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年4月22日刊登社評說,國家安全法二審稿草案20日提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份草案新添了一些內(nèi)容,其中引起人們最多關注的是關于文化安全的描述。二審稿主張“建設國家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維護國家網(wǎng)絡空間主權”。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嗎?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活躍人士迅速予以否定,但在專業(yè)安全學者的眼里,它當然是。
世界大國的國家安全法(或國土安全法)都會涉及文化領域,美國的國安法要求每任總統(tǒng)都必須出臺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此外對于伊斯蘭極端主義等在西方的滲透,美歐各國都予以嚴厲打擊。
中國有人擔心對文化安全的保護會對文化開放形成干擾,打擊言論自由。這種擔心有必要讓立法者聽到,但與此同時,它們不應成為阻止公眾了解文化安全緊迫性的一道屏障。
中國既要文化安全,也要言論自由,兩者不能對立起來,顧此失彼。不顧國家安全的言論自由是不可持續(xù)的,它或許會曇花一現(xiàn),但它導致的嚴重后果不可能被社會長久承受。在大國圍繞國家安全開展競爭的時代,言論自由必須促進國家和社會對其他主要目標的追求,而不能扮演破壞性角色。
人大常委會目前審議的國家法第二稿只是草案,是用來討論的。很多表述都未必能是最后的成文。希望討論是建設性的思想過程,不被一些激進觀點引向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