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云(延吉市朝陽小學,吉林延吉133000)
小學生作文素材從哪里來
王慶云
(延吉市朝陽小學,吉林延吉133000)
學生作文有畏難情緒,思路窄,內(nèi)容空,是因為沒有可用的素材。老師要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引領(lǐng)學生廣泛獲取作文素材,進行練筆。獲取素材要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從身邊熟悉事物出發(fā),與教材和社會發(fā)展同步,與各科教學和班級活動同步,做到人人有事寫,我手寫我心。
教師引領(lǐng)獲取素材童真童趣貼近生活留心觀察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這幾句話看似簡單,教學落實到位卻很難。多少年來,耳邊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作文課怎么上呀?”“我班孩子的作文能力真弱,全班挑不出一篇像樣的作文?!薄拔野嗪⒆右粚懽魑木桶β晣@氣,握著筆發(fā)呆?!备矣谡f出自己不會上作文課的老師,知道孩子作文能力弱是自己造成的,善于取經(jīng),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替孩子感到慶幸。遇上只會指責孩子作文能力弱,卻不知出因在自己身上的老師,我替孩子感到悲哀。
學生不會寫作文,寫不出好作文,命題一下,不知寫啥,都因為老師沒有做好正確的引領(lǐng)。無米之炊誰也做不好,學生缺“米”,老師首先要幫助孩子找到米,教孩子學會找米,才會有飄香的“米飯”。米就是作文素材,小學生的作文素材哪里來?哪些作文素材適合練習寫作?我通常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學生獲取素材。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年齡本來就應(yīng)該充滿童真童趣。我喜歡在作文中看到孩子的童心,聽到孩子的童聲,生命的返璞歸真在此得到凸顯。老師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孩子最近玩什么?孩子喜歡做哪些事?大人不喜歡做的,看似無趣的,孩子往往樂此不疲。
暑假過后,開學第一天我會調(diào)查:你們假期去哪了?玩什么了?去農(nóng)村的孩子玩了捉小魚,抓青蛙,捕蜻蜓,摔泥巴……城市的孩子玩了打花片,下五子棋,比賽車……
這些素材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得充滿童真童趣,老師在批閱過程中被帶入美好的童年生活,在生生換讀互動中,孩子們分享同伴的快樂生活。
日常教學中,我會經(jīng)常設(shè)計玩的情節(jié)。輕松一刻:貼大鼻子,搶凳子,擊鼓傳花。最近發(fā)現(xiàn)男孩子組裝小汽車,我順勢安排一次“小汽車組裝大賽”,女生喜歡折紙,就安排一節(jié)“我是小巧手”活動。這些活動寫成文章,佳作多的是,后進生也會給你帶來驚喜。
孩子們喜歡小花、小草、小動物,我為此設(shè)計過程性作業(yè),豐富寫作素材。安排學生種一株植物,養(yǎng)一只喜歡的小動物,進行觀察,寫觀察日記。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處于一定的場景中,要指導孩子留心觀察周圍的場景。班級是孩子很熟悉的場景,提示孩子多觀察,比如:學生的穿衣風格不同,有的喜歡淺色,有的喜歡深色;有的喜歡天天換,有的一周換一次;有的總是穿得干干凈凈的,有的總是穿得臟兮兮的。上課時,坐姿不同,有的一節(jié)課自始至終坐得筆直,有的總愛趴桌子;有的喜歡發(fā)言,有的總是沉默不語;有的專心致志,有的專愛搞小動作。吃飯時,有的挑食,天天食欲缺乏,總是到最后盛飯,瞅瞅這個菜不想吃,看看那個菜也不想吃,有的吃嘛嘛香,吃起來狼吞虎咽……
每天上學放學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有獨自上學的,有父母接送的,有爺爺奶奶接送的;有步行的,有坐公交車的,有坐私家車的,有坐摩托車、三輪車、自行車的……
媽媽領(lǐng)你逛超市時,你看到了什么?商品多,商品全;有的服務(wù)員熱情,有的冷漠;有的買東西挑挑揀揀,有的抓起來就走……
孩子走到哪里都要帶著觀察的眼睛,何愁寫作無從下筆?作文來源于生活。
學生常犯這個毛病,寫人物就選警察、消防員、清潔工,還有的寫黃繼光、董存瑞。寫前者,是假而空的套話,寫后者則是復述書中的故事。孩子缺少對寫作對象的近距離了解,又怎能激發(fā)出情感?寫作文就成了交差而已,何談“吾手寫吾心”?寫人物就要孩子寫身邊深入了解的人??梢允羌胰恕⑼瑢W、老師、伙伴,寫之前指導孩子有意識地觀察了解,例如:指導觀察老師,教各科老師,年齡不同,身材不同,發(fā)式不同,長相不同,穿衣風格不同,教態(tài)不同,語言風格也不同,這些都是學生應(yīng)觀察的。這樣才能抓住人物特點,寫活一個人。千人千思想,萬人萬模樣,寫不出人物個性,作文又何談個性,千篇一律的作文又有誰喜歡讀呢?
寫景物,一定要讓孩子選親眼看過的,這樣的作文才會訓練孩子運用語言創(chuàng)造語言的能力,由衷地表達出對景物的熱愛之情。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沒去過長白山,作文卻寫長白山;沒去過頤和園,卻寫頤和園。沒看過為什么會寫?有的孩子是照搬他人的作品,有的是在電視上看過,有的是看了景區(qū)圖片。不親力親為,怎會入境,又怎么會表達到位呢?教師應(yīng)在寫前根據(jù)本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安排觀察,提前做好觀察指導,做到有的放矢。
寫事情,一定要寫孩子親眼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這里說的寫事情,不是續(xù)編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創(chuàng)編童話,不要聽來的故事。真實是作文的生命,目的是訓練孩子把自己看到的、經(jīng)歷的事寫出來,在培養(yǎng)作文能力的同時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作品如人品,在習作中不忘培養(yǎng)孩子的人品。
教師和孩子一同捕捉身邊的素材,如一位學生沒寫作業(yè),悄悄把同桌的作業(yè)改成自己的名字。有位學生早上走得急,粗心把飯盒落家了,幾名學生主動與其共進午餐……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些資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哪能不會搜集身邊的素材?
文章中,作者常留下許多“空白”,讓讀者想象,這位學生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練筆機會,老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機會訓練學生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孔子拜師》只用兩個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寫孔子的行程情況。我讓學生想象,孔子從山東到河南,走那么遠的路,沒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他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孩子們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有的說掉進河里如何脫險的,有的說被野獸襲擊……從他們的發(fā)言中深深感受到孔子拜師的不易與堅決,于是命題《艱險拜師路》拋給學生,學生寫作水到渠成。
學習《窮人》一文,練習續(xù)寫,桑娜拉開帳子,漁夫看到西蒙的孩子會說什么?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又會怎樣?課文結(jié)尾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任孩子的思緒飛揚。
學習說明文《鯨》,訓練孩子改寫成《鯨的自述》,以鯨的口吻來介紹,語言風格幽默風趣。在此基礎(chǔ)上,又讓孩子補練一篇童話——《鯨魚歷險記》,這都是教材拋磚引玉為我們提供的素材。老師要多挖掘教材資源,拓展教材資源,用活教材,上活作文課。
與語文課相比,孩子們更喜歡上專科課。專科教學內(nèi)容輕松有趣:體育課可以跳繩、踢球,思想品德課老師教他們動手拌涼菜,科學老師號召養(yǎng)蝸牛,嘗試造紙,心理老師進行游戲互動。這些都是孩子感興趣的,下課了,孩子們還在忙碌著,意味猶盡。我會抓住這些契機立馬上作文課,不舍得浪費這些資源,這樣的素材老師稍加點撥學生就能寫得很好,順水推舟,何樂不為?學生哪里還有寫作的畏難情緒?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科學知識,很有趣。懂了科學,也會讓生活更美好。在習作中體現(xiàn)科學,在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及熱愛科學的情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我常拋磚引玉,激發(fā)他們觀察探究的興趣。如老師削了一個蘋果,沒顧得上吃,等過了幾小時再想吃時,果肉變紅了,誰知道怎么回事?第二天,不止一個孩子向我匯報答案,并找到了解決果肉不會變紅的處理方法。就這樣引領(lǐng)孩子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并弄清為什么,再把這些發(fā)現(xiàn)引入習作,天長日久,孩子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皆科學。用這樣的素材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能力,一箭雙雕。
班級每學期都會有幾次集體活動,如春季運動會、中華故事會、迎國慶畫展、親情周才藝展示、做陶藝,這些都是鮮活的作文材料,錯過可惜。
引領(lǐng)孩子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亮點、焦點問題,教育孩子與時代同步,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
上級要求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孩子們背熟了,可是對其內(nèi)涵又理解多少呢?解讀后安排習作《我是一個講誠信的孩子》。
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延邊考察調(diào)研,我對孩子講,習主席就是來看看我們延邊建設(shè)得怎么樣。我們美麗的新學校,美麗的延吉,就是享受了“西部政策”,國家撥款建設(shè)的,可是延吉的衛(wèi)生搞得很糟糕,垃圾隨便到,隨便扔,太不應(yīng)該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有的孩子說:我寫一份倡議書,貼在我家小區(qū)的公示欄上,號召居民自覺講衛(wèi)生。
有的孩子說:我給市長寫封信,建議加強延吉的衛(wèi)生管理。
還有的孩子說:我想對隨處扔垃圾的人說,不要再扔了,愛護我們的家園吧!
老師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習作。作品中體現(xiàn)出了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有些孩子的想法還真獨特。
教師引領(lǐng)孩子搜集素材要從學生角度考慮,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務(wù)必使他們有話可說、有情可發(fā)。
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