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和人民生活的變化,包二奶、重婚、家庭暴力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對婚姻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這些行為侵害了婚姻無過錯一方的合法權益,正義的天平即法律向受害者伸出保護之手,即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它是具有合法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因一方實施了法定的行為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一方合法權益遭到損害,無過錯一方在物質(zhì)方面和精神方面有權獲得賠償?shù)拿袷路芍贫?。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彌補了我國婚姻法立法上的不足,1980年《婚姻法》對此沒有規(guī)定,生活中出現(xiàn)包二奶、實施家庭暴力行為時,雖然道德和社會輿論方面會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是沒有強制力,2001年《婚姻法》則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這為懲罰一些違反婚姻法上的行為提供法律依據(jù),也為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時提供了法律依據(jù),避免專斷,維護法律的權威。
2001年的《婚姻法》第46條只規(guī)定了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行為,無過錯一方可以要求離婚損害賠償。
1.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適用情形范圍太小
婚姻法中只列舉了4種行為,生活中新情況層不斷出現(xiàn),這會使得不是那4種的違法行為但嚴重侵犯一方權益的行為得不到法律約束,比如賣淫、吸毒、長期的通奸等。
2.無過錯一方舉證困難
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規(guī)則,無過錯一方需要收集證據(jù)來證明過錯方實施了重婚、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由于現(xiàn)在居住的封閉性,人們交往的少,我國法律對證人保護的力度不夠,證人一般不給作證,有時無過錯方自己或者雇傭私家偵探采取跟蹤、偷拍的方式所獲得的證據(jù)卻被法官以非法證據(jù)給排除掉,對無過錯方來說證據(jù)收集太難。
3.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過于狹窄
首先對于權利主體婚姻法只把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主體賦予給無過錯一方,可是對于“無過錯”,現(xiàn)實中一般雙方都有錯,那對于夫妻雙方都有錯誤但錯誤程度相差巨大的情況下如何保護錯誤輕微者的合法權益;再次對于義務主體只是限定為有過錯一方,這使得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不得不讓人質(zhì)疑法律的公平正義。
法律只規(guī)定了4種情形,這確實可以防止法官專斷,但是調(diào)整的范圍過小,如果每次出現(xiàn)新情況就要再出司法解釋,頻繁出司法解釋會損害法律的嚴肅性和穩(wěn)定性[1],因此筆者認為《婚姻法》應該采取列舉主義和概括主義,在列舉完最后加上一個兜底性條款,即其他嚴重損害婚姻的過錯行為,這樣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不至于面對新問題法律出現(xiàn)空白,陷入尷尬的境地,同時維護法律的穩(wěn)定性。
首先,適當?shù)呐e證責任倒置。證據(jù)是決定一場訴訟的輸贏,無過錯方難以搜集到證據(jù),為維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對于原告的主張,根據(jù)其所提供的證據(jù)還不能完全證明其主張成立,但是被告也提不出反駁的證據(jù),此時應該認定原告的主張成立,對于一些原告無法證明的事實應該讓過錯方來證明其沒有過錯,有條件、適當?shù)貙嵭信e證責任倒置。其次,確認視聽資料(偷拍證據(jù))的證明效力[2]。最后,司法機關適當?shù)膮⑴c和調(diào)查取證?!蹲C據(jù)法》中相關規(guī)定:對于涉及個人隱私的證據(jù),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來調(diào)查收集證據(jù)?;橐錾婕暗絺€人隱私,司法機關幫助受害人調(diào)查取證就尤為重要,司法機關可向物業(yè)管理部門、當?shù)厝罕娝鸭C據(jù),從而解決無過錯方舉證難的問題,當然在調(diào)查取證時注意保護他人的隱私。
我國的《婚姻法》規(guī)定離婚損害賠償權利主體是無過錯方,很多國家采取了過錯相抵原則,因為婚姻的破裂不只是一個人的錯,另一個人絕對沒錯是不現(xiàn)實的,應該按照婚姻法的精神,采取過錯相抵的原則裁判案件。權利主體應該也包括過錯方?!痘橐龇ā芬?guī)定過錯方是責任主體,但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確定了第三人應該向無過錯方賠償,因為第三者的行為已經(jīng)不是個人行為,其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應該受到社會否定性的評價。我國應該從保護受害人的角度將損害賠償義務主體規(guī)定為有過錯一方和主觀上有過錯的第三者。有些第三者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如果第三者明知或者應知有過錯方有配偶而仍然與之同居,則第三者要承擔責任,在追究其責任時,嚴格限制適用范圍,避免無辜的第三者承擔責任。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不僅可以補償受害人的損失,還能制裁不法侵害人的行為,讓其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目前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還不健全,在維護受害人合法權益尚且不足,應該多多借鑒外國的經(jīng)驗,不斷完善,使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更好的發(fā)揮作用,更具操作性。
[1]李小博.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3,2(中):38.
[2]高菲.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研究[D].復旦大學法學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