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新課改倡導,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而要想踐行這一理念,教師就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無論教師教得有多好,教師的教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參與就是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個重要途徑。課堂參與是學生個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傾向性行為,它充分體現了民主、自由的新課改理念。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正如有些教師所說:沒有學生的有效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而對思想品德教學而言,沒有學生的有效參與,就沒有課堂的有效德育。
然而,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觀念錯誤或操作失范,學生課堂參與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效果并不好。例如,在平時的上課、聽課中,我經常發(fā)現以下情形:回答問題時,一部分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言,而個別學生卻發(fā)言5次、6次,甚至更多;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搶著發(fā)言,有的學生卻一言不發(fā);一個學生發(fā)言,而其他學生不認真傾聽;等等。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體驗學習的樂趣呢?針對這一問題,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通過采用組建高效合作學習小組、應對復雜多樣的學生心理、設計明確有效的教學問題、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等做法,初步探索出了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體驗學習樂趣的策略。
一、組建高效合作的學習小組,激發(fā)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熱情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模式。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習組織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意識,增強為捍衛(wèi)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動機,也能使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每一屆學生,我在開學之初都會在班級里組建課堂合作學習小組。首先通過“自我推薦——他人推薦——教師推薦”的程序選出組織能力好、服務意識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然后根據班級人數的實際狀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建組原則,綜合性別比例、性格差異、成績好壞等因素,在組長和組員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組建出若干個6人合作學習小組。最后由組長確定組內成員的座位排列順序,并抽簽決定本小組在教室中所處的位置。小組組建完成之后,各小組組長要根據組內成員的特點和意愿進行分工,分別負責紀律、記錄、匯報發(fā)言、美工等職責,并定期換崗。在小組正式運作之前,小組成員要給本小組起一個積極向上的、富有個性化的名稱,并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將小組的名稱、口號、目標、成員等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另外,小組長還要將本組的名稱制作成卡片,每次上課時,將卡片放在本組顯眼位置,以便于教師點出小組來參與課堂教學。
這種組建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愿,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高漲,勇于表現自我,積極主動參與,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做。
二、應對復雜多樣的學生心理,增強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自信
在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在教學中,有時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教出來效果卻不好,對此教師常找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其實,任何一次教學的不成功,原因都在于教師自身。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要備知識技能以外的東西。其中,怎樣對學生課堂學習心理進行調適,應是教師的重點備課內容之一。在課堂上,能否激發(fā)學生飽滿的情緒,能否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緊張的心態(tài),能否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的干擾因素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為了探究學生不愿積極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心理原因,尋找應對學生復雜多樣心理的策略,增強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自信心,我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進行過一次“學生不愿參與課堂的原因”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因不自信、自卑、性格內向而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怕答錯被同學或教師嘲笑的學生占58%;曾經因為回答問題出現錯誤遭到教師諷刺、挖苦,導致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回答的學生占5%。
在找到學生不愿參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心理原因后,我在實踐中努力改進教學方法,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在上課時,我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杜絕諷刺、挖苦,民主、公平對待學生,不歧視差生,從而使課堂變得和諧,教學充滿活力。當然,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絕對不能一味地用所謂的“標準答案”來衡量,更不能強求學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預設一致,只要學生回答得有一定的道理,且不違背大政方針,就應該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才會不斷增強。
三、設計明確有效的教學問題,啟發(fā)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思維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教學使學生得到有效的思維鍛練,產生思維共鳴。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燈塔,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導火索。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思維。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提問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目的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思想品德課堂提問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對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明確提問的內容、方式與對象,切忌隨意發(fā)問。
2.提問要有層次性。
課堂提問要遵循“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可在一定的鋪墊下進行層層深入的提問,先提基礎性的問題,然后提理解性的問題,最后提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具有梯度性、層次性和邏輯性,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思考。
3.提問要把握好時機。
把握提問時機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提問時間要準確,該提問時提問;二是提問地方要關鍵,在重點處提問;三是提問對象要合適。教師把握好這三點,就能取得最佳的提問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四、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提升學生有效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質量
有位教育專家這樣說: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首先你要學會評價學生。課堂評價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手段。課堂評價的本質是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它具有激勵、診斷和發(fā)展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使學生對我的思想品德課情有獨鐘。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為了調動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質量,我采用了發(fā)言率和發(fā)言亮點相結合的評價方案。發(fā)言率評價的是一節(jié)課中小組成員發(fā)言的人數情況:全部成員都主動參與發(fā)言的小組加3分,70%以上成員主動參與發(fā)言的加2分,50%以上成員主動參與發(fā)言的加1分,50%以下成員參與發(fā)言的不加分。發(fā)言亮點是指學生發(fā)言觀點有創(chuàng)新,具有思維深度,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引發(fā)大家的思考,獲得亮點的小組加1分。把發(fā)言率和發(fā)言亮點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不但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有效避免了學生為了提高發(fā)言率而不加思考、胡亂發(fā)言的情況,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思想品德課堂的質量,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思想品德課堂只有真正讓學生有效參與了,才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也才能實現思想品德課程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