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玲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始終是我們一線教師實踐和研究的熱點問題。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充分地動用自己的智慧,基于教材的基礎之上機動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一、優(yōu)化問題設計,引發(fā)探究的興趣
培養(yǎng)初中生的探究意識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具體的閱讀教學當中,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要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不斷激發(fā)他們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
例如,執(zhí)教《孔乙己》一課的時候,基于孔乙己這個名字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孔乙己的原型人物是誰嗎?你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見過類似孔乙己這樣的人嗎?”基于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探究學生們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孔乙己這個人物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人物。此時,學生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孔乙己名字的意思就是“孔仲尼(孔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乙”和“仲”,均是第二的意思,而“己”與“你”(尼)諧音相對。
又如,在執(zhí)教《醉翁亭記》一課時,對“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這一句話進行分析,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負者背著東西走累了,需要歇一下;‘行者在走的時候被美景感染,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那么把原文‘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改成‘負者休于樹,行者歌于途行不行?”通過提出這個問題再讓學生自主感悟,他們很容易明白,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他們被醉翁亭的美景所吸引、所感染,于是就出現(xiàn)了負者忘記了勞累放聲歌唱,而行者要坐下來觀賞美景了。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動用自己的教學智慧,不斷地進行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從而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他們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掌握課文的精髓。如此下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就會呈現(xiàn)出來。
二、巧用文本細節(jié),激起思維的交鋒
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對于這句話筆者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充分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有效激起學生思維的交鋒。而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從課文的細節(jié)入手。
例如,執(zhí)教《囚綠記》一文的時候,筆者要求同學們對課文中“囚綠”和“放綠”兩個詞進行討論。針對這一文本細節(jié),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李同學認為,“‘綠就好比是一個美好事物的化身,無論是‘囚綠亦或是‘放綠其主要原因均是由于‘愛綠。正是在這一“囚”和一“放”之間我們才可以看到作者真摯的人生態(tài)度:愛是無私的,而并不是占有或束縛,真正愛它的話就應該給予它充分的自由”。
王同學認為,“據(jù)了解,《囚綠記》這篇文章是作者于我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的第二年所寫,分析文章也應基于這個基礎之上,‘綠具有無窮的力量,靠外力是無法真正囚禁和束縛的?!G正是中華民族形象的化身”。
劉同學認為,“作者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于上海,而當時的上海就像是一座孤島。‘囚綠和‘放綠所表達的思想正是作者對于美好和自由的向往”。
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進行分析,分析的過程即是他們思維進行碰撞的過程。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細節(jié),我們必須要對其加以利用,而不能置若罔聞。學生們對于細節(jié)之處的理解往往影響著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重視起來,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初中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讀的過程中還應該要求他們仔細對文本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執(zhí)教《記承天寺夜游》的時,在精讀環(huán)節(jié),請學生仔細閱讀和尋找在本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夜游”。從文本細節(jié)入手進行閱讀,學生就可以把文本研究、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徹。
三、拓展教材內容,開發(fā)課程資源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基于文本且又應該超越文本,如果完全拘泥于教材進行閱讀教學的話很容易把我們的閱讀教學教“死”,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之上適當?shù)耐卣菇滩膬热荩_發(fā)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
例如,執(zhí)教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后,讓同學們自由組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合作搜集更多的關于詠月的詩歌,然后各個小組推選出自己小組比較喜歡的詩歌供大家鑒賞,還要求同學們把所有自己喜愛的詩歌整合起來,編成一本《詠月詩集》。同學們編寫詩集的過程即是自主閱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我的引導之下,同學們還在博客上建立了一個圖文并茂的電子版《詠月詩集》。課余時間他們在一起還經(jīng)常討論和觀摩,這樣的學習場面令人非常欣慰。
正像論述中葉圣陶老先生所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懂得如何基于教材開發(fā)出更多的課程學習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正所謂“教無定法”。判斷何謂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看這種教學方法是否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如果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一個好方法,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教師多動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因文而定,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正是本文寫作的真正目的——拋磚引玉,引導更多的一線教師參與到該問題的研究中來,不斷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初級中學(215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