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栓紅
肺心病患者行舒適護理的應用體會
徐栓紅
目的 探討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患者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 90例肺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分別行舒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肺心病患者行舒適護理可促進患者恢復, 提高滿意度,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肺源性心臟?。皇孢m護理
舒適護理旨在減少住院患者的不適感, 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均達到愉悅狀態(tài)。本文分析了舒適護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回顧總結了護理經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90例, 男51例, 女39例, 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8.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 病程5~30年,平均病程15年。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 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肺心病患者需要接受住院治療, 對疾病的擔憂加上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疾病的反復發(fā)作會對患者帶來較大心理壓力, 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 詳細講解治療方法、注意事項, 使患者了解到經過正規(guī)治療和持續(xù)功能鍛煉, 能夠有效降低復發(fā)率;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減輕患者疑慮, 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態(tài)配合治療和護理;在各項操作前充分說明方法和目的, 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從而減輕不舒適感。②體位舒適護理。為了減輕患者心肺負擔和呼吸困難癥狀, 患者需呈半坐位或端坐位[1], 容易產生疲勞感, 引發(fā)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 為了減少不適和并發(fā)癥, 可用布包裹海綿墊墊在患者頭部、上下肢和頭部, 使患者身心放松。③呼吸道舒適護理。肺心病患者由于痰液濃稠、氣道分泌物堆積, 降低了排痰功能, 而且咳嗽反射相對減弱也導致分泌物排出困難, 增加了氣道阻力, 減少通氣量, 加劇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2], 從而增加了不適感。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咳痰能力、飲水量、痰液的量和性質, 并給予氣道濕化, 協助患者改變體位和拍背, 以促進排痰;叮囑患者多飲水, 以稀釋痰液;指導患者正常的咳痰技巧, 先深吸氣然后自主排痰;必要時可予以霧化吸入或建立人工氣道行氣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暢通。④生理舒適護理。生理舒適與環(huán)境溫度、濕度、聲響、光線直接相關。尤其是對住院患者而言, 適宜的溫濕度、氣味、光線可提供環(huán)境舒適度, 減少不適感。對此, 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通風良好, 室內溫度保持在18~20℃, 濕度在60%左右, 定時進行空氣和設備消毒;保持病房整潔、安靜, 避免頻繁探視, 絕對禁煙;夜間注意調節(jié)燈光, 以降低感官刺激。在護理工作中做好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⑤皮膚舒適護理?;颊咝栝L期臥床休息, 其皮膚的抵抗力下降, 護理人員應做好皮膚舒適護理, 避免發(fā)生褥瘡??稍诓〈布俺袎翰课粔|海綿墊, 每日清理床鋪, 及時更換床單, 翻身時避免拉、推、拖等動作;對皮膚破損患者定時換藥。⑥飲食指導。增加飲食營養(yǎng)可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根據實際病情, 為患者提供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優(yōu)質蛋白食物, 患者應食用半流質食物或低糖低鹽的軟飯, 注意粗細搭配, 確保纖維素攝入量, 例如西紅柿、菠菜、芹菜等;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 多吃水果蔬菜, 以助于排便。若患者出現心力衰竭, 則應禁食肉類, 以免加重心力衰竭, 引發(fā)心律失常。肉類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血液吸收后增加了黏滯度, 造成胃擴張, 加重心臟負擔, 延長胃排空, 對患者生命帶來嚴重威脅。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餐和體位舒適,餐后及時整理床鋪。⑦睡眠舒適護理。保持病房安靜;睡前溫水泡腳、按摩背部、喝熱牛奶, 避免引起興奮的活動或話題;對呼吸困難患者可改變臥位, 并遵醫(yī)囑應用緩解平滑肌痙攣藥物;適當放松, 可播放舒緩音樂。⑧吸氧舒適護理。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難、心悸會產生較大不適和痛苦, 需應用面罩或鼻導管供氧, 以糾正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以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持續(xù)供氧會為患者鼻黏膜帶來不適, 因此,應選擇可掛于雙耳、質地柔軟、可調節(jié)長度的鼻導管, 以牢固掛靠, 避免膠布固定, 以增加舒適感和穩(wěn)固度。保持氧氣濕化液溫度為37℃, 濕度為80%左右;對濕化瓶采取保溫措施;吸氧前消毒、清潔裝置, 每日更換鼻塞、濕化液, 避免感染;注意鼻孔清潔, 防止鼻痂堵塞。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住院時間, 評價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5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0.5 d,對照組為15.7 d,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68, P<0.05)。
2.2 兩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中28例非常滿意、15例滿意、2例一般, 無不滿意, 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中9例非常滿意、16例滿意、11例一般、9例不滿意, 滿意度為55.56%, 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14, P<0.05)。
舒適護理是為了患者身心保持良好狀態(tài), 積極配合治療,降低并發(fā)癥, 促進患者康復,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舒適護理臨床工作中, 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減輕患者痛苦和不適, 減少住院時間。本文研究結果表明了舒適護理在醫(yī)療康復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滿足了患者身心需求, 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領域廣泛推廣。
[1] 樸敬蘭, 鄭立紅, 車紅薇.舒適護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中國醫(yī)藥導報, 2009, 6(19):147-150.
[2] 劉芬, 張娟.舒適護理在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8, 2(3):10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62
2014-12-11]
450000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呼吸科