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清小說中婦女的形象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安分守己的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但可悲的是她們都沒有逃出“圍城”。這種“圍城”是婦女自己給自己戴上的“緊箍咒”,它隱藏得很深,女人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它們又確實制約著她們的行動。因此,婦女們要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解放,關(guān)鍵是徹底地擺脫那些“內(nèi)化”的“緊箍咒”。
關(guān)鍵詞:明清小說 婦女形象 圍城 解放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中國婦女遭受著深重的壓迫、奴役,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們生活在一種“圍城”之中,她們在里面痛苦地生活著、掙扎著,并試圖逃出這種“圍城”,但是都沒有成功。
那么這種“圍城”到底是什么?女人們?yōu)槭裁礇_不出去呢?
這種“圍城”有兩重,一重是男人們?yōu)榕私⒌?,建成這種“圍城”的磚石就是封建禮教中對于女人們的種種要求,以儒學(xué)為主體的典籍文化歧視婦女,從多方面限制婦女的人身自由。孔子說過:“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弊詽h代以后,婦女地位每況愈下,各種禁錮紛至沓來。什么“三從四德”“三綱五?!薄白鍣?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神權(quán)”等等,就像是一根根的繩索牢牢地將女人束縛住。特別是后來興起的理學(xué)更是變本加厲地利用各種途徑宣傳封建的婦女道德規(guī)范,提倡婦女作溫馴的羔羊,任男人宰割。甚至鼓吹“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用這種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戕害婦女。妄圖把她們困在“圍城”當中,讓她們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說一句話,永遠也逃不出男人的手掌心??傊谡麄€封建社會,一切的衡量標準都是以男人為中心的,女人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都被剝奪了權(quán)利,女人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物而已。女人們所能作的除了順從還是順從。
另一重“圍城”是女人們自己給自己建立的,在男人“圍城”的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女人們逐漸習(xí)慣了被剝削和被壓迫的地位,男人們對她們的要求漸漸地使她們形成了慣性,有形的繩索逐漸地轉(zhuǎn)換成為無形的內(nèi)心的自覺要求,用心理學(xué)的話說是“內(nèi)化”成了她們的“潛意識”。班昭的《女誡》便是這種潛意識的產(chǎn)物。班昭寫這些東西的真實目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卻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男人們的“幫兇”。我們看里面的內(nèi)容: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她對女人的要求甚至大大超過了男人,按這種要求生活的女人哪里還有一點自由?完全把婦女當成了男人的玩物和會說話的工具。
文學(xué)是社會發(fā)展的晴雨表,女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狀態(tài)在文學(xué)作品中可以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小說中出現(xiàn)的大量的女性形象,更是可以很好地展現(xiàn)封建社會中婦女的生存狀態(tài)?,F(xiàn)僅以明清小說中出現(xiàn)的部分女性形象來做分析。
在浩如煙海的明清小說中婦女的形象是不可勝數(shù)的,但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安分守己的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但是可悲的是她們都沒有逃出那種“圍城”。
安分守己型的婦女很多,比如說,《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水滸傳》中的林娘子、《三國演義》中出現(xiàn)的眾多女性、《林蘭香》中的燕夢卿、《歧路燈》中出現(xiàn)的韓節(jié)婦及孔慧娘等。這些女性都嚴格按照封建社會中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包括《女誡》來行事,在男人面前曲意順從,在家庭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犧牲了自己的幾乎所有權(quán)利和人格自尊,但是卻還是沒有得到好下場,不是守活寡,就是英年早逝,有的雖然也得到了所謂的“貞節(jié)牌坊”,可是付出和所得畢竟不成正比,她們是不合理的制度的犧牲品。
例如,《紅樓夢》中的薛寶釵,為了得到寶二奶奶的地位,壓抑自己的一切欲望,在長輩和同輩中甚至在丫環(huán)下人中都要戴上面具做人,時時為別人而生,處處為別人而活,小小的年紀便顯示了令人吃驚的老成。實際上她的內(nèi)心又何嘗沒有少女的青春沖動和理想,但是她不能表現(xiàn),也不敢表現(xiàn)。她也有抑制不住的時候,在二十七回,她在花園里戲蝶的場景,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少女可愛的一面。實際上在書中她不自覺地流露自己真情的地方還有很多。她最后是成功了,她獲得了賈府上下的一致贊揚而成為了寶玉的妻子,在與林黛玉的競爭中她勝利了,但是她的這種成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寶玉內(nèi)心里只有林黛玉,寶玉在婚姻失敗后絕望地出家,留給寶釵的是終生的等待和凄涼的空房,她成了封建禮教的殉葬品。再如《歧路燈》中的孔慧娘和《林蘭香》中的燕夢卿,這兩個形象非常相似,是作者按照封建禮教的要求塑造出來的標本式的女性形象,她們在娘家接受標準的封建教育,出嫁之后也嚴格地按封建禮教來行事,孔慧娘面對自己丈夫的墮落,雖然不滿但還是恪守封建禮教,只是一味地容忍或者做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勸諫,根本無法阻止譚紹聞一步步地走向深淵,最后在憂憤中走向了死亡。燕夢卿對丈夫的不軌行為也是盡力的勸告,但忠言逆耳,丈夫因其好勸而疏遠了她。她毫無怨言,甚至割指為丈夫療傷,最后也是在憂憤交加中死去。像孔慧娘和燕夢卿這樣的封建禮教的模范遵守者,最終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就是說,按照封建禮教生活的婦女,也并不一定能夠受到吃人禮教的保護,甚至還會被它吃掉,因為封建禮教維護的是男人們的利益,根本不會考慮婦女的利益。所以按照封建禮教的要求生活,按照《女誡》要求生存的婦女,其下場并不一定是好的。
另一種女性形象是所謂具有反抗精神的婦女,如《金瓶梅》中的潘金蓮、龐春梅,《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尤三姐,《林蘭香》中的任香兒,《歧路燈》中的巫翠姐,《儒林外史》中的沈瓊枝等等。潘金蓮這個人物,雖然它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并不值得肯定,但在她的身上我們卻看到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按照西方女權(quán)主義的理論解釋,潘金蓮以色媚人,以相市寵,實際上是“身體的覺醒”,也就是說,“將身體作為獲取生存權(quán)利的憑借”,為自己爭取最大的、最安全的生存空間。盡管她們的反抗還是很低級的,甚至還是卑鄙的,但就其意義來說卻是無法估量的,這正如漆黑的夜空中滑過的一道流星,雖然它的光亮是那么的微弱。與《金瓶梅》相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這一形象就其覺醒程度來說就非常高了,她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覺醒,即從心靈上意識到了女性作為人的生存意義,而去自覺地追求作為人類最高境界的情感契合。她雖然獲得了寶玉的愛情,但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難說她是一個完全的勝利者。而沈瓊枝則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最為光彩奪目的形象之一,在女性探索逃出“圍城”的道路上,作者塑造了她,并通過她進行了更為深刻的思索,即女人是否能夠真正的逃出“圍城”?假使能夠逃出了,她又該如何在男人的社會里生存?即使能夠生存又能生存多久?沈瓊枝雖然一度逃出了圍城,而且還自食其力地艱難地生活。可是封建禮教的“圍城”實在是太強大了,而她一個人的力量又是那么的微弱,這就注定了她不可能在這個男人統(tǒng)治的社會中生存太久,所以她的結(jié)果只能是“墮落”或者“回去”,沈瓊枝最后被押解回了江都,至于以后的事,就留給讀者自己去想了。沈瓊枝的形象至少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封建的“圍城”已經(jīng)不是鐵板一塊,還會有更多的“沈瓊枝”去沖擊這座“圍城”,總有一天會將它摧毀。沈瓊枝沒有能夠徹底地逃出“圍城”,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即封建勢力太強大,但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即她和眾多想逃出“圍城”的婦女一樣,總是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希望他們把她們解救出“圍城”,這無疑是與虎謀皮,實際上男人們是不會放棄對女人的權(quán)利的。他們?nèi)缍派偾渲皇菍ι颦傊Ρ憩F(xiàn)出了一點最基本的同情,并不會去真正幫助她的。而另一方面,從內(nèi)因上來講,女人們想沖出“圍城”的愿望比起那些“內(nèi)化”到她們頭腦中的類似《女誡》的束縛來還很軟弱,這些內(nèi)在的“緊箍咒”甚至比起那些外在的男人們的禮教還要頑固,她們才是制約婦女解放的根本因素。
因此,婦女們要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解放,關(guān)鍵是徹底地擺脫那些“內(nèi)化”的“緊箍咒”,即類似《女誡》的,婦女自己給自己戴上的束縛,而要做到這一點是最難的,因為它們隱藏得很深,女人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它們又確實制約著她們的行動。但這一天終究是要到來的!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1980.
[2][東漢]班昭.女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
[4][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齊魯書社,1994.
[5][清]李綠園.歧路燈[M].中州書畫社,1980.
[6][清]隨緣下士.林蘭香[M].中華書局,2004.
[7][清]吳敬梓.儒林外史[M].岳麓書社,2001.
(史巖 山東省寧陽縣福和希望學(xué)校 2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