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靈枝
螺內酯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在難治性高血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杜靈枝
目的 探討螺內酯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在難治性高血壓中的臨床療效, 并對用藥安全性進行分析。方法 112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Ⅰ、Ⅱ兩組, 每組56例, 全部患者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 采用藥物治療, Ⅰ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緩釋片、氯化鉀緩釋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及雙氫克尿噻進行治療, 而Ⅱ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緩釋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雙氫克尿噻及螺內酯進行治療。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 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結果 全部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 收縮壓及舒張壓較治療前均顯著下降(P<0.05), 而Ⅱ組患者較Ⅰ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更為明顯(P<0.05)。同時, Ⅱ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1.1%)顯著高于Ⅰ組患者(62.5%)(P<0.01)。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鉀檢測值均處于正常范圍。結論 螺內酯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較單純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在難治性高血壓的治療中, 臨床效果更加優(yōu)越, 且用藥安全性好。
螺內酯;難治性高血壓;抗高血壓藥物;臨床療效
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 且作為一種心血管意外的主要因素, 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公共衛(wèi)生問題。高血壓患者一般采取抗高血壓治療后, 多數(shù)患者能夠有效的控制癥狀。但約有15%以上的患者為難治性高血壓患者, 主要表現(xiàn)為單一采用某種抗高血壓藥物不能對患者的高血壓癥狀進行有效的改善及控制。且難治性高血壓可引起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靶器官損害狀況, 引起心、腦、腎功能不全[1]。因此, 有效的對患者日常血壓進行控制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及預后作用關鍵。本文研究中選擇本科收治的112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 分別采用螺內酯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和單純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進行治療, 并將臨床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門診及住院確診的112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Ⅰ、Ⅱ兩組, 每組56例, Ⅰ組男35例, 女21例,年齡38~77歲, 平均年齡(62.6±11.7)歲, 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9.7±3.5)年;Ⅱ組男37例, 女19例, 年齡40~76歲, 平均年齡(63.2±10.5)歲, 病程1.5~19.0年, 平均病程(10.5±3.8)年。兩組患者均無心動過緩、心力衰竭、繼發(fā)性高血壓、假性高血壓、心房顫動及腎功能障礙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控制血壓方式 兩組患者均在對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時,采用藥物治療。Ⅰ組患者予以10 mg硝苯地平緩釋片+1.0 g氯化鉀緩釋片+10 mg馬來酸依那普利片, 2次/d, 同時予以12.5 mg雙氫克尿噻, 1次/d。Ⅱ組患者予以10 mg硝苯地平緩釋片+10 mg馬來酸依那普利片, 2次/d, 同時予以20 mg螺內酯+12.5 mg雙氫克尿噻, 1次/d。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后3周對其坐位進行規(guī)范的血壓測量3次, 并針對其測量值對平均值進行計算,在治療過程中, 對患者是否出現(xiàn)頭暈、惡心、乏力、嘔吐、心悸及水腫等情況進行觀察, 并對全部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血脂及血鉀檢測水平進行評估。
1.4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 收縮壓或舒張壓下降至正常范圍, 或其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在3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上, 舒張壓下降在20 mm Hg以上;有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 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在30 mm Hg以內, 舒張壓下降在20 mm Hg以內, 并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患者血壓無明顯變化或癥狀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檢測值 Ⅰ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為(181±9)mm Hg, 舒張壓為(112±6)mm Hg, 治療后收縮壓為(161±8)mm Hg, 舒張壓為(101±8)mm Hg;Ⅱ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為(183±10)mm Hg, 舒張壓為(113±7) mm Hg, 治療后收縮壓為(133±10)mm Hg, 舒張壓為(78±7) mm Hg, 兩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經(jīng)治療后, 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 而治療后Ⅱ組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水平顯著低于Ⅰ組(t收縮壓2=3.0037, t舒張壓2=2.8546, P<0.05)。
2.2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Ⅰ組患者顯效11例, 有效24例, 無效21例, 總有效率為62.5%;Ⅱ組患者顯效39例, 有效12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1%, Ⅱ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較Ⅰ組患者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82, P<0.01)。
2.3 不良反應情況 112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治療后經(jīng)檢測, 其血糖、血脂及血鉀的檢測值均在正常范圍之內。
難治性高血壓可因多種原因長期作用而形成, 患者可因其病程的長短或并發(fā)癥各異而出現(xiàn)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 在臨床上, 由于抗高血壓藥物難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壓, 其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處于一種血壓異常增高狀態(tài), 因此, 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各種程度的臟器損害或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 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疼等?;颊咭矔蚰X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xiàn)腦缺血, 從而引起失眠、頭昏、眼花、耳鳴等[3]。長期嚴重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還可能發(fā)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及心肌肥厚等心臟損害, 從而逐步引起心功能不全, 引起患者出現(xiàn)氣短、胸悶、乏力及心悸等情況[4]。因此, 在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過程中, 在降低高血容量的同時, 還要使靶器官的受損情況得到減輕, 并對引起高血壓的因素進行控制,從而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
高血壓患者發(fā)病機制中,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作用關鍵, 在患者血壓異常上升時, 一般會出現(xiàn)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被激活及繼發(fā)性高醛固酮血癥, 而繼發(fā)性高醛固酮血癥則能造成難以控制的血壓異常上升, 并損害靶器官。因此, 為了保護心、腦、腎等靶器官, 并使心功能衰竭發(fā)病情況減少, 需要予以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存在阻斷作用的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但因ACEB及ARI反復使用,使患者醛固酮水平下降后又重新上升, 使血壓的控制難度提高[5]。而予以非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 不僅能對醛固酮結合皮質激素受體產生抑制作用, 并有效的阻斷醛固酮受體復合物對患者機體病理生理反應的誘導, 同時能有效避免血管重構情況[6]。本文中, Ⅱ組患者較Ⅰ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更為明顯(P<0.05)。同時, Ⅱ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1.1%)顯著高于Ⅰ組患者(62.5%)(P<0.01)。且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 治療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鉀檢測值均處于正常范圍。
綜上所述, 螺內酯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較單純聯(lián)合常規(guī)抗高血壓藥物在難治性高血壓的治療中, 臨床效果更加優(yōu)越, 且用藥安全性好。
[1] 尤其龍, 魏文秀.難治性高血壓50例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0, 31(11):1490.
[2] 王曉燕, 宋國杰.螺內酯和福辛普利配伍治療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120例臨床觀察.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9, 38(1):102.
[3] 孫黨輝, 公永太, 李悅.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管理.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8(1):12-14.
[4] 吳平生.高血壓患者應當實施降壓聯(lián)合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8(1):10-11.
[5] 陳莉, 程文立.難治性高血壓的病因和治療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6):2974-2976.
[6] 李道鴻.螺內酯聯(lián)合卡維地洛治療50例老年人難治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yī)學雜志, 2011, 15(24):99-1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17
2015-03-26]
454001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