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兵
【關鍵詞】 朗讀教學;文本;范讀;教材;重點段
落;背誦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1—0123—01
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能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的口頭語言,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時,要充分把握情感因素,把呈現文本所蘊藏的情感作為抓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此,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分析文本,感受文本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研究是先決條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傳統(tǒng),從詞語的含義到段落的意義,乃至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都是教師備課的重點。一篇文章無論深淺或長短,里面總是蘊藏著作者獨特的情感,仿佛一首歌曲,自始至終都飽含情感。因此,教師在分析文本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要適度區(qū)分所謂“思想”和“情感”的差異性,有意識地去感受和體悟課文的情感因素,了解情感的強弱,情感的起伏和整篇文章里情感的線索、節(jié)奏和變化特點,除了捕捉那些標志著情感特質的詞語和修辭外,還應該特別重視那種不動聲色地抒發(fā)情感的段落和篇章,做到對課文情感的結構和功能了然于心,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朗讀的課堂教學。
二、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魅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己對文本內涵與情感的研究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速度和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是像《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感情色彩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
三、依據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進行朗讀指導。朗讀指導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教師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就高年級來說,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章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和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
四、重點段落,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彰顯文章的情感特質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重點段落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要求學生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使學生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加強理解,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熟讀成誦,激發(fā)興趣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崩首x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朗讀這種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朗讀中多次與文字接觸,讓閏土的可愛形象逐步再現在學生的腦海中,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當然,教師在講讀、理解人物形象時,還應讓學生邊輕聲朗讀邊思考問題,使學生對閏土的形象有一個較深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等,讓學生熟讀課文,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