表達的真意,不能忽視中日文化的差異,同時還要尊重對方的傳統(tǒng),以及為對方保留足夠的尊嚴。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重視媒體在中日關系上承擔的重要責任。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需要克服文化的障礙,建立密切的聯(lián)絡關系,增加相互溝通的渠道,成為中日交流中可靠的橋梁。
對于特別分論壇的討論成果,日方代表福本容子說:“我們對環(huán)境和旅游觀光進行討論,形成很多面向未來的共識,如在促進兩國人民在觀光旅游方面交往,以此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理解,為雙方關系的改善作出貢獻?!?/p>
中方代表張云方認為在討論中與會嘉賓關于環(huán)保旅游方面展開的討論,既有共識,也有差異點,并對環(huán)保和旅游合作提出思考,如合作中可以進行制度和立法方面經驗的交流、在技術上進行深度的合作。
本屆論壇為期兩天,在10月25日的閉幕式上,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王剛毅表示,與會代表在大會和分論壇期間直視問題、溝通觀點、擴大共識、著眼中日關系的大局,為中日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提供新能量,為中日兩國經貿合作挖掘新動力,為增進中日兩國政治互信、構建不斷進步的戰(zhàn)略互惠關系尋找新辦法。相信代表們在論壇上所提出的好建議一定會對中日關系進一步改善產生積極的影響。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國際文化會館理事長明石康也認為:“我們坦誠交換想法,沒有情緒化看待對方。雙方更關注的是實質上的共識、為消除分歧付出的努力。論壇正是朝著我們共同的目標展開討論,并取得了豐碩成果?!?/p>
正如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在開幕致辭中所希望的那樣,本屆論壇為目前已經出現(xiàn)曙光的“回穩(wěn)轉暖”的中日關系,為更加深入地構建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增加了新能量,營造了好環(huán)境,找到了新辦法,形成了新動力。這是論壇在舉辦10年之后的轉型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也是論壇繼續(xù)辦下去并且要辦得更好、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全部意義。
2015年10月24日,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在京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