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
可是,真相沒這么美好,兩人感情迅速轉淡,肖邦搬去與喬治·桑合住,整天作曲練琴,做完一天工作后才對喬治·桑發(fā)牢騷。喬治·桑說:他找我談話,像是主人找女仆一樣。戀情迅速消失。喬治·桑說:我的眼睛終于睜開來了,我再也不能讓我的肉體和鮮血成為薄幸和邪惡的牧場。
兩人最后一次見面,已經無話可說了?!昂脝??”“好?!?/p>
濃厚之愛,轉瞬成煙云,在這里,愛情完全沒有保質的概念。不過,在人類漫長的文化形態(tài)中,這并非特例,愛情一般被定義為羅曼蒂克式的情感,要求處于愛情關系中的雙方永遠徘徊在花前月下,除此而外,不是愛情。
這也是俗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由來———婚姻中的關系要保持在兩人相吸的濃厚程度,并不容易。因為婚姻注定是瑣屑而平淡的,所以結婚的人基本上不談愛情。
16世紀時,蒙田談到愛情,索性就認定愛情只存在于過去,現在陪伴在身邊的人,無論是妻子還是情人,都不是愛情的對象,不存在“愛情保質”一說。他引用維吉爾的詩句:“我認出昔日情愛之火的余燼?!笨駸嶂?,只有一些激動和余溫,所以,蒙田覺得,婚姻中尤其不用提及愛情,婚姻中加上愛情不會使婚姻更加光彩,合在一起對兩者都不利,他翻過來覆過去,就是說愛情的不易留存。所以,若是兩人有什么好結果,也不會讓愛情為伴,以愛情為條件,“它會竭力以友情為條件”。
蒙田的觀念,是西方文化中一直主要存在的主流觀念,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中無一不奉行這種觀念,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讓達西和伊麗莎白·班納特在戀愛期間終日勾心斗角,牽腸掛肚,終于在復雜的糾纏中認清了對方的心,關系也徹底簡單下來。
到了兩人終于成了正果階段,聰明的奧斯汀倉促地用幾段文章結束了她的小說,只交代兩人住在哪里,婚后關系還算和諧,神經質的丈母娘也終于變正常了,既然要承認兩人愛情的美滿,所以就不能寫婚后愛情的繼續(xù)。因為,無論在當時還是之后的19世紀,愛情都被當做是沒幾年就過期的濃烈情感,即使不過期,婚后“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生活,作家也基本沒興趣寫———過于平凡和無味了。這種觀念事實上一直持續(xù)到了現在,前些年,某個續(xù)貂的女作家寫了《傲慢與偏見》的續(xù)集,里面的伊麗莎白果然不安于室,與達西的表兄弟開始了調情和戀愛。愛情保質期何其短。
因為普遍覺得愛情保質期短,所以人們對不斷戀愛的作家、詩人、勾引者反是大加贊賞。歌德就是例證。從少年時代開始,歌德就處于不斷戀愛中,每一段羅曼史都被人們大加贊賞。歌德熱愛少女鮮嫩的容顏,因為他的才華,他有了這種權力,以至于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愛情———73歲時候與19歲的女孩萊維措的愛情———直到現代還是小說題材。沒有人覺得,他還愛陪伴他多年的老妻克莉斯蒂安娜,因為她已經老丑,而且出身低微,只是魏瑪的一個女工,雖然她陪伴歌德多年,而且愛她的老丈夫,但是人們還是對歌德那不停止的引誘女人的機械裝置表示贊美。其實,很可能到了最后,歌德已經不再是用激情去愛,只是用某種習慣和常態(tài)去愛,寫幾首詩和幾封信,但是后世人們無一不對老詩人和少女的這種微妙的調情贊不絕口。
只有昆德拉,在20世紀,才表示了微弱的懷疑,他覺得,歌德和自己老妻并非沒有愛情,相反,他和那些少女的所謂愛情,往往只是幻象,愛情的投射而已??墒?,這顯然沒有愛情傳奇化的意識形態(tài)有吸引力,整個18-20世紀,人們還是把愛情定位于濃情狀態(tài),更有科學家研究出來,兩人濃情狀態(tài)只能維持3-5年,剩下的,是友情,也是親情,但不是愛情———這結論影響了很多人的愛情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