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領娟
河北省深澤縣委黨校,河北 深澤052500
審前調查制度是指在判決前,由司法行政機關對被告人或罪犯的居所情況、一貫表現、犯罪背景等進行專門調查,并對其社會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進行評估,形成調查與評估報告提交法院,供法院裁決是否對被調查人適用社區(qū)矯正的一種制度。開展審前調查,不僅為人民法院全面、客觀、公正裁判提供了重要參考,而且為社區(qū)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多種原因,這項制度也存在諸多的問題與不足,需要進一步的規(guī)范和完善。
一個調查評估做實到位,不但要與本人見面、談話,還要走訪被調查對象家庭、鄰居、單位、派出所以及所在村委會。目前,這項工作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承擔,他們不但負責社區(qū)矯正對象的日常管理、集中教育、公益勞動、走訪等工作,還擔負著司法所的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多項工作職能,工作面廣、量大。我縣8個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其中6個為一人所,只有兩個司法所有兩名工作人員,他們要應付每月8人次左右的審前調查,很難做到位,導致有的調查報告只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質量就更談不上了。
人民法院的委托調查函中,就被告人來講,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生活背景、自我認識、幫教條件等方面均未明確,加之在調查實施過程中,由于調查人力的不足,有些調查人員為減輕工作量,往往敷衍了事,這就容易導致調查內容失真不全,比如:被告人的個性特點,不是從表面調查就能獲得的,更多的是隱藏在深處;對犯罪的認識,不少的被告人(特別是交通肇事犯)認為是倒霉,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犯罪的危害;幫教條件上,不少被告人的家庭及監(jiān)護人沒有幫教能力,明顯缺乏家庭幫教的條件。這些調查內容的缺失,嚴重影響調查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
我們縣的現狀是司法局與人民法院共同商定,司法局在接到法院委托調查函及起訴書之日起,由司法所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罪犯的審前調查工作,形成社區(qū)矯正意見報告提交法庭。實際操作中,有時法院給司法所實施審前調查的時間不夠,根本來不及在法定的時間內完成細致的調查,這就造成很多調查工作僅是對罪犯的個人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匆匆走過場,調查范圍相對有限,調查意見內容存在偏差或缺乏真實性。
審前調查是判定被告人或者罪犯是否適合社區(qū)矯正的重要依據,有利于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如何進一步規(guī)范開展審前調查工作,為人民法院在刑事審判中正確適用非監(jiān)禁刑提供依據,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訴訟法》、《社區(qū)矯正實施辦法》對社區(qū)矯正適用前的法律規(guī)定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因此,將該項制度納入法律規(guī)定,用法律形式規(guī)定該制度的具體內容、適用范圍、啟動程序、調查主體、法律效力、文書格式等,使調查評估工作走上法制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軌道,使該制度更具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使非監(jiān)禁刑的執(zhí)行更加嚴肅、權威。
要通過宣傳,讓社會各界了解和支持社區(qū)矯正審前調查工作,讓他們知道依法配合調查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打消群眾對調查工作的顧慮,自覺地向調查工作人員反映被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使審前調查客觀真實,為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準確量刑,為社區(qū)服刑人員進行科學矯正提供積極的依據。
審前調查具有行政性,調查評估人員、方式等都要符合行政法規(guī)。例如,建立社區(qū)矯正回避制度,調查人員必須是行政人員,人數不少于兩人,調查評估結論經行政審核等,還要注意最大限度地保護被告人的隱私,減少和防止被告人或監(jiān)護人的對立情緒的產生。以基層組織機構為主要渠道,在一定范圍內展開調查,避免大張旗鼓,全力控制社會負面因素對被告人今后工作生活造成的影響。對調查收集的情況必須經集體研究形成結論性意見,對影響較大的,可以征詢專家意見或組織社區(qū)居民召開聽證會,以最大可能防止徇私舞弊現象的產生。
調查評估人員不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要對調查評估人員實行先培訓再上崗,以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取得被調查人員配合,使得出的調查意見和評鑒意見既符合實際又符合法律規(guī)定。
審前調查為社區(qū)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好這項工作能有力地提高社區(qū)矯正的工作成效,因此,我們社區(qū)矯正工作者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克服重重困難,切實做好審前調查工作。
[1][美]桑普森,勞布.犯罪之形成——人生道路及其轉折點[M].汪明亮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李光勇.社區(qū)矯正人員重新犯罪風險評估與預防——基于上海市三個區(qū)的問卷調查[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