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德寬
近讀古今人物傳記,閱覽清貪官吏故事,想到兩個字——“自覺”。人生在世,幾十春秋,榮辱興衰,宦海沉浮,能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認認真真,工作勤勤懇懇,生活瀟瀟灑灑”,全憑“自覺”哉!
首先,要有理性自覺。一位哲人說,“人之所以為人是理性”。這種理性體現(xiàn)在價值觀的判斷選擇上。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倡導的價值理性,是自覺涵養(yǎng)“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之風,是不懈追求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大道,是清晰辨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的哲學境界。這種理念和追求,成了一代又一代相承相續(xù)的士大夫精神,也成了歷朝歷代要求官員必備的境界和品格。這兩年流行一句話,“為官要學曾國藩”,為什么要學他?近讀《曾國藩傳》和《曾文正家書》等知悉,作為一代名臣,他很好地從理念上完成了個人修養(yǎng)的自覺,他完全明白:我是父親的兒子,我是兒子的父親,我是哥哥的弟弟,我是弟弟的哥哥,我是妻子的丈夫,我是上級的下級,我是下級的上級,我是朝廷的大臣,我是百姓的父母官。他是這樣的清醒,放到哪里都不亂。后世評價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由此,想到今天我們黨員干部要從理念上解決問題,更要有理性的自覺。信仰堅定了,信念堅定了,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就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就能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能做到正確對待榮譽、尊嚴、地位和使命,做焦裕祿式的干部。
其次,要有文化自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積淀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富滋養(yǎng)。聯(lián)系個人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悟到:特質(zhì)之一,講求個人自我修養(yǎng),其人生態(tài)度是“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其政治理想是“天下為公”、“天下大同”,其成長原則是“養(yǎng)心”、“敬身”、“勤業(yè)”、“虛己”、“至誠”等??鬃泳驼f過:“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溢,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比擞兴伎?,才有道德與靈魂之高貴,“吾日三省吾身”,心靈道德的規(guī)劃,只能靠自己去慎重地完成。特質(zhì)之二,崇尚清正廉潔。清則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清則揚名立世?!盀檎?,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從宋代包拯到明代海瑞,再到清代陳廷敬、曾國藩,清史留名皆因為他們的清正,為形成當時風清氣正的社會局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要借鑒傳統(tǒng)文化,倡導謙謙君子之清風、忠誠愛民之清正、人際交往之清雅、勤政廉潔之清苦。特質(zhì)之三,做人須講規(guī)矩。古人云:“繩墨以求直線,秤以權輕重,規(guī)以求圓,距以劃方,此為基本之器,由此基本之器,方能成就萬器?!睔v史反復證明,不講規(guī)矩一旦成為官民共性,社會風氣就會毒化,不講規(guī)矩的背后都有利益、人情、圈子和權力的陰影。十八大前后查處的很多反面典型,毀了家、誤了國,本該讓人敬仰的精彩人生反轉(zhuǎn)為讓人唾棄的現(xiàn)世國妖。因此,一個人對規(guī)矩懷有敬畏之心,為人處世就有了準則,思維與行為就會有所顧忌,不至于偏離法規(guī)。我們要讓懂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按規(guī)矩辦事成為自覺,成為習慣。
第三,要有行為自覺。實現(xiàn)人生價值首先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更要落實到行動上??鬃又v:“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就是行為自覺;他又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就是行為規(guī)范;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行為境界;陳毅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jiān)督,眾目睽睽難逃脫?!边@就是行為告誡。當今之世,滄海橫流,誘惑種種,我們在行為上,一是要有為民情懷,敢于擔當,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二是要有愛國情操,崇清向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釋放崇清向善的正能量,“不與俗人爭利,不與文人爭名,不與無謂人爭閑氣?!比且思簭投Y、廉潔自律。俗話說得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用了人家的氣短。”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戰(zhàn)勝自己,克制欲望,慎獨慎微,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守住底線,保持定力,做到心中有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亂財,手香;不淫色,體香;不誑訟,口香;不嫉害,心香。”“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在傳說你”,這是多美好的行為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